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为使青年法官尽快适应审判角色,近年来各地法院都作了积极探索。本期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相关负责人和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李群星、王旭军一起为构建科学的青年法官培养机制建言献策,并刊发北京、镇江等地法院的相关经验,全国优秀法官彭文忠、刘学讲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勉励青年法官脚踏实地、为民司法。  相似文献   

2.
调审角色分离——关于构建调解制度的第三条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波 《行政与法》2009,(6):96-100
调解不具有审判职能,是法官介入的但无需对案件进行审查判断的活动.法官的作用在于中介沟通并最终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现行的调解制度未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地位和意愿,且法官具有调解者和审判者双重身份,从而导致法官具备"玩调解于股掌"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调解制度重构的关键就在于限制法官角色转换,提高当事人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诉讼法》即将于今年十月一日正式施行之际,中国首届行政法高级法官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就该法的实施问题举行笔谈。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行政诉讼法》的实施问题的文章,欢迎读者投稿 。  相似文献   

4.
杨凯 《法律适用》2011,(5):76-79
法官审判案件是否可以成为诱发美感和幸福感的职业艺术呢?答案是肯定的!法官的司法审判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经验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法律职业工作,法官审判不仅仅只是做一个"法匠",机械地根据法律来消弥纠纷,而是要按照立法的精神和原则创造性地适用法律,通过司法审判维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官审判技能当然也是一门职业艺术,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1,(5):65-F0003
在春运中的火车站里,通过北京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之手,《法律与生活》杂志被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乘客读者手中。 事后,通过法官朋友发来的照片,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群看动漫读网络长大的年轻人、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老太太……都在津津有味地“检视”我们的刊物。  相似文献   

6.
“道成肉身”:论庭审过程中法律事实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赟 《中外法学》2011,(3):578-591
从表面上看,法官在识别法律和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可以分而治之,并且尤其是在事实的认定过程中法官很难有发挥主观性的空间。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事实上法官根据法律认定事实的过程非常类似于基督教中的"道成肉身"教义之内在逻辑。这也就是说,庭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盈着法官能动性的过程。当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法官在庭审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滥用此种能动性,因为法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法官庭审过程具有"道成肉身"特性这一结论不仅仅有助于更清楚地认知司法裁判过程,并且立法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教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给全国各地法院都带来了不小的审判压力。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类型多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案件带有群体性特征导致处理难度较大;更为突出的还在于,法官对此类新兴案件较为陌生,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规定又因带有体制转轨的因素明显滞  相似文献   

8.
高法提名 由于最高法院法官苏特将于今年6月退休,奥巴马必须为他选择继任者.他选择来自纽约的54岁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索托马约尔.奥巴马说:"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从未脱离支持她的民众.因此,索尼娅带给最高法院的,将不仅仅是来自她辉煌法律生涯的知识和经验,更有她从自己激励人心的人生历程中获取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法官因为一些现象受到媒体诟病,问题和症结在于:岗位管理体制尚未发挥全体法官最大能力;激励机制尚未最大程度调动法官公正办案的积极性;保护和惩戒机制本末倒置,等等。笔者尝试性提出法官形象由内而外、循序渐进进行改变的"六步阶梯法",以期为中国法官形象的改变打开更加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彭飞 《法人》2014,(9):24-25
正如同旅行一样,"当你决心迈出去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法官转型做公司法律顾问,不仅仅是角色转换,而首先是心理适应前段时间,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易胜华写的《写给一位即将辞职的法官的信》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引发热议。在信中,易胜华认为即将离职的法官好友在打算辞去法官职务从事律师工作之前,必须想清楚三个问题:"你会失去什  相似文献   

11.
侯继男 《法制与社会》2012,(35):294+298
法官适用刑法是将刑法规定运用于案件事实、获得判决的过程,因此,刑法规定和案件事实是法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释和说明的内容。然而,不少学者否定刑法适用中法官解释的存在。究其原由,在于对法官解释本身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将法官解释定位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官对刑法规则与案件事实的理解与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法官解释与法官造法的区别分析,进一步厘清了罪刑法定与法官解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错案追究制是各地法院自行创立的一项内部管理制度,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寄希望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法律问题,有悖于司法活动规律,从而在制度设计上走入了"困境"。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发挥制度而不仅仅是法官个人的作用,即构建过程导向的责任追究机制,只要法官裁判未超出法定权限和违反程序,法官都不应当承担责任,当事人损失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相似文献   

