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及时关注和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引领学生的网络舆情方向,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变化,给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首先阐述了加强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在分析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新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网络舆情较其他形态的舆情更为复杂,为管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建立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出了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对网络舆情效果不理想,存在预警机制尚未构建,监控与引导机制需要加强,快速反应机制有待健全,应急协同工作机制有待创建,恢复与重建机制需要建立等问题。究其分析,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危机预警意识不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滞后,网络舆情评估标准缺失以及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养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同时也能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当前网络舆情衍生出的网络犯罪有恃无恐、网络谣言蛊惑人心、网络色情泛滥成灾、网络欺诈层出不穷。故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个人权益,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依法管控。但现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体系在实际管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控经验进一步去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能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当前网络舆情衍生出的网络犯罪有恃无恐、网络谣言蛊惑人心、网络色情泛滥成灾、网络欺诈层出不穷。故而,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个人权益,必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依法管控。但我国现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体系在实际管控过程中还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控经验去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对社会上重大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应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联网立法,利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实行有效把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涉军舆情呈现出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交织、交互性和失衡性同时存在、无序性和难控性不断凸显等显著特点。要搞好网络涉军舆情管控,必须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火墙";完善管控机制,打好防范"主动仗";讲究方法策略,形成应对"组合拳",从而在涉军舆论斗争中增强主动性,切实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借贷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在高职院校迅速蔓延,给学校和学生带来各种危害,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挑战.文中分析了网络借贷在高职院校乱象丛生的原因,从学校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借贷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已陷入不良网络借贷的学生如何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在涉警网络舆情的潜伏期、高涨期和消退期,探究和分析每个阶段客观存在的、特征比较突出的网民心理,把握影响涉警网络舆情的网民心理效应,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准确掌握涉警网络舆情的动态,从而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构成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的兴起,对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源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谐稳定的网络文化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更影响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人生导向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认知网络,使用网络,建设网络,是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文化的基本策略和重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抓好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管控是推动平安河南建设的基础。新时代,舆情风险预警防控体系构建,应该以技术为引领,提高舆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精准性;科学分类,完善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分层管理,构建舆情风险立体化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及舆情工作是政府和网民以网络为媒介开展社会沟通的过程。基于社会沟通视域研究网络舆情,可将网络舆情与社会沟通的基本要素综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研究体系:一是网络舆情沟通主体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舆情中政府和网民的构成及心理、行为特征等;二是网络舆情沟通客体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舆情的类型及传播特征,以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网络舆情沟通媒介研究,主要探讨网络、传统媒介及其他渠道在政府与网民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舆情相对稳定。国家除了对疫情防控本身常抓不懈外,关注点需要转移到次生舆情和其他舆情的监测与防控上来。已有研究多围绕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形成机制、舆情引导等方面展开,鲜有网络舆情社会意涵的系统发掘。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秩序,在此背景下的次生舆情和其他重大舆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舆论导向问题,表征着中国快速社会变迁背景下更为普遍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被唤醒。在舆情释疑方面,解读具体事件何以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时,需要发掘舆情背后结构性力量催生的诸如社会文化心态、群际歧视、网络暴力等现实社会问题。鉴于此,只有以舆情背后的突出社会问题为靶向,才能真正实现应对舆情的精准化施策,进而为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互动以及舆情抗争扩散演化来看,公民网络抗争动员日益呈现出"内卷化"倾向,网络抗争动员行动和网络舆情危机背后,政府在回应治理中不断趋向原有方式方法的路径依赖,陷入网络"闹大"和舆情"示范效应"的怪圈之中。公民网络抗争动员"内卷化"倾向引发治理性新难题,这种"内卷化"结构性矛盾的生成,主要来自三个层面的结构化组合,即上层"压力型体制"下的刚性维稳与制度外的网络媒介权益抗争表达,中层"蜂窝状结构"下媒介管控体系的分化与公民网络抗争舆论场的建构生成,底层"媒介赋权"下的多边复杂利益关系博弈与抗争机会结构的创建。新时期建构推动网络"运动式治理"走向"协同式治理"成为必由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负面消息叠加效应更为突出和明显,表现出高度关联性、深度扩张性和强烈排挤性。在这一特征凸显之下,负面消息的叠加显现出聚合反应下的理性遮蔽、双重异化下的舆情失控、虚拟镜像下的真相不明等现实危害性。面对新媒体时代负面消息叠加效应的强势影响,我们要在正能量传播中孕育理性、在多维度诠释中管控舆情、在真性情唤醒中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完善制度规范、实施法律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并注意与网络媒体合作互动,牢牢掌控网络资源。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力量整合;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策略,维护我军网上良好形象;推动网络舆情处置策略向移动互联网媒体延伸。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在借鉴其他高职院校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五结合"培养模式,即在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中坚持对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相结合、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团员教育相结合、日常培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一些庸俗、带有煽动性乃至反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在网络环境中广泛流传。一旦发生校园舆情危机,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化解,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恶性公共安全事件。只有在高校校园网内构建和完善一种长效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提高校园网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保障校园网络的舆情安全,从而使高校校园网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特别是被称为第四大媒体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大众带来无限信息享受的同时,也给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管控带来了舆情苗头发现难、舆情分析难和舆情应对难的挑战。公安机关应将"大数据"运用于舆情发现,实现网上源头发现和现实治理相结合;将"大数据"运用于舆情掌控,适时转换议题,实现日常监管和专项跟踪相结合;将"大数据"运用于舆论引导,实现理性引导和依法处置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