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肖婧 《法制与社会》2011,(21):12-13
《中华民国宪法》颁布于1923年10月10日,又称1923年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正式宪法。由于它是直系军阀曹锟为掩盖其“贿选总统”的丑闻所炮制的,因此又被人们斥之为“贿选宪法”。但从《中华民国宪法》文本本身来看,该宪法内容比较完整、结构清晰、立宪技术比较成熟,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宪法。本文欲从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1923年宪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略论《天坛宪法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天坛宪法草案》谢伟辛亥革命的惊雷,震憾了近代中国。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随后,要求制定一部正式宪法的呼声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历史风云迭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三个政权轮番交替,出台的宪法更是层出不穷.不论是仅为稳定政权而有名无实的《钦定宪法大纲》,还是迫于由军阀力量支撑而贿选出的“贿选宪法”,抑或与各政党势力商讨妥协后形成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势造成的偶然性.本文试通过解析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探讨《中华民国宪法》中所蕴藏的以及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所创建的宪政模式,实现了从专制主义法律秩序向近代民主主义法律秩序的转变。许多从清廷统治下获得独立的省份都制定了具有地方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具有较高的形式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中华民国临时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开创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5.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宪法文本对于基本权利的列举,可以追溯到近代成文宪法的产生之初。1776年的弗吉尼亚宪法,首先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了专门规定。1789年制定的美国联邦宪法,最初虽然没有专门规定基本权利,但是不久便通过了被称为"权利法案"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790年宪法,将1789年《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还规定了公民享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曾颁布过三部宪法。一九五四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比较完善,是一部深受国内外欢迎的好宪法。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先后颁布的两部宪法,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都有缺陷。今年人大常委会廿三次会议决定公布并交付全民讨论的这部宪法修改草案,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以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和建设的经验,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对过去颁布的三部宪法有继承,也有发展。它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宪法修改草案。  相似文献   

7.
<正> 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的颁布施行已经五周年了。在五年的实践中,证明这部宪法的确是一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大法。它本身是一部具有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我说这部宪法是具有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的”、不是非社会主义的。宪法开宗明义在《总纲》第1条就明确规定:“中  相似文献   

8.
政协制度是中国现代立宪史的重要创造,是政治宪法的制度性表现,具有深厚的宪制功能、价值意蕴与演化潜力。在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的过程中,立宪派即开始以协商建国的政治自觉和担当介入制宪过程,形成了政协的早期传统与渊源。两党并立时代的民主政团仍然构成推动训政向宪政转变的重要动力。1945年的旧政协具有制宪预备会议的宪法功能,促成了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但未能运用宪法化解主要政党之间的政治冲突。1949年的新政协直接作为制宪会议制定颁布了《共同纲领》,开启了大陆版的共和立宪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政协逐步转型为非国家的政党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组织,但其制度角色并未定型,其在八二宪法体系内作为代表制要素的理论与制度空间依然巨大,从而成为未来宪政转型与成熟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制定和颁布的,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从8年来执行宪法的情况看,这部宪法确实是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四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它的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执行得也比过去认真。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这部宪法已经尽善尽美,无需改善了。制定宪法重要,实施宪法更重要;制定一部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宪法不容易,把切实可行的宪法全面贯彻执行更困难。“可行”只是一种可能性,“执行了”才是现实性,而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是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和付出巨大努力的。内容再好,只要不能贯彻执行,也只能算是“纸上的宪法”,而不能算是“现实的宪法”。  相似文献   

10.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最好的一部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它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说新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12.
宪法的稳定性既是维持宪政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原则性和作为法律的规范性的具体要求。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特定性,它是通过民众对宪法精神的敬畏与信仰,以及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等途径实现的。探索《美国宪法》稳定性的深层背景,检讨我国《宪法》文本的缺失与不足,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宪法是好的,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完善,应该修改而不修改,不利于维护其权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修改宪法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二战之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一直存在着被强加宪法论与自主制定宪法论的争论。保守派政治家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一直围绕宪法第9条主张修改宪法,并促成了国民投票法案的通过和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宪法修改应该使宪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实发展相契合并有利于宪法的发展,而绝不能悖逆于宪法原理,弱化宪法的存在意义。战后的日本政治史可以说是“宪法固定化”的过程。要不要修改宪法,对于哪些条款进行怎样的修改,应该由国民来做决定。  相似文献   

15.
文本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分属不同规范体系,党章为全体党员的根本章程而宪法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大法.调整党员内部关系是党章的本分,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宪法的本分.政治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人民主权理论是党章与宪法的政治契合,党章总纲与宪法序言是党章与宪法的文本契合.党章与宪法的契合途径表现为:党的活动必须立于宪法框架内;宪法的制订与修改须体现党章蕴含的政治价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文本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分属不同规范体系,党章为全体党员的根本章程而宪法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大法。调整党员内部关系是党章的本分,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宪法的本分。政治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人民主权理论是党章与宪法的政治契合,党章总纲与宪法序言是党章与宪法的文本契合。党章与宪法的契合途径表现为:党的活动必须立于宪法框架内;宪法的制订与修改须体现党章蕴含的政治价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勇 《行政与法》2006,(11):91-94
宪法之本,即宪法的基本规定性决定着宪法解释的原则,宪法是社会力量相妥协的产物、渗透着各种主体的利益诉求、蕴含着一定基本价值、同时又具有不断发展变迁的本质规定性。这决定了在宪法解释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特殊的政治和法律运行的环境下,要充分考虑到宪法解释的政治性和利益性原则、正义性和情理性原则、发展性和边界性原则,就此才能实现中国宪政实践过程中宪法解释的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邓联繁 《时代法学》2009,7(5):14-19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有长达十年以上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宪法教师的经历,研究其宪法观有多方面的意义。奥巴马对宪法的讨论集中在他的大作《无畏的希望》第三章“我们的宪法”中,其核心观点是:宪法既是有用的,也是有限的。奥巴马的宪法观启示我们不要疏远宪法、不要迷信宪法、不要苛求宪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论宪法     
邓正来 《河北法学》2006,24(11):12-18
导言 下述三个问题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讨论:第一,将宪法(constitution)视作建立和组织一个政治共同体(a political community)的观点;第二,视宪政(constitutionality)原则为确定各种政体之一般形式的努力;以及第三,立宪政府(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的性质.在本章中,我们用"宪法"一词来表达一种根本的观念,而本章所考虑的所有其他问题都由此一观念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