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本兴 《世纪行》2008,(6):33-35
宋玉师承屈原,不拘一格,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他开创了赋体文学、奠定了感伤文学、成就了艳情文学、首启了梦幻文学、独树了女性文学、新制了山水文学、研发了游戏文学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堪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文学创新大师。研究并总结宋玉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丰硕成果和深广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再接再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王红梅  肖新英 《求索》2013,(2):136-138,150
传统文学批判话语对延安文学存在二种声音.一是认为延安文学就是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发展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延安文学是纯粹的民间文学。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两种看似正确的批判话语.实质是对延安文学的误读:第一.我们可以强调延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代表延安文学就是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发展结果。因为延安文学的价值在于它以最低文化层次上的革命工农民众、红军战士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因此,延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大众文学形式;第二:延安文学在受到民间文学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一些域外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熏陶,因此延安文学并不是纯粹的民间文学,而应该是在属于民间文学的同时,还隶属于世界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刘冲  楚哲强 《求索》2007,(9):184-186
对于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认定问题,文学评论界历来争议颇多,一部分学者对之加以否认,而一部分学者则加以肯定。厘清新古典主义文学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确认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政治理性主义.即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其次新古典主义文学所产生的革命与强权国家现实基础。在新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规范下,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即新古典主义文学发生、勃兴、沉寂与回潮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市场与左翼文学空间的拓展关系紧密。表现为,大众传播市场为左翼文学提供了可观的受众群体和公开展示的途径;同时,左翼文学也为媒介商家提供意识形态及经济利益的皈依。当局政策加强控制时,左翼文学与大众传播市场最终联袂造就了左翼电影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6.
王敏 《求索》2013,(9):153-155
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赵芳  徐剑英. 《求索》2013,(12):141-143
文学理论不去研究文学现象而去建构一些与文学无关的“宏大叙事”成为文学研究界之通病。由于本质主义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将文学艺术理解为存在普遍规律,从而使文学理论陷入危机边缘。而反本质主义则简单的将文学理论危机归结为本质主义的思维禁锢.认为只要摈弃本质主义便能化解文学理论危机。但对于文学理论危机而言,它的根本动因在于文学形式为获得合法性,不得不在政治意识形态叙事模式下做出文学妥协.显然.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存在纰漏。笔者认为如需要化解文学理论危机,第一,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摆脱本质主义的思维禁锢。第二.在本质主义的基础上。构建多元本质论。  相似文献   

8.
王前程 《理论月刊》2004,(11):115-118
《水浒传》的主旨是歌颂英雄尽忠报国,梁山起义是忠良聚义而不是农民起义。但小说绝非封建御用文学,作品推崇尚武精神,高扬酒神精神,宣泄苍生怨愤,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背离,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敏 《求索》2013,(6):163-165
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开启民智、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消费观的深刻时代变迁。从整体上来看,“十七年文学”开始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文革文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提倡享乐消费观的作品和作家受到严肃批评.新时期文学又完全体现出一种消费至上的社会消费观。这反映了社会消费观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扭转、整合.作家最大的职责就是严格遵照革命文艺生产要求创造符合规范的文学话语。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话语权决定了文学创作中对话语权的控制与分配,使能够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消费观获得肯定。改革开放的系列成果转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诸种消费观,当下,消费观本身不再是单纯政治话语权的折射,相反,它向你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神话,并蔓延昭示出一个新的中国“强国梦”。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多从知识全球化、地方性知识、本土文化自觉等人类学和外部的空间的概念进入,而事实上,“文学”一词的涵义在中西方都有一个从文献到语言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学研究也有一个从重文到重语的发展史.从与时间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流变对文学人类学的产生做出探讨,可发现来自文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文学形态的多层次、复杂性为文学人类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而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变化则成为文学人类学勃兴的现实促因.  相似文献   

11.
甘莉  潘卫民 《求索》2013,(5):143-145
俄罗斯民族对战争的记忆和伤痕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苏联文学史上.卫国战争文学有过三波浪潮:第一波是描写战争中苏联的伟大;第二波是描写战争的残酷;第三波浪潮是全景式的卫国战争文学。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介于第二和第三浪潮之间,在他的卫国战争文学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优美被残酷地撕碎。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的人性美和创作价值,即瓦西里耶夫的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创作题材的契合、思想与体验的契合、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的契合等以及他憎恨战争、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等。  相似文献   

12.
黄健 《求索》2013,(12):144-146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学界确立的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其本质即为以进化论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人的文学”观。胡适、陈独秀强调以人的真情和社会的理性理想为文学之本:鲁迅推崇“尊个性”、“张精神”的文学主张.并以此践行健全现代人性和现代人格精神的国民性改造工程:文研会作家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坚持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终极意义的统一;创造社作家宣称,在文学“全”与“关”的表现中建构生命本体性的价值。20世纪初的这一系列文学思想主张型塑了中国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为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奠定了深稳的思想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3.
胡冬  高岩 《求索》2013,(12):167-168,161
一次次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裂变.全面推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到来。在美国多元文化文学的舞台上,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与传统的叙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消解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手段上追崇毁灭与创造并存: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美国新兴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高瑞民 《前沿》2007,(2):236-238
二十世纪初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影响着“五四”文学革命,并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二十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本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5.
王卫东  杨琳 《思想战线》2004,30(4):79-83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相反相成的概念 ,互证对方的合理性。“世界文学”不仅是对“民族文学”的否定 ,而且是对自身的否定 ,只要与“民族文学”相对立 ,就被抽取具体内容而被普遍化、抽象化 ;倘具体化 ,就会转化为最高级的“民族文学” ,这隐含了对其他民族文学的遮蔽。从“世界文学”命题切入 ,可以揭示西方文论的遮蔽性。中国文论成为世界性文论的路径不仅是吸收、拿来 ,更是推出、拿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灾害文学是新世纪文学的疼痛与反思。文学地理学为灾害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地理批评能够有效地透视藏地文学的空间建构。但藏地灾害书写还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薄弱地带,当前,学界对藏地灾害书写的民族性、地域性研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对藏地灾害书写中文学与地理的深层关系揭示不够。开展藏地灾害文学地理研究是藏地文学研究、灾害文学研究在思维、方法、范式等方面的学术生长点,不仅可以给予灾害文学创作和研究更多有价值的审美揭示和学术发现,还对形塑抗灾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安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奇葩 ,从公安文学的立意、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中 ,我们都能看到传统文学对其的氤氲和影响。侠义精神是传统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公安文学中一脉相承地得到了继承 ,所不同的是侠义精神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公安文学中那种高潮迭起 ,情节起伏 ,悬念横生的结构都能从传统文学中找到摹本。另外 ,传统文学中的“赋”、“比”、“兴”也为公安文学的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当代英雄增添了法门。  相似文献   

19.
张文曦 《求索》2011,(10):216-218
文学传统的功用一直是文学批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很多学者认为打破文学传统模式的桎梏是文学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愿意为之一辩。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认为文学传统是一切文学发展的根基,是诗人创作灵感的唯一源泉。对文学传统功用的肯定,不仅决定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左右其社会文化心理氛围——文化心态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诺斯罗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批评,进而阐释弗莱对文学传统和文化心态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加拿大文学现存问题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陆部分高校开设的女性文学课程将性别范畴引入文学。与一般文学类选修课相比,这门课程有其独特之处:它在性别与文学的交汇点上把握课程内容,使之成为女性的、文学的、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三者的具体关系或可表述为:以女性为主体,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化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