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优化牡丹皮药材的关键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牡丹皮药材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牡丹皮药材的特征图谱,对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牡丹皮药材的薄层色谱中与对照品丹皮酚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共有模式,检出5个共有峰,生成牡丹皮药材特征图谱;18批药材中芍药苷含量为0.90%~1.70%,丹皮酚含量均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限量要求。结论 该方法对薄层色谱鉴别法进行优化,建立牡丹皮特征图谱,新增含量限量指标,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简便高效,可更为有效地控制牡丹皮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的方法测定3种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丹皮酚、丹皮总苷及丹皮多糖含量。 结果 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 结论 3种不同产地的牡丹皮饮片样品中,安徽铜陵牡丹皮饮片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牡丹皮和徐长卿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10 cm×10 cm硅胶吸附剂薄层板和两种溶剂系统,梯度展开薄层色谱法.结果:荧光薄层板在254 nm下观察和显色剂显色均显示牡丹皮配方颗粒有丹皮酚和芍药苷特征斑点,徐长卿配方颗粒有丹皮酚特征斑点.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简单有效地实现牡丹皮和徐长卿配方颗粒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优选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方法适合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水煎煮、水蒸汽蒸馏结合煎煮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提取物中丹皮酚含量及挥发油组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六烷为内标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得到的丹皮酚含量较高,提取物中其他挥发油组成与水煎煮法提取的相似。结论:不同提取方式将影响牡丹皮配方颗粒的物质组成和有效成分含量,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芍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白芍质量标志物的量值传递规律,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白芍质量标志物6个成分含量及转移率,分析白芍饮片-提取液-浓缩液-干膏粉-配方颗粒中的量值传递关系,寻找生产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并以出膏率、质量标志物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合信息熵赋权法优化工艺关键参数。结果 浓缩和制粒两个过程中,6种成分含量略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转移率相对较高;提取过程中,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5种成分含量分别下降44.00%、24.74%、27.50%、19.57%、37.25%,其中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3种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氧化芍药苷的平均转移率为51.98%,相对较低;干燥过程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降低趋势,其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4种成分的转移率分别降低10.79%、11.29%、15.45%、10.9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关键过程为提取和干燥过程,进一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和干燥温度。通过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白芍饮片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后,煎煮40 min,再加8倍量水,煎煮40 min;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7~1. 09 g/mL,以进风温度为140℃进行喷雾干燥;加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干法制粒”。经过优化,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转移率在提取过程中分别增加16.73%、9.50%、12.92%、7.4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干燥过程中分别增加15.68%、11.80%、11.69%、10.4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优化的工艺稳定、重复性好,白芍质量标志物中6种成分很大程度上得到保留,白芍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为之后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泡囊为载体制备丹皮酚乳膏,优化丹皮酚乳膏的制备工艺及制备处方,并考察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丹皮酚泡囊;用乳化法制备丹皮酚乳膏;应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采用TP-6型透皮扩散实验仪,以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累计渗透量来考察丹皮酚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12 h和24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是丹皮酚原料药的1.1倍和1.2倍,在24 h时皮内药物滞留量是丹皮酚原料药乳膏的1.26倍。结论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有效期内各时间段的体外透皮吸收高于原料药乳膏,且丹皮酚泡囊乳膏的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丹皮酚原料药乳膏。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病程,成因复杂且对身体健康威胁巨大。牡丹皮作为一味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丹皮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调控巨噬细胞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丹皮酚对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相互作用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复方丹皮酚凝胶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4.6 mm×150 mm,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丹皮酚进样量为0.05~0.30 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SD为0.87%(n =5).结论:PLC法可用于复方丹皮酚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白芍及其炮制品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18% A),5 min(18% A),13 min(25% A),15 min(35% A),18 min(45% A),20 min(50% A),25 min(50% A);检测波长230 nm,柱温:25 ℃。结果 生白芍、酒白芍、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依次降低,麸炒白芍、酒白芍、生白芍中芍药内酯苷含量依次降低,麸炒白芍、酒白芍、生白芍中苯甲酰芍药苷含量依次降低。结论 白芍经炮制后芍药苷含量均有所下降,而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在灌胃桃红四物汤 (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后,5种主要活性成分(藁本内酯、苦杏仁苷、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和规律。方法 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然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灌胃THSWD(50 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样品处理后采用UPLC-MS技术检测各组织中待测成分的含量。结果 各成分在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中藁本内酯在脑组织中有较高浓度;苦杏仁苷在肺部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肝、脾、肺组织具有较高分布比例,阿魏酸在脑组织中未检出。结论 THSWD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各组织不同时间点的分布趋势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无机元素在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用药部位中的分布及在土壤中的富集特点。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及其菌核生长附近土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茯苓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K、Na、Mg、Fe、Mn、Zn、Cu、Se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各部位元素分布有一定差异,大多数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总的无机元素含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对无机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但均以K、Fe、Mg、Na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对11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 2~0.782 3。结论 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部位及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安徽省不同产地野生丹参花、叶、根的颜色与其脂溶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方式,对安徽省14个产地野生丹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地区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结果 安徽不同产地丹参在花冠颜色、复叶颜色及根皮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淡紫、紫红、深紫,叶黄绿、绿色、深绿,根皮棕褐、砖红、赤红。以花深紫、叶深绿、根皮赤红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以花淡紫、叶黄绿、根皮棕褐者为低。结论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的性状特征和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状特征与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准确找出白薇与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鉴别点。方法 在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和采集药材样品,运用药材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对白薇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白薇及其伪品药材的主要区别在于根粗细均匀,表面有细纵褶皱及点状分泌物,木心颜色淡黄及占横断面的比例较小,表皮下皮层常茎向延长、皮层宽,内皮层类圆以及其内侧石细胞无或偶有出现等。结论 可通过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将白薇及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区别开。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基层党建,注重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既服务于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又主动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服从抗战大局;注重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强化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核心功能,又重视社会动员功能;注重结构形态与自身功能相统一,在壮大党员数量的同时,通过提高党员的质量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注重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组织的互动统一,善于运用非权力活动方式,通过社会组织整合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的可信度进行再评价,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日。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运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同时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所有系统评价均对原始研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估;AMSTAR2评分显示,4篇为低质量,4篇为极低质量;GRADE评级结果显示,所有结局指标中8个为高等级,11个为中等级,11个为低级,2个为极低级。结论 目前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但其结局指标的可靠程度相对较高,可供指南撰写者和临床证据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 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茯苓的白茯苓、赤茯苓及茯苓皮3个部位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茯苓不同部位元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茯苓不同部位16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i、Cu、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d、Zn、Ba元素是茯苓3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大多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茯苓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月份延胡索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所含生物碱的积累规律,对其生物碱进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 采集不同月份野生延胡索块茎,制作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通过普通显微镜及荧光显微观察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及生物碱在其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延胡索块茎总体呈新旧替代性生长;生物碱在除形成层外的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靠近木栓层内部的部分含量较高;淀粉粒丰富处荧光更强。结论 生物碱含量与淀粉粒的多少可能成正相关;增加延胡索的体表面积与淀粉粒的多少有利于提高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