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各类“排行榜”风行九州,什么“GDP榜”、“百强县市榜”、“最具竞争力榜”、“富豪榜”、“慈善榜”、“财富榜”、“名人榜”、“风云榜”、“高校榜”、“汽车榜”、“美女榜”、“帅哥榜”、“魅力榜”、“品位榜”、“时尚榜”无奇不有。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2.
克劳塞维茨在分析界定“荣誉”与“荣誉心”的基础上,对“功名”和“功名欲”、“自尊心”和“自豪感”、“声誉”和“桂冠”,以及“耻辱”和“耻感”、“虚荣”和“虚荣心”等进行详细阐发,对“祖国的荣誉”、“政府的荣誉”,“人民的荣誉”、“军队的荣誉”、“军人的荣誉”和“统帅的荣誉”等进行了深刻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荣誉和荣誉心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做”与“作”二字已经被很多人混用了。当年很认真的语文教师、书报编辑、校对人员,对“做”与“作”的正确用法及其区别,为了识辨和改正,不知费了多少力气!例如正确的用法“做诗”、“做文章”、“做工”、“做官”、“做人”、“做事”、“做主”,其中的“做”是不能写成“作”的。而另有些词,如“作案”、“作弊”、“作恶”、“作假”、”作价”、“作客”、“作陪”、“作文”(做专用名词时),其中的“作”也是不能写成“做”的。如果两个字通用,有一个词儿“做作”便应当消逝。什么是“做作”呢?意思是指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4.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骑上马”与“吃上饭”和“跳下马”与“攻下山头”这种“V+上/下”结构,从表面看,两个“上”和两个“下”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从“上”“下”的词汇意义、“V+上/下”结构的深层语义及“上/下”前的动词聚合来分析,“上”和“下”均可区分为“上_1上_2”和“下_1下_2”。“上_1下_1”是趋向动词,“上_2下_2”是时态助词。  相似文献   

6.
羊年话古     
羊性驯善,古人以“羊”代“祥”。《说文解字》释“羊”作“祥也”,“祥”为“福也”;金文“大吉羊”就读作“大吉祥”。  相似文献   

7.
法制宣传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应坚持知、行、趣的统一,这符合宣传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知”的目的是“行”,“行”的基础是“知”;“知”而后“行”,“行”之有效,进而求“知”,方能使“知”与“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宣传教育的理想效果;“趣”既指达成“知”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国民增收”到“保障性住房”、“稳定物价”、“教改”、“医改”、“户籍改革”、“城市病”、“食品安全”、“养老保险”……2010年,中国民生“关键词”折射出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与“检察”是两个常用的术语,其中的“查”与“察”读音相同,也许是因为此缘故,时下的一些报刊杂志乃至电视屏幕上,常把“侦查”误为“侦察”,“检察”误为“检查”。如有的将“侦查终结”写为“侦察终结”,更有个别公安机关,将“刑事侦查科(处、大队)”的牌子写为“刑事侦察科(处、大队)”;有的将“检察院”写为“检查院”。前者在于分不清“侦查”  相似文献   

10.
江水寒 《法治纵横》2013,(17):44-45
北庭故城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上,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十分辉煌的重镇。其区域或中心曾有不同的称谓:“姑师”“车师”“车师后部”“金满城”“可汗浮图”“北庭”“庭州”“别失八里”“恺安城”“济木萨”“孚远”“吉木萨尔”等。在蒙元时期,这里被称为“别失八里”。  相似文献   

