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相契合,集中体现了人类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自由、平等、人权,构建有序化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过程中的共同要求,是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政治文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民主政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内容、前提和依据;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只有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权力定位和对权利的保护.故法治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证.市场经济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经济基础,法和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市场经济不仅为法治的建立和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又决定着法制的性质和内容.当然法治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政治文明离不开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呼唤法治,因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人性有其弱点,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腐败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又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今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必须转换党的执政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创造理性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和现代市场经济。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囿于这样的思维认识法治,将导致法律万能论。而本文试图从其产生的条件和土壤──社会中,来把握和认识法治。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国家。国家是一个产生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国家的产生孕育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相互分离。然而,这种分离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专制政体下,社会依附于国家、受制于国家,市民社会完全淹没在政治国家之中;在专制社会里,一切唯权力至上,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政治文明与行政法治在制度观念和运作及保障上的有机联系,将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前进,以胜利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和完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仲 《河北法学》2011,29(5):157-162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内涵"良法",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法治的本质属性以及民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民主发展的"促动"功能,民主内容的"承载"功能,民主实现的"保障"功能以及民主局限的"克服"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法治国建设的关键在于对高层次权力结构的调整,其焦点还在于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法治国的建设时,首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法律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尖锐矛盾:封建专制的旧权力意识使我们缺乏主动改变的觉悟,社会民主政治意识和公民权力意识的淡薄又使具有法定政治权力能力的两大主体——公民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行为能力不足.这种矛盾正是我们在建国后未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法治起源于对人治条件下专制和独裁问题的解决,法治的目标是维护民主、保障人权。历史表明,国家机关对权力的滥用是破坏民主和侵犯人权最主要的力量,同时权力腐败又是其他一切违法犯罪赖以滋生的土壤。因此,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9.
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治国的方略无非有两种,一为人治,一为法治。人治,指统治者一个或少数人之统治,是一种统治者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方式;法治,则是指一国依据法律进行统治。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权力归结点在人(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后者的权力立足在法。法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应成为我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在我国,“法制”一词产生很早,在一些古代文献和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的言论、著作…  相似文献   

10.
权力秩序论     
江国华 《时代法学》2007,5(2):24-35
权力秩序即权力的惯常规定性。要理解权力秩序,先必须解读权力资源与权力关系。人类社会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就是人为权力秩序向法治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法治权力秩序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并遵循着普遍的伦理法则。当代中国权力秩序历经了从集权到分权的历程,并逐渐走向民主与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7,22(5):13-20
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建立了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法治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关系.在政治文明视野中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国家的核心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将依法治权视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法治国家的意义上恰当定位立法、行政与司法及其相互关系,实践分权原则和人民参与思想,完善立法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和发展适度司法.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一脉相承,溶为一体.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内核和精义;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方式;政治法治化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时代法学》2014,(6):77-85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但作为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其言论自由与一般公民的言论自由相比具有特殊之处。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法治视野下如何对公务员的言论自由进行科学规制逐渐引起重视。民主法治国家要求公务员的言论自由既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认为法治视野下公务员言论自由的行使应受到公务员与所在机关的法律关系、公务员忠诚义务、公务员中立义务等因素的限制。同时对公务员言论自由的限制理应符合比例原则、双阶理论和双轨理论等标准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敏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5,23(3):157-160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政治文明与法治存在着密切联系,政治文明是法治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和坚强 支柱;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有力保障;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实现政治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论治安要义     
马建文 《政法学刊》2005,22(5):107-110
政治现象的背后终究可归结为利益和权利。对国家或政府权力的有效规制是法治的基本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宪 法权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制度的变革必然以生产力为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民主力量的源泉。要搭建平衡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的框架。舆论监督是以民制权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强大的人民监督制约机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1,2(3):13-20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迎接并参与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需要 ,它将促进中国法律首先在经济法尤其是政府角色定位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促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转型与变迁 ,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从而为中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实现提供最深厚的源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彭彩虹 《政法学刊》2013,30(3):52-59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乃是从各种矛盾中发展而来,这些矛盾其中一部分是人类同自然界的矛盾,另一部分是人类自身的矛盾.管理和被管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管理的目的就是追求某种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价值倾向性又决定着整个人类社会公平、正义、自由、幸福、和谐的生活.必须把握权力→管理→行政→秩序→法治的内在逻辑关系,辨析与管理相关的概念,正确把握管理秩序与法律秩序的辩证关系,树立一切管理归于法治理念之中的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的现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从法治的视角解读现代政治文明,认为现代政治文明是以法治为底蕴,其核心和实质是民主政治,同时蕴涵自由、人权、民主、公平、正义等人类普适性价值,现代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宪政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19.
在对权力这一现象的研究中,不少人已开始注意到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对立冲突对于法治建设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社会权力的蓬勃发展更加强了人们对它进行深刻认识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在讨论权力这一社会现象时,也肯定了权力最初起源于社会,只是当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后,权力才集中于国家手中。因此,在建设法治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和谐并存的二元权力范式来构建我们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