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一种回应型法,财税法的社会利益本位性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控性决定了财税法具有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作用。财税法衡平发展功能的内涵可从税收公平、财政转移支付和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展开。税收法定、预算公开和创新激励财税政策法治化形塑了财税法衡平发展功能的法治结构。财税法衡平发展功能是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能动回应,统一于促进社会平衡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宏伟目标中。  相似文献   

2.
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实质即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与限制。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扩张主要表现在其适用领域的扩大、当事人选法范围的增加、突破实质性联系的束缚、选择法律时间的延长、赋予默示选择效力、例外条款不适用于意思自治等。但意思自治原则并不是没有限制的,主要体现在适用领域的限制、强制性规定的限制、基于保护弱方权益的限制、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都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与限制作出了回应。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与限制是"人本"思想在国际私法中最为直接的体现,恰当地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国际私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论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的有限介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1999年国内发生的两起有重大影响并引起争论的高校学生诉学校拒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①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司法审查能否介入大学自治领域?尽管有人误认为法院对两案的审理是司法干预了大学自治,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在对司法审查与大学自治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知,也反映了学界对这一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前沿问题还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在理论上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大学自治的界定所谓的大学自治,在西方通常又称为学术自治,一般是指大学应当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不受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4.
在自治与自主之间——论我国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法学论坛》2012,(5):78-85
对于应然价值追求和实然价值追求的混淆是我国当前大学章程难产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下,我国难以实现西方意义上的、完全的大学自治,因此应当将"自治"作为应然的、终极的价值追求,而把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中明确承认的"自主"作为实然的、务实的价值追求,从而以应然和实然的二元划分的逻辑为起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朱笑延 《法学家》2022,(1):68-83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舆论诉求与刑法回应已然发展成为一对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甚至存在矛盾冲突的新力量,深度嵌入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复杂格局之中。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14058条新浪微博相关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分别统计正向、中性、负向情感的高频词,可以数据化呈现社会舆论的具体诉求与刑法回应的实际效果。面对社会舆论对刑法功能的过度期许、对保护理念的极度排斥、对规范设置的明确否定,刑法采用了分散式功能叙说、不能“一放了之”的话语体系置换、年龄整体下调与多重限制并行的回应策略。然而,这一回应策略导致社会舆论对刑法的功能期许不降反升、保护与惩戒的理念认可度更加失衡、限制性规范存在异化风险。刑法应在理解、尊重社会舆论的演化逻辑与核心诉求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功能诉求与治理供给的偏差,以惩戒理念的强调带动保护理念的培植,寻找支持个别下调的正当性基础,探索“舆论诉求—刑法引导—社会互动”的“杜鹃—鸳鸯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专业课程设置析大学自治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方 ,大学自治具有悠久的传统 ,其核心———学术自治在现代仍被政府尊重 ,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治模式。中国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作为富国强兵的工具 ,大学不可能摆脱政府的影响而发展成为自治实体。目前教育部对大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的管制可能侵犯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这种传统管理模式阻碍了大学功能的发挥 ,必须进行改革 ,构建使大学、政府、社会的利益都可顺利表达、相互博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物安全的立法诉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工业化社会个体化进程发展的高级表现,在彰显科技至上主义色彩的同时隐藏着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将传统的工业现代化引入"反身性现代化",加速风险社会的产生。生态系统、生命健康以及社会伦理与秩序的安全问题等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下显得更加迫切,传统法律所建构的利益衡平法则呼唤新的利益协调机制,生物安全的立法诉求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进程中渴望社会公共利益的确立与保障,从而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人们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向往与担忧中徘徊不定的时候,固有的"法律市场"变得不再平静,其对生物安全立法的需求打破了传统的法律供需平衡,最终促成生物安全法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论非均衡经济制度下税法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怡 《现代法学》2007,29(4):97-105
我国的非均衡经济制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得益于社会转轨时期两种经济模式并存,其制度资源新旧交替的溢出,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左右逢源;然而,贫富失衡的社会必须内生衡平的法律机理予以回应,作为转移支付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享的税法,其调节功能的非均衡构造和回应只有在特定的本土制度资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以税负的实质性公平原则契合现实的不平衡状态,方能达到共富和谐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7,(4):90-99
如何对社会利益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普通法秩序下,期望通过个案的判决回应社会不同的利益诉求,并综合各类因素对不同利益进行恰当的整合。个案的利益整合功能在三个具体的维度下展开,即实现司法民主,彰显公民主体性,保障良好的地方自治。而且,司法民主、公民主体性以及地方自治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并进一步通过个案的利益整合功能把它们结构于普通法的宪制叙事之中。经此作业,普通法中的个案构建了一套以司法为中心的,以社会主体利益为着眼点的,以地方自治为价值取向的政制方略。中国应当关注普通法的治理逻辑,增强自身的认知图景,以此为当下的司法改革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司法制度尚处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法律职业化的目标不仅需要依赖法律职业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社会条件及公众认同。基于我国司法体制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西方社会法律职业及其共同体的历史作用及高度自治不可能在我国重现。针对多层次的法律需求与法律职业单一化、同质化目标的矛盾,需要重新审视我国法律职业化的目标,选择一种接近于大陆法系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与路径。法律职业在接受国家及社会的监督与规制的同时,应积极回应社会与公众的诉求,注重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的共同推进,并不断提高自治与自律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村民自治"这一概念尝试性地下了定义,揭示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基于村民自治的实践将村民自治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其作用给予了准确定位,并分析了村民自治对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基层农村民主、经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1月1日,媒体称之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浙江杭州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案,正式在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立案。近两年来新兴案件如"代孕子女监护权案""冷冻胚胎案"频发,社会对司法的期待很高,民事诉讼对于新兴权利的权利诉求要做出回应,而如何回应及回应的限度就涉及到对法官裁判的规制上面。从程序法角度理解的规制,是由程序启动时的起诉受理、经由程序续行的审理过程、至判决达成三维角度对通过诉讼生成权利进行的规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治立法要研究的是大学自治从大学精神向大学组织管理法律制度转化的过程。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大学之公务法人地位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自治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向前  叶晓彬 《行政与法》2008,(5):106-110
由高校教育侵权引发的高校涉讼现象,是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博弈”的结果:而大学法治精神的欠缺是高校教育侵权的诱因。目前,对“司法介入与大学自治”范围的确定已成为解决高校教育侵权问题的两种不同进路。以“司法介入”为中心的进路,虽能在功能上满足对学生权利提供司法救济的目的,但面临着理论体系的众多挑战。故而,应以“大学自治”为切入点,将高校管理事项分为大学自治事项与高校行政管理事项。  相似文献   