13.
王祖书 《北方法学》2014,(1):123-131
自19世纪以来,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问题成为法学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概念法学的理论追求是将法官视为"涵摄机器";自由法学理论则强调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将法官视为"法官王";纯粹法学理论提出了"可能框架"模式,法律规范只是为法官的裁判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范围。评价法学理论将"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转变为"法官受价值约束"的"价值导向"模式;在20世纪末,法律论证理论提出了一种"理性商谈"模式,尝试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4.
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兵 《法学研究》2005,27(4):100-113
我国从清未即开始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法院,但至今仍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法官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之间的关系。文革以后至今司法建设所走的路线总体来说为司法职业化。由于未配合以司法民主化建设,导致司法职业化尚未成型,司法官僚化严重。克服此弊病的努力方向应当是司法民主化建设。司法建设在强调法官职业化的同时,必须高举司法民主化的旗帜。法官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制度结合点在于陪审制。陪审制不仅仅是一项司法制度,更是一项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3,(12):F0003-F0003
2013年4月25日,在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里,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携手法律与生活杂志社共同为旅客送"法"。这是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爱民月"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次活动主题为"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200余份诉讼指南和400余册《法律与生活》杂志通过法官之手传递到旅客手中。不仅如此,法官还为旅客准备了有奖法律问答活动,并现场解答旅客的法律咨询。在春意盎然的北京南站,旅客通过法官解答、诉讼指南和《法  相似文献   

16.
法官与律师关系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任飞 《河北法学》2005,23(1):93-96
目前正在全国展开的律师队伍整顿工作将规范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拟通过教育、监督、惩治律师来彻底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的观点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将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作为切入点的做法,固然能对建立正当的法官律师关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为关键与根本的措施还在于严格规范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围绕这一论点,论证了规范法官审判行为何以应当成为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的根本点;分析了少数法官在与律师职业交往中得以进行权力寻租的成因;并从平衡法官与律师的地位、增强律师对法官的监督与影响、阻却个别法官司法专横与防范司法腐败的角度,对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审判中程序失灵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部分诉讼立法和管理规则与法官作为人的本性相冲突,要么没有合理关照法官的正当利益诉求,要么对法官滥用权力的冲动防范不足。一个必要的改进方向,就是正视法官作为社会人和经济人的本质,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法官将自利行为与司法公正融为一体,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法官的自主行为,从而最终实现制度与行动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你的贡献"是每位法学学者在探索法治进路中都有必要扪心自问的问题。显然法学学者的贡献并不在于逆程序正义而对当案的法官就该案进行"评头论足",因为这种程序不当的行为不是在创造与推进法治,相反,是通过传统的人际关系说来扼杀正义与创造社会不公。法治进路中,尽管时下法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学者应给予法官应有的宽容、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司法界已意识到司法裁决并非全由法律所决定,如果司法裁决并非全部客观,法官的职业行为就变得相关,法官审理具体案件时不仅仅依据的是事实与法律,还要结合自己的良心,要求法官在裁判中要尽量保持良心的客观性。因此,关注法官良心与法的关联性、法官良心的自由与中立及法官良心的社会尊重和养成,直接影响着法官裁判的公正及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6,(3):160-180
实行法官员额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应当立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现状和法官工作实际,又必须依托科学严谨、全面翔实的数据分析。但现有研究大多焦聚于"谁来当法官"的任职资格分析,却多少忽视了"需要多少法官"这一前置性问题。为了提高法官员额配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借鉴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建模方法,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将法官工作量作为确定法官员额的唯一解释变量,而后建立以案件类型、工作任务、任务频数、任务复杂性为核心的法官工作负荷模型,尝试通过计算法官工作量测算法官员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