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什么说“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然是违法”?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通常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属于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要具体理解“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然是违法”这个问题,必须搞清:什么叫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及其联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教学内容》栏目有两项变化。其一是将“违法行为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知识点修改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因为违宪行为内容在违法行为的范围之中。所谓违宪行为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某种活动、行为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违宪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其二是将“犯罪是指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识点修改为“犯罪是指具…  相似文献   

3.
未满14周岁的儿童,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不论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多么严重,也不能以犯罪论。这不但在我国的《刑法》第十四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也是人皆共知的常识。但是,在现时的执法实践中,仍有把未满14周岁严重违法的儿童送少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少管所”)关押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既有公安行政法规在立法上的失误,也有执法人员认识上的偏差。笔者认为,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应把未满14周岁的违法儿童送“少管所”关押,具体理由如下: 1.从“少管所”的法律性质来看,它是执行刑罚  相似文献   

4.
第七课违法复习提要: 一、什么是违法 1.违法的概念及两种表现: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2.一般违法行为的概念;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 3.一些青少年常犯的违法行为多是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重新公布的意义。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六类表现及青少年应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第五课违法与犯罪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划清两个界限:一是划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一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3.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都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并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64条内部逻辑关系混乱,并存在与刑法相关条款、刑事诉讼法中有关附带民事诉讼、“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等规定的外部协调问题。“追缴”是“返还”“没收”的或然型前置性程序措施,适用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不在案的情形;“责令退赔”具有实体处分性,包含退还替代物和以犯罪分子的合法财产赔偿损失等两层含义,适用于涉案财物因事实或法律原因无法追缴的情况;“返还”与“没收”都是对涉案财物的最终实体处分;“上缴”是对“没收的违禁品、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以及不需要返还被害人部分的违法所得”进行最终转移的程序性措施。只有充分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在文义与功能层面协调涉案财物处置与刑法相关条款以及刑事诉讼法中有关程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握好洗钱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根据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对此应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洗钱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所谓“违法所得”并非仅指现金,而是指从犯罪中所获得的任何经济利益,它可由各种财产构成,包括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动产或不动产,以及对这种财产享有权利或利益的法律文件或文书等,例如汽车、房产、珠宝首饰、债券、支票等等。所谓“违法所得产生的收益”,是指将违法所得投资于营利性…  相似文献   

8.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但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要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制裁违法犯罪,是我国法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职能。本课着重介绍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处罚,从而使学生认识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它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识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青少年要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本课在上册“国家与法律”的板块中是最能体现国家强制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刑法、犯罪和刑罚的含义,了解我国刑罚的目的作用,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教材分析本课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常见的几类犯罪”是第二框题“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刑法溯及力的裁判规则作为制定法,都存在是否适用于该法制定或者施行之前发生的行为的问题,理论上称之为法的溯及力,即溯及既往的效力。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打黑除恶”的斗争中 ,必须正确处理“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流氓团伙犯罪”等的法律适用问题。“黑恶势力”并非法律概念 ,应按其作恶的程度和表现 ,分别按照刑法规定有关罪名定性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当前黑恶势力发展的最高形式 ,其组织较严密 ,人数较多 ,一般有经济实体 ,同时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寻求非法保护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里形成“恶名”和势力。“流氓团伙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共同责任和一罪、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恬 《重庆行政》2023,(5):73-75
<正>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多次”成为近年来刑法修正的热词。不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将“多次行贿”作为从重处罚情节之一,加大了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而且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先后将“多次敲诈勒索”“多次抢夺”等原本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在刑事立法中奠基了多次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的趋势,为后劳动教养制度时代做好行政法与刑法的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人看来,邵龙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真是聪明人吗? 仔细研究了一番刑法条文,并向懂法的朋友请教,在确认发放高利贷“只违法不犯罪”的“行情”后,邵龙明目张胆地做起了放高利贷这个暴利的生意。  相似文献   

14.
第六课我国刑罚的概念和种类【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对我国刑法中的刑罚有个基本的理解。 2.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谁,只要他犯了罪,都要依法惩罚,没有例外。【教材内容的编排】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罚只对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因此,继前课讲过违法、犯罪之后,必须讲清刑罚的概念和种类。本课是刑法部分最后一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编排教材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全课分两节。首先在第一节中,从定义、阶级本质和特点三个方面阐明刑罚是对罪犯实行惩罚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著作权刑法保护上存在着保护范围不够明确、定罪量型标准过高“、非法经营额、违法所得额”混存的规定不科学、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统一、不符合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及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衔接不当等问题。为了严厉打击著作权侵权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落实TRIPS协议的要求,必须改进立法模式和审判方式,修改法律条款,完善定罪量刑标准及统一自然人、单位犯罪的定罪标准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但是,从刑法规定及目前已有的司法解释看,均未涉及犯罪自首问题。笔者认为,刑法应明确单位自首制度。所谓单位犯罪,按照我国刑法第30条之规定,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单位犯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增加的内容之一,在理论界,单位犯罪一般也称为法人犯罪,但单位与法人的概念是有  相似文献   

17.
民法是“私权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权利的宣言书”,行政法是“控权法”,即对公权力进行监督与控制,以防其滥用,对私权造成侵害,这也令人感到温馨。但由于刑法基本上属于对犯罪人“作否定性评价”,即其行为触犯了哪条法律,法律对其进行如何处罚。所以,刑法在一般人眼里“冷冰冰的”,甚至是令人恐怖的。其实,刑法一方面对触犯者“作否定性评价”打击犯罪的同时,直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等。  相似文献   

18.
卫磊 《青年探索》2014,(5):5-10
对待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无论在情感上还足在法律上,都应当保持最高关注、最低容忍,儿章最大利益原则应当在刑法上得到最充分的贯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既由于社会公众对刑法适用的不满意,也由于刑法本身未能实现最大合理化。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的一面,在当下修改刑法有关规定仍有争议、个案从严仍有不足的情况下,运用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来从严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并非完全排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某些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在定罪机制上的严格责任化,将是对惩治全部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有益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掌握教材,讲清道理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领会精神实质,融会贯通讲授内容,弄清各节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科学的组织教学,明白透澈的讲清道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课前,我下功夫研究了教材。明确了违法与犯罪这一课是《法律常识》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因为《刑法》部分是本书要讲授的主要内容,而在《刑法》这三课中又以违法与犯罪这一课为核心。刑法这一法律,主要由犯罪和刑  相似文献   

20.
起刑点问题的浅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对犯罪概念的界定是整个刑法体系的基础。我国刑法采取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在刑法中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法律内容具有明确性,对犯罪的规定亦应符合明确性。我国现有刑法无论总则还是分则都有太多的不明确规定。通过对刑罚谦抑性及我国现实的具体考察,降低起刑点符合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