15.
衡平税法将衡平理念运用到了税法之中,其提出立足于我国非均衡经济制度条件下产生的社会财富分享不公的矛盾。传统税法面对贫富差距问题存在一定的法律失灵甚至异化现象,需要衡平理念对其进行矫正。遗产税在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作用已在世界其他国家得以彰显。当前,在衡平理念下开征遗产税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遗产税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实现三位一体但又有层次的价值理念、税权和税负的衡平。  相似文献   

16.
马贵翔 《北方法学》2017,11(6):64-72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据运用的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凸显了对证据裁判主义和自由心证进行衡平的必要。以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同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必备条件的现代证明模式的确立是实现衡平的基础。衡平的基本路径除了对自由心证制度的准确定义外,需要重点关注证据规则体系和具体规则设计的现代化,以及达成证据规则"软化"或"硬化"的程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官对纠纷解决有着一种独特的认知模式,即把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秩序和谐视为司法的第一要务,甚至为此违背法律依伦理道德进行个案衡平。这种伦理衡平的传统产生于我国古代,因其有利于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而成为建构和维系我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基本因素。但由于伦理衡平过于主观恣意,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普遍性和稳定性,从而背离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法律衡平司法传统的经验,从衡平理念、职业法官、司法方法、制约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逐步实现我国衡平司法传统从伦理衡平到法律衡平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适时地、积极地回应了若干年来人们对完善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诉求。依据这些诉求,从我国纠纷解决的现实需要出发,新民事诉讼法对原有的一些制度进行了调整,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诉讼制度。原有制度的调整和新制度的出台无疑将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但这些都面临着如何实施的问题。基于此,《清华法学》杂志社特意组织了新民事诉讼法实施的研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其专业技术人才德才观的精髓在于"德才双修"的辩证旨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一脉相承,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铭记和汲取这一思想精髓,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以实践和贡献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奋发图强,倡导自觉自为,反对唯才论。  相似文献   

20.
回应型司法,是司法机关对社会诉求所作出的回答或响应。回应型司法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参与性、民主性。回应型司法追求实质合理和形式合理的融合、目的合理和结果合理的统一、主体合理和行为合法的统一。在制度建构方面,回应型司法的基本理念是体现适度回应的渐进改革,通过建立满足社会主体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建立通畅、理性的沟通与回应渠道,促使中国司法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