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在阿富汗制定了打击毒品的“五根柱子”战略,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但是阿富汗毒品问题却日益严重。由于缺乏安全保障。贫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缺少政治保障,反政府活动与毒品贸易相互借重。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毒品战略不得不做出调整。然而,调整后的新战略依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塔利班实力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国反毒品战略的实施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环境;二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环境的恶化妨碍反毒品战略的实施:三是美国的利己主义立场妨碍其在反毒品方面展开有效的国际合作;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在阿富汗实施反毒品战略带来资金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伊双方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以论证美伊战争的必然性。文中强调维护全球霸主地位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根本驱动力,控制伊朗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现实考量。认为伊朗现政权的反美宿命使美伊对抗从根本上无回旋余地,指出伊朗核问题是美伊之战的导火线,亦是战争升级的强大引擎。总之,美伊战争不可避免,美国收拾伊朗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3.
塔利班政权于1996年在阿富汗旋风般掘起,又于2001年12月日在国内外强大势力的共同打击下迅速崩溃,美国在其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中亚的战略利益,美国“创建了塔利班运动”;当美国认为塔利班政权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最大庇护者时,它便组织了国际反恐怖主义统一战线,将塔利班一举毁灭。塔利班这个曾经被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手培植起来的政权,最终还是毁在了美国的手里。  相似文献   

4.
"9·11"以来美伊在核问题上的矛盾表现为两国文化建构基础的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双方所持有的现实主义集体安全观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美国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冲突实质上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冲突,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为主导的康德文化体系与美伊敌对关系为特征的霍布斯文化体系的冲突.建构主义在解释外交政策上忽略了国家身份建构中的内部因素,这也是伊朗难以纳入所谓的核不扩散"国际规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作为世界三大毒品基地之一的“金新月”地区 ,最高产量占全球的 80 % ,毒品成为其国家政权的主要财政支柱 ,“9·11”事件后随着英美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 ,阿富汗毒品问题突显出来 ,它必将对世界和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来阿富汗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内乱频繁,管理混乱,使之成为“金新月”主要鸦片产地,最高时产量占全球的80%,毒品成为其国家政权的主要财政支柱,“9·11”事件后随着英美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必将给阿富汗毒品产业和世界毒品市场带来新的变化,也将波及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加剧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最近的伊朗核危机又将早已恶化的伊美关系推入低谷.两国关系的剧烈演变对中东地区的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恶化的美伊关系、伊朗核危机、深层次原因、以及两国关系近期走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傅小强 《外交评论》2011,28(5):28-38
中南亚是一个主要为中国学界使用的东方地缘概念,指与我国新疆相邻的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印度对中南亚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感受和地缘认知。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方面的考虑,并以阿富汗为地区枢纽。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深受其战略文化的影响,也与印度的大国战略密切相关,是印度争取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重要一环。在中南亚,印度与美国协调多竞争少,有谋求亚洲均势和平衡中国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9.
自911事件后,美伊关系不断日趋恶化。美伊历史旧恨、美国对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和伊朗核问题正是困扰反恐时期美伊关系恶化的根源性因素。由于美国不能超越美伊关系的瓶颈,美伊始终没有建立起改善两国关系的对话协商机制,两国关系也呈恶性循环发展,从而给美国反恐战略和伊拉克重建及中东和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美国借机对阿富汗塔利班进行打击,结果是塔利班垮台,阿临时政府成立,使阿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战争状态。然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美国以反恐名义实现了对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1.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反恐斗争引起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和大国关系的调整.大国关系的调整及缓和源于大国安全观念的变化.尽管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利益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也有较多利益交汇与重合.这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为中国积累了新的外交资源.中国可着力于外交空间的开辟和外交资源的利用,扩大"两个利益"间的共同点,同时,缩小并弥合分歧,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确定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必须与取得的手段结合起来才有现实意义,因此,手段对于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它与正当手段结合,就是正当利益;当它与不正当手段结合,就是不正当利益.同时,从刑法第389条关于行贿罪的三款规定的内部联系来看,将不确定利益归属于不正当利益完全符合立法本意.从现实情况来看,行贿案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谋取不确定利益,如果将其排除在不正当利益之外,将使行贿罪虚置、于司法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法的核心问题,利益决定着法的产生、本质和发展。根据主体不同,利益分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利益,更不应当存在任何与社会公共利益相背的所谓国家利益,否则就不是国家利益,只能是那些打着国家旗号的个人的、利益集团的,或阶级的利益。区别具体的利益价值与抽象的利益价值十分重要。一般来讲,低位阶的利益服从高位阶的利益。在法律实践中,常有以维护高位阶利益为名侵犯或忽视低位阶利益的情况。区分一般利益与具体利益,有利于防止那些打着“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旗号,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利益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对国家利益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洞察国际政治的本质。国家利益是伴随着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以及国内学者对国家利益概念的界定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家利益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国家利益的实现要考虑到国家的自助性、国家利益的合法性、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组织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利是从主物的本质欲望中派生而在社会化的条件下规定主物价值的运动法则之目标,它的体现和其基本性质是随着主物自我利所享有的成分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是全体公民的利益,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只要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对不特定的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或具有损害的潜在可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起诉违法者以保护公共利益。理想的公益保护模式应该是,以国家保护为主力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保护公共利益。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仅限于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诉讼法支持,这就使得公共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成为一个缺欠。我国应顺应国际化潮流和我国实际,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其基本内容为行政公诉和民众诉讼并存。在未来的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中,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将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明列于相关法条之中。  相似文献   

17.
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结构中次序优先、关系全局、不容侵犯的利益,涉及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不同的国家对核心利益的界定往往会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核心利益的界定往往是各种客观变量和主观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系统地梳理各种具体的客观和主观变量,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并对某一具体利益是否应该被列入国家核心利益作出理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根本性标志在于非排他性和使用与消费的共同性。公益诉讼可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其本质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开放性是公益诉讼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腐败利益共同体"是党在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桥头堡"。推进反腐败向纵深发展,首先要扫清障碍,破除"腐败利益共同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不只是告诫我们党要居安思危,也是提醒我们党反腐败也可以从其内部攻破。"腐败利益共同体"不是顽石一个,其内部也有矛盾和利益冲突。如果运用法律、政策以及社会舆论营造一个能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的客观外部条件,那我们国家的反腐败工作将是另一个局面。  相似文献   

20.
王成娟 《外交评论》2004,3(3):31-35
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国家利益是制定国家国际战略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他对马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内容,笔者通过研读马恩原著,认为,马恩以“社会共同利益形式”的独特视角研究了国家利益,他们揭示了国家利益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整个历程,论述了国家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