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治安承包模式源于国外的警察承包制,这种警务制度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一系列运作条件。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条件所限,治安承包模式不宜推广适用。我国新时期警务改革应注意明确警察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建立良好的机制、树立科学的警务理念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治安管理承包由于涉及到治安管理权,对其能否进行承包存在不同的看法。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来看,治安管理承包是公共治安服务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提高公共治安服务的供给效率,其理论与西方“公共警务私有化”趋势是一致的;从行政委托理论来看,治安管理承包是一种行政委托行为,对部分治安管理事项实行承包是合法的,但应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当前,我们应从限制治安管理承包的范围、严格审查被委托者的资格、履行好监督职能三个方面规范治安管理承包行为。  相似文献   

3.
"治安承包"是将某一特定区域的治安防范任务有偿承包交给某个人或某一组织,承包人组织人员开展巡防工作,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内的刑事案发数量和承包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等指标对承包者进行考核奖惩的社会化安全管理新模式。其理论依据:治安承包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公共治安是一种公共物品,但并不排斥由私人来生产:公共治安需求的多样性与提供的单一性矛盾,需要引入多元公共治安的提供方式;治安承包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治安承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4.
治安承包是公共行政民营化浪潮在当下中国特定行政领域中的制度表征,预示着公私部门在公共治理中的密切合作。我国当下治安形势的严峻与现实资源的短缺为治安事务的承包提供了可能,而新公共行政理论及现代警务改革理论也为治安承包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面对治安承包现实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应当着重通过承包范围的确定、承包人的遴选、承包合同的签订以及绩效评估机制的引入促使治安承包的健康发展。作为秩序行政领域公私合作的典型样式,治安承包的出现显示了我国公共行政民营化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警务理论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推动辅警制度的日益完善。辅警是社会治安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秩序的维护和社会治安效益的创造离不开辅警。从创造社会治安效益的视角分析,辅警建设具有如下优势:体现以效益为导向的现代警务工作目标;是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命题之意;是治安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的最佳选择;是体现治安效益成本最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以警务社会化为导向的社区警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大力推进市场化治安防范。从践行缘由分析,市场化治安防范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先行的典范经验、良好的践行根基、强烈的现实需求。在社区警务中推进市场化治安防范,开辟了政府有效调控与民力资源利用的途径,化解了社会责任无限与公安职责有限的矛盾,实现了社区警务效能与社会治安效益的统一。市场化治安防范的模式主要有治安联防契约保险,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委托管理,利益群体自治等。公安机关在引导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过程中,必须主动争取党政支持、正确定位履行职责,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治安承包"作为一种"本土化"的预防犯罪模式,其产生是世界警务形势与我国社会治安现状相结合的产物,它其实属于社区警务改革的诸多法门之一。建立在社区警务基础之上的"治安承包"是有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的,但也有令人思考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治安承包的理论基础及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承包分为治安管理承包和治安防范承包,治安管理承包的发包人只能是公安机关,治安防范承包的发包人既可以是公安机关,也可以是公安机关之外的单位或组织。倡导“多元共治”理念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治安承包的理论基础。治安管理承包和公安机关作为发包方的治安防范承包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委托关系,而发包方为公安机关之外的其他单位或组织的治安防范承包所承包的内容属私法领域的事项。因此治安管理承包和治安防范承包均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安承包作为一种有益的制度尝试,从理论、社会、法律三个层面来看存在其正当性之空间,为行政法理论基础所兼容。治安承包制度可依托于行政委托,治安承包协议本质为行政合同。面对诸多法律困境,应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规范治安承包行为,明晰承包范围、规范招标合同、明确公安职责、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如何完善治安承包的制度化路径是目前公共治安承包摆脱尴尬处境,迈向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受到社会基础、公安机关自身观念、公安机关组织体系、社区民警数量和社区民警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从另一侧面为当前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深化警务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即对警察工作而言,警务社会化同样必需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运作。警察机关、警务工作和警务改革不应该只强调其特殊性而固守旧法。公共管理视觉下警务发展趋向是: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规划警务,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和允许有多样市场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公安文职雇员制度,应该依据公安机关的工作特点、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将执法类岗位和非执法类岗位进行职系区分。在非执法类岗位实行“社会化选人、契约化用人”,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专业化、职业化公安文职雇员队伍,原在非执法类岗位上的警察则转岗到执法类岗位,进而形成现有警察与文职雇员等非警察人员的身份区分,建立一种全新、灵活的用人机制,从而将警力开发的基点放在降低警务成本,增加执法效益,不断探索科学、合理、规范的警力配置上,最终建立起与现代警务制度相匹配的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对警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警力资源合理配置是推进公安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是解决当前警力不足、财力支持有限问题的需要,是公安机关进行机制创新有益探索的需要。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点问题是要努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派出所的服务职能应当作为新时期公安民警的首要职能。当前的农村治安和农村警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改革农村派出所的勤务制度,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和农村警务科技化,进一步明确派出所的服务职能。扎扎实实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做强"大巡防"工程,把农村派出所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推上新的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警务督察是公安机关所特有的一种监督制度,其独特性为: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与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行政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二是其督察重在事前和事中监督,目的是及早发现和及时纠正问题,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三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全方位地对公安机关的各项警务活动,遵纪守法情况实施动态的、同步监督,保证了监督的有效性。因此,警务监督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为全面改善公安工作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积极推行以城市派出所改革为切入点 ,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管理新体制的警务改革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 ,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改革创新促发展 ;二、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 ,建立高效有序的警务工作运行机制 ;三、充分发挥“打防控”一体化优势 ,全面推进“严打”整治和各项公安业务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抓好派出所的建设,充分发挥派出所的作用。对公安机关现行警务体制的改革,可按照划块而治的原则,强化派出所的责任主体地位,扩大派出所事权,充实派出所警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派出所对辖区治安局势的自主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配套、相衔接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 ,从根本上增强公安机关对城市社会治安的整体驾驭和控制能力 ,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 ,已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必须根据社区改革实际进行相应改革 ;必须突出重点 ,规范社区民警职责 ;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运行机制 ;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区警务不仅是一种警务方式,更是一种警务理念。社区警务的核心是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通过服务群众,实现社区警务社会化,达到治安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警察公共关系在新时期警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我国警方的高度重视。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以公共关系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开展了很多成功的警察公共关系实践活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思路,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警察公关意识、提高警务人员素质、建设警察公关机制、创新警察公共关系思路等。  相似文献   

20.
洪江市公安局在强化公安基层工作中,结合山区特点,坚持以“苏州”、“杭州”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派出所“防范、管理、打击、服务”这一基本职能,狠抓思想认识提高。狠抓社区警务规范建设,狠抓治安联防队伍等群防群治建设,狠抓村级警务站建设,确保了警务前移、警务下沉,着力开创派出所新型警务运行机制的局面,努力实现警民共刨安全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