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 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 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 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 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 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 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 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 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 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与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与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来看,各利益攸关方,尤其是域内外大国都加大了对孟加拉湾海上安全及治理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力度,给该地区安全治理增加了新动力。诚然,该地区的安全治理也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大国围绕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博弈,以及一些大国借用治理之名谋求私利的行为,使得各类资源难以整合及有效利用。另外,与其他全球治理案例面临的困境一样,各利益攸关方的安全观、治理理念、治理能力不同、利益需求不对称以及治理优先议题设置存有差距,使得各方难形成统一认知、采取统一行动,治理呈现碎片化特征。未来,除了继续鼓励现有几种治理模式外,还需进一步寻求治理模式创新,"大国协调带动地区和谐联动"模式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4.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大国对中亚的能源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与演变。与此相应,中亚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利益和安全,也在不断修改本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能源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未来中亚地区能源发展趋势仍然是大国之间、大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拓展到中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相对均衡的多元化、多模式、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大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安全、经济和良好的国家关系)以及中亚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互相交织,有契合,也有分歧和冲突。应区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一般利益和战略利益,正确运用利益契合维护中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贵 《东南亚纵横》2009,(11):53-57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相互作用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前GMS政治和安全形势的发展使建立该地区某种形式的安全机制的必要性日益被各方认可,但如何协调大国间的战略意图和GMS各国间的关系以及完善GMS地区安全行动协调机制已成为GMS安全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倡导“以合作求安全”的理念、“先易后难”的务实态度,“积极推动”的政策取向是构建GMS安全合作机制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国际局势和国际秩序调整和震荡时期,新兴大国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不同程度地加快了通过机制化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推进各自利益的步伐,并通过对现有国际体系进行渐进式改革,逐步机制化地提升在国际机制中的权益。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加强了与其他新兴大国的合作,不断提升相互之间的战略协调及磋商的机制化水平,扩大互利合作领域,为构建国际新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力量对比决定了美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由于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增长,尤其是某些地区大国正在崛起,美国“独霸”的局面将被打破。今后一个时期的大国关系将是斗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又有斗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以及印度等大国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并在该地区展开竞争。各大国在中东既有斗争与竞争,也有协调与合作。大国在中东活动的两面性一直存在,过于强调竞争或过于看重彼此协调与合作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东盟为了本地区各成员国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充分利用周边大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追逐,推行大国平衡外交。新时期,随着亚太地区力量结构多元化和力量对比均衡化趋势日益明显,东盟国家更加重视"大国平衡战略"在实现其新时期对外战略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国关系与东亚合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国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合作的进退和成败。东亚大国为保持地区稳定与繁荣都希望进行合作。由于美对东亚的影响和其政策目标与其他大国的利益不尽一致,使东亚合作的进程复杂化。中日合作是实现东亚合作的保证,但需要切实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俄目前对东亚合作的影响还是在安全和战略方面。东盟仍然希望保持地区合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扬 《国际安全研究》2013,(2):24-33,155
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均积极利用制度重叠策略解决特定议题领域的实际问题。欧盟国家在安全合作领域进行的制度重叠产生了正面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制度重叠却使得该区域合作环境受到不利影响。有关这种差异的逻辑路径为,大国的地区竞争越激烈,地区国家越秉持“国家至上”理念,地区规范越强调共识与非正式性,地区国家针对于特定议题领域的制度重叠越容易产生负面溢出效应,令区域局势紧张,反之亦然。一方面,泰国原为解决水资源议题领域问题的区域合作制度被延展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但美国秉持冷战思维,借机推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进行竞争,地区合作环境由此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受地区“国家至上”理念的驱动,再加之“东盟方式”提供的便利条件,泰国和越南两国根据自身利益设计并领导了“三河流域机制”和“四国机制”,以解决水资源领域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争夺区域领导权,区域合作环境又一次因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而恶化。不论是从结构层次还是区域层次来看,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最终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泰国和越南两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制度参与现状清晰体现了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上,主要从推进区域经济融合与援助重点国家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并重、支持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人文交流、加强与各利益攸关方的协调合作、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等六大方面加以推进.该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影响的复杂性、利弊兼具的两重性,中国应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是大国关系出现较大变化和调整的一年,全球各大力量的分化组合明显,各国的战略较量和利益争夺均有所加强,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各种矛盾深入发展,大国间相互竞争、协调、合作的态势进一步增强。受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以及美战略调整等  相似文献   

17.
大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动,美、日、俄、印、澳等亚太大国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东盟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东盟与大国的战略博弈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国与上述大国关系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大湄公河流域最丰富、最具开发价值的战略性资源.本文根据目前大湄公河流域各个国家参与开发该区域现状,探讨今后澜沦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以期有效协调各机制、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此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20.
自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 ,印度追求大国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印度试图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 ,以加快其“大国化”进程 ,印度能否实现其大国战略 ,同它的中亚战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分析印度与中亚历史关系的基础上 ,主要就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作了基本判断 ,并预测了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