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机能模式指刑法在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冲突与契合关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对某一机能的侧重,体现刑法机能模式的价值偏一关系.关于刑法机能模式,存在"法益保护机能优先模式"、"人权保障机能优先模式"、"刑法机能动态平衡模式"及"刑法机能同一模式"之争论.在当前社会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权保障机能优先模式"应当成为我国刑法机能模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刑法机能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机能,又称为刑法功能,是指刑法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功效和作用.刑法机能可以分为规范机能与社会机能,社会机能又有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之分.正确的理解刑法机能,对于揭示刑法的社会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刑法应积极发挥其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在实现社会控制的过程中,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该冲突体现为自由与秩序的二律背反,其实质是个人与社会之问的对立.在和谐社会视野中,当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选择自由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4.
空白罪状和罪刑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空白罪状是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社会保护机能冲突调和的产物 ,具在存的合理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空白罪状最大程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使刑法两种机能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为视角 ,考察了刑法机能的基本理念 ,认为古代社会刑法机能的基本理念表现为社会保护机能 ,在近代社会 ,古典学派特别强调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近代学派则高度重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在现代社会刑法思想的基本理念中 ,人权保障机能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支持。基于不同的刑法机能理念 ,出现了不同的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刑法机能包括本体意义上的规制机能和价值意义上的社会机能。刑法的社会机能即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与规制机能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近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惨案凸显了当前我国刑法社会机能不彰的现实。弑童案发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会非均衡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失范风险。对这种风险的防范,不能过分依赖刑法的规制机能。当前,鉴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我国法律实践中人权保障不够充分的现实,刑法社会机能的定位应当是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并重。  相似文献   

7.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框架下,既要体现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还要体现出保障公民权利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框架下,既要体现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还要体现出保障公民权利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价值观意义而言,刑法具有保护以及保障这两大机能,二者在刑法体系中既相互统一又长期冲突。将其置于更广阔社会维度内进行考察,通过刑事一体化的思维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二者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参照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今社会犯罪态势以及监狱行刑效能,结合现代刑法理论,能够对我国刑法机能的定位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刑法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罪责有无的法律,具有双重的保护机能──社会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社会保护机能是通过惩罚犯罪而实现的,既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保护,也体现了对个人利益保护,它是刑法存在的根基。刑法的人权保护机能体现的是刑法对公民个人(包括被告人和其他公民)的权利的有力保障。但刑法中人权的保障,首先就意味着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日本著名刑法学家西原春夫对刑法所具有的被告人人权保障机能作了精辟的论述:“刑法还有保障机能,即行使保护犯罪行为者的权利及利益,避免因国家权力的滥用而使其受侵害的机…  相似文献   

11.
刑法是社会价值的体现。现代刑法在惩罚的同时,也强调保护。刑罚价值的二元化体现 了刑法价值观上突出刑法保护性的变化;刑法的社会机能更凸现刑法的社会价值意义,即社会保护 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统一。转型期的我国刑法在日益关注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共同保障的同 时,应侧重对个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保障机能是近代刑法的生命所在。随着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社会对刑法的安全需求日益强烈。从而造成刑法危害原则、罪责原则的时代演进。然而,这种演进历程却隐伏着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丧失危机,安全刑法与敌人刑法思想的倡导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因此,我们主张一种可责性与需罚性并和论的归责思路,以求更好地维护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内涵在于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的协调统一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权保障之优先.由此决定刑法的解释应以合理性原则为基础性限定条件;以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为补充性限定条件.相应地刑法解释应采用限制解释、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及作为价值补充的类推无罪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罪刑法定原则与法律类推制度是不同层级上的两个概念,从实证主义、刑法的机能以及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定义来看,两者都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法律类推制度必然导致罪刑擅断"、"与法律类推之害相较,宁取罪行法定之害"、"类推解释损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国民自由"这几种观点都有失偏颇。罪刑法定原则与法律类推制度各有优势与不足,在刑罚适用过程中,应该能够使两者实现优势互补,并最大限度地克服两者的缺陷,从而使刑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刑法是从轻适用还是从重适用,不仅是刑法效力范围理论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基础性课题,而且事关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机能显现,关系着刑法在强大的国家保护与弱小的人权保障的博奕过程中如何寻求一种平衡。基于比较的视角,立足于有利于行为人的立场,对刑法适用中的从轻原则及其彻底实现、从轻原则的运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因应对策进行深入研讨,无论是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先法性法益、宪法性法益和后刑法法益中,只有后刑法法益概念具有解释论机能。通过对入罪判断起决定作用的目的论解释以及谨守出罪的实质解释,法益概念的解释论机能得以充分实现。构成要件保护法益的内容决定刑法规范的目的,这便从形式上划定了构成要件的适用范围,实现刑罚处罚范围的明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刑法的辅助性法益保护原则,通过保守的实质解释进一步限定罪刑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实现刑罚处罚范围的合理性。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是复杂法益,包括秩序法益、传统法益和生态法益,三者之间存在一定位阶关系且判断基准在于人类关联性,这对于相关司法解释的准确适用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是一种在非刑罚化、被害人保护、犯罪人再社会化等方面均极具创意的新制度。刑法基本原则是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应恪守的重要原则。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关系问题是完善刑事和解所必需的基础性理论。不容否认,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之间存在冲突,然而系统论证之后可以得出二者间存在着协调可能性且协调性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宪法角色冲突具有现实性、复杂性与恒久性的特点,宪法角色冲突贯串于整个宪政历程。概括而言,宪法角色冲突是指宪法的政治统治角色、社会发展角色和宪法的人权保障角色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宪法维护阶级统治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冲突、维持政治稳定与实现政治自由的冲突、效率优先与社会公正的冲突、发展优先与平等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劳动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分权化管理、组织化发展、集体谈判、特别申诉、法治保障、国际化融入等富有效能的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劳动关系总体上相对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支持。其重视劳动关系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组织性建设,尊重劳资双方意思自治前提下协调劳动关系争议,集体化谈判与特别申诉相结合促进建设性协商,劳动关系法治化保障劳动关系运行规范有序,积极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促进劳工权益保护国际化等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公序良俗体现了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内在需求,是秩序理性和道德理性的统一。秩序理性可以为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提供导向,而道德理性则是刑法人道性的表征。秩序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统一,是刑法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二元机能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培养理性刑法的观念先导。将公序良俗原则引入刑法,不仅为刑法干预社会生活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国家刑罚权,促使国家刑罚权的理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