11.
“灋”义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和 《法学研究》2005,(3):141-151
古文“灋”之义是古人日常实践中价值选择的客观反映。“灋”的义项“氵”是否意指“平”,须通过训诂并依据古人生活实践提供的其他资料考察而获得。“法”字书写的结构经历了由“■”、“■”、“■”、“■”、“■”再到“法”的演变过程。“灋”字中“氵”意指公平是直接因于水性。从“灋”的书写系统看,最早的声像应该是“廌”,后来“灋”的发音是由“佱”声训而来健盀灐辈惶逑止健⒄宓募饽私袢烁交?与“灋”之本义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20,(1):118-118
《中国司法》杂志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司法行政智库类理论刊物。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担任本刊顾问。《中国司法》杂志设有“卷首语”“法治言论”“高端论坛”“全面依法治国论坛”“厅局长论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专栏”“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栏”“研究课题成果巡礼”“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戒毒管理”“法治广角”“法治茶座”“域外法治”“案例库”“数据库”等栏目。除上述常设栏目外,杂志还将根据司法部中心工作及重大主题宣传,灵活设置若干宣传专题专栏(如主题笔会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真”(“truth”或“truthness”)有四种不同的用法:终极的“真”或大写的“真”(真1);“经验科学”中的“真”或“科学实验”中的“真”(真2);作为“交互主体性”或“沟通理性”的“真”(真3);语句的“真”或分析的“真”(真4)。“真1”将导致神意的、独断的和有形而上学基础的法权理论;“真2”本与法权理论无干,但在科学入魅的时代,强权可借“科学”之名行独断之实,“真2”由此成为“真1”的婢女;“真3”是历经公开和平等讨论后的共识,也即“对话的常识”,“真3”是公民社会法律关系的基础,即“当事人合意”或“社会公意”,“真3”与“真1”水火不容;“真4”是“S是S”的“真”,即逻辑的“真”或判断的“真”,“真4”内合“必然地得出”的精神,不空话,不妄言,是获得“真3”时对话与沟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20,(3):113-114
《中国司法》杂志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司法行政智库类理论刊物。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担任本刊顾问。《中国司法》杂志设有“卷首语”“法治言论”“高端论坛”“全面依法治国论坛”“厅局长论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专栏”“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栏”“研究课题成果巡礼”“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戒毒管理”“法治广角”“法治茶座”“域外法治”“案例库”“数据库”等栏目。除上述常设栏目外,杂志还将根据司法部中心工作及重大主题宣传,灵活设置若干宣传专题专栏(如主题笔会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共产党历来信奉“公”字,提倡“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因而使有一些共产党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把“公”字顶在头上,往往打着“因公”的金字招牌,大肆吃喝玩乐,例如:“因公吃饭”、“因公穿衣”、“因公理发”、“因公洗澡”、“因公游玩”、“因公跳舞”,等等.既然是“因公”,于是这些吃喝玩乐的费用就“理”所当然地该归公家报销了。 或许读者要问:这不是个人正常的生活消费和吃喝玩乐费用吗?怎么变成“因公报销”了呢? 请听这些“因公吃喝玩乐”者的荒谬“逻辑”: ——从“身体是革命的本线”演绎出“因公吃  相似文献   

16.
简讯二则     
<正> 一由司法部主办、法律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刊物《法制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栏目多样的期刊,设有“法学论坛”、“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公证律师”、“劳改劳教”、“人民调解”,“司法实践”、“案例分析”、“法律基本知识讲座”、“港台之窗”、“动态信息见闻”、“法律顾问”等专栏,并发表有关法制建设的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对“任务”、“基本原则”、“证据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规范”、“民事保全制度”以及“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章的内容应该进行删减;应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程序”、“第三人撤销裁判诉讼程序”的规定,对“小额诉讼”和“诉讼费用”的规定应该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8.
旬阳县城关一中是县级“红旗团委”、“先进党支部”、“绿色校园”、“文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校园”、“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初中教育先进单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第二名、“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单位”,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校为本校验制度建设校”,同时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论法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理性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权力”与“权利”是公法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近些年来被我国法学界所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权力”与“权利”的“不平衡”是长期的,而“平衡”则是短暂的。特别是在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宪法确认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与以“控权”为基本特征的“法治”治国方略之后,“权力”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保障与促进“权利”得以实现。这种新型的“权力”“权利”关系说明,“权利”相对于“权力”的优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与肯定,成为现代国家民主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入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适应WTO规则,我们必须转变行政法治理念,实现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治民”行政向“治官”行政、“万能”行政向“有限”行政、“黑箱”行政向“阳光”行政、“命令”行政向“契约”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