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宪法制度下,司法机关有着与政府平行的法律地位.司法反腐虽属刑事司法的范畴,但有着独立于刑事诉讼的司法理念、价值功能和实现路径,研究司法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对实现依法治国话语下党纪与国法的有机衔接和政治反腐与司法反腐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战时军事司法立法的三个理论前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以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战时军事司法制度为基本理念,分别论述战时军事司法立法的三个理论前提.第一部分通过比较当代国家军事司法权的两种角色,说明我国军事司法权只能渊源于国家司法权;第二部分通过比较当代国家军事司法与平民司法的衔接状况,说明两者在我国的结合应当在军事司法的专门化模式下进行,应当区分军事司法的公正价值和安全价值在平时和战时的不同构成,从而使这两种价值达到动态均衡,保证我国军事司法在战时具有战争适应性;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当代国家战时军事司法多样化的立法形式,说明我国进行战时军事司法专项立法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刑事法治模式,本文试从恢复性司法的内容、特征与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对其理论内核进行评析。在目前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少年司法制度中首先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少年司法中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一种司法模式都蕴含着司法主体一定的价值取向。传统刑事司法模式源于司法国家本位主义,其价值核心以报应和威慑为主。但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刑罚报应和威慑观念已大大弱化,转而从特殊预防中发展出教育刑论,提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价值诉求。传统刑事司法难以满足这一价值诉求。本文引入协商性司法模式的概念,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进行系统的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詹建红 《法学杂志》2020,(4):109-119
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境反映出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改革在目的观念、价值选择、组织结构和裁判理念上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作为一种法治发展范式,回应型法理论主张以契约关系作为回应的逻辑前提,以开放和参与作为权威的构成要素,以目的作为规则和制度的评价标准,以司法审查作为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途径,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在目的、主体、角色分化及其对应的实现方式上呈现出显著的发展优势。长远来看,增强司法的回应性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短期内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却较为有限,在模式改造过程中还存在压制性增强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理论及其引入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都有立法和司法实践,并且已经受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基本原则、价值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我国虽不宜全盘引入恢复性司法理论,但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以完善我国现有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经济法司法理论研究“碎片化”的现状,需要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拓补和整合;由于司法权、司法权的行使主体及其价值追求,既是司法理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理论拓补的重要路径,因而在构建和拓展经济法司法理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研究司法权与调制权的关系,明晰法院解决“经济法纷争”与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双重司法功能,探讨法院体系及其内部结构与上述功能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以及经济法多元价值的渊源及其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司法权理论、司法组织理论和司法价值理论,从而构建更为系统的经济法司法理论,促进经济法领域的司法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 《法学论坛》2012,(1):72-78
在当今中国实行能动司法,面临着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两种不同司法理念的争论,这场争论直接关系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历史要求我们在中国司法语境下,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上,客观分析能动司法的比较优势,科学做出能动司法的模式选择,深入研究适度能动司法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我国能动司法的合理途径和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司法文书写作理论研究正渐趋成熟,但目前仍存在过多借用文学创作理论、写作理论大杂烩、格式加说明加实例的写作理论模式等现象,呼吁加速创立一个符合司法文书写作实际的、科学的司法文书写作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信力是公民对司法机关作出具体司法行为的认同力,是司法建立在公众心中的信服状态。司法公信力对树立司法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公信力的司法形成不了法律救济的应有权威,同时也难以树立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形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推动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灵魂,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价值的追求。文章将从司法公信力基本理论着手,介绍司法公信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价值体现,分析目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不足,并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政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追求良善社会的永恒话题.从本体论层面来看,各国司法都具有政治和法治双重属性.司法的政治性及其制度表达决定于“政治国情”,而司法的运行则诠释与实践其政治性所承载的各种政治价值与需求.由于当代中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党政体制及其政权组织结构,我国司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同时,由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我国司法在实践中又表现为向法治性回归的演进趋势.因此,当代中国司法的政治与法治关系表现为体制上的“政法模式”和司法运行中的“法政模式”并存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公丕祥 《人民司法》2012,(21):106-108
近些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司法改革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相关理论探索为司法改革实践提供了比较深入的理论论证。但总的来看,时下对司法改革的研究总体上还是以司法权的价值、功能、结构、制度等实然分析和应然构建为主,司法改革方法论则是相对薄弱的领域,真正关注司法改革方法论的专门研究实为凤毛麟角。杨润时先生主编的《司法改革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于2011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调解类型分别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司法ADR模式诉前调解制度是国外非常成熟的一种的调解制度,它的作用是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制度不可替代的,有其独立的价值.本文主要探究我国引入司法ADR模式诉前调解制度的合理性,为其日后在我国建立铺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在反思国内外各种司法理论并借鉴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国基本形成了概念明晰、系统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司法理论体系。从理论认知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与基本理论两大层面,核心理论包括司法本体论、司法价值论、司法政策论、司法程序论、司法文明论,基本理论包括司法制度论、司法职业论、司法模式论、司法改革论、司法公信论等。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4月21日,由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恢复性司法理论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新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日本以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40多名刑事法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员齐聚一堂,就"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恢复性司法的价值取向"、"恢复性司法的实践模式"、"恢复性司法的具体运作"以及"恢复性司法引入中国的可行性"五个论题展开了热烈、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现将此次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与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方式,在中国受到了很多刑事法学研究者的青睐,针对传统的国家司法模式的弊端恢复性司法似乎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和刑事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然而,实践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终归需要理论的论证支撑在法律体系内部传统的犯罪观念的更新、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罪行法定原则从绝对到相对的转变均为恢复性司法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同时,后现代主义哲学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统一社会学语境下的论证,为恢复性司法的成长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审检并列的体制架构和诉讼与诉讼监督并举的制度设置,构成了与西方审判中心一元司法模式明显区别的审检二元司法格局.在这一前提下,对检察权的司法属性进行价值考量,把握其惩治犯罪的程序性,保障人权的主导性,以权制权的控权性和定纷止争的协调性,对优化检察权的司法配置,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在社会主义司法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清燕 《法学评论》2013,(5):116-121
环境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矛头浪尖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新因素,而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化解以不足1%的数据彰显司法模式的边缘化。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模式自草创至今大致可以概括为国家追诉模式、当事人诉讼模式与公益诉讼模式,其间典型司法案例流露出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实践的多方掣肘与能动性司法的主要走向。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法哲学新阐释应定位于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之上,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价值谱系的创新包括民生生态的工具价值、环境正义的目的价值、整体效能的评价价值,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制度创新包括亲环境的能动司法与行政治权的平衡、环境群体诉讼模式的修正、司法救助的生态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