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司法鉴定质证是当事人在诉讼中的重要权利,是鉴定意见成为裁判依据的必经程序。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体制缺乏统一性,对司法鉴定质证流于形式,影响鉴定结论的质证效果。本文分析了司法鉴定质证的内容,介绍质证的方法,并对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的条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法官对司法鉴定意见的态度、法官对司法鉴定意见质证以及法官对司法鉴定意见采信等三个方面对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进行了探讨.然后从鉴定主体、鉴定客体以及鉴定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影响司法鉴定意见证据效力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鉴定意见可靠性是证据可信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与相关性之证据准入门槛相比,可靠性是鉴定意见证据品质高低的主要指征,不可靠的鉴定意见会成为事实认定错误之源。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加强鉴定过程质量管理,包括重视预评估(合同评审)程序的作用,建立检材来源全程可追溯机制,维护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中立性”;二是完善鉴定意见法庭举证、质证程序,包括辨认鉴真证人凭借亲身知识、司法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鉴定材料同一性或真实性的证明,律师和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可靠性的质证;三是法官对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和应用有效性的认证“把关”。在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审查中,关键是把握一项具体法庭科学技术的“错误率”和“法庭科学技术标准”。同时,还探索了鉴定全过程似然比量化控制的国际理念。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通常在"有鉴定必要时"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出席庭审,鉴定意见在法庭上接受质证,但是法官并不完全受制于鉴定意见。我国刑事诉讼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属于职权型启动,当事人的相关权利保障不足,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意见难以在庭审时接受充分质证,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缺乏统一的规则。应当加强我国司法机关运用职权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义务,鉴定人原则上应当出庭,并规范法官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  相似文献   

5.
正为改变鉴定结果质证实效不高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以"鉴定意见"取代"鉴定结论"的表述,并确立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质证规则,发现并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意见质证规则的修订(一)强调鉴定意见言辞证据属性司法鉴定结果是鉴定人的个人认识和判断,有一  相似文献   

6.
尹胜虎 《法制与社会》2013,(34):253-254,256
在法院审判越来越依赖鉴定意见的今天,质证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对抗鉴定机构的一把锋利的“达摩力克之剑”.但是,由于诉讼当事人主观认识的偏差以及客观能力的局限,其往往不敢或不能很好地利用这把利剑来维护其权益.本文从当前司法实践中鉴定意见质证的现状出发,分析司法鉴定意见质证流于形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鉴定意见质证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刑事司法科学技术的完善,司法鉴定在刑事审判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本文以刑事审判实践为视角对司法鉴定的质量监控及制度设想进行探讨。首先明确司法鉴定的法律性质,应理性看待司法鉴定意见,其不具有当然的证明力。其次借鉴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将司法鉴定质量监控划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三个阶段。就刑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鉴定监控分三个角度展开说明:鉴定程序启动权、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并结合刑事案例予以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司法鉴定质证程序自《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后并没有显著改变,鉴定人不出庭和对鉴定意见质证流于形式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从宏观上看是诉讼制度的问题,从微观上看是鉴定意见质证本身的缺陷。解决这一问题,在宏观上应当在诉讼程序中建立和完善证据开示制度、交叉询问制度;在微观上应建立异议和关键鉴定意见强制出庭制度,明确不出庭的后果,规范质证规则和内容,并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建设专业领域的特点、鉴定事项对其程序的特殊要求,《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SF/Z JD0500001—2014)对诉前鉴定和非诉鉴定的定义作了广义的解释;提出司法鉴定人作为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的辅助人,在鉴定过程中对案件的事实的发现,应向庭审法官说明和向申请鉴定当事人释明和披露;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司法鉴定,不应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鉴定意见,而应做出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标准、技术文件的鉴定意见;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应遵循依约原则和取舍原则;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司法鉴定意见是鉴定类证据的书面表现形式,按其对鉴定结果的确定程度及其证明意义,有确定性意见与推断性意见两类;并对建设工程司法鉴定行业的展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意见的质证常常流于形式,失之于浅,困之于难.为破解该难题,《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有专门知识人出庭制度.但并非所有案件均用到这些制度,而且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制度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没有从理论上剖析鉴定意见质证所面临的特殊性,也就是质证客体、质证主体、质证方法的特殊性.与普通意见相比,鉴定意见属于“二次生成的专业意见”.这就要求对鉴定意见采取“线性分段质证法”,即围绕“案件情况——检材——专业意见”这一线性过程展开质证.其中,普通人可胜任“案件情况”到“检材”的第一阶段质证任务,而“检材”到“专业意见”的第二阶段质证任务只能由专业同行才能胜任,为此,应实施鉴定人、有专门知识人同时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委托国家鉴定机关或指定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依照法定程序所作的鉴别和判断。通常进行的司法鉴定有法医学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文书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等。新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至122条对司法鉴定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从实践看,社会各方面对有关精神病等鉴定的规定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问题存有疑虑。刑诉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笔者试…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做了如下修改:纠正了"鉴定结论"不准确的提法,还原了司法鉴定之本质;删除了"人身伤害的重新鉴定或者精神病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的规定,理顺了司法鉴定体制;明确了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范围,确立了鉴定意见的传闻排除规则;增强了鉴定人参与诉讼的权利保护;增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使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有望实质化。这些修改是司法鉴定程序立法的重大进步,然而鉴定人权利保障体系尚有待健全。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中司法会计鉴定意见及其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会计鉴定意见虽然是一种法定的证据形式,但不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在民事诉讼中需要在法庭上经过质证才能确定其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从民事诉讼角度,论述司法会计鉴定意见及其质证问题,分析司法会计鉴定意见质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司法会计鉴定意见质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意见在诉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因鉴定意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法庭质证中普通人很难对其进行实质审查,虽然当事人可以聘请专家辅助人参与质证,但由于对专家辅助人的适用缺乏可操作规定,以至于严重影响这一制度的执行。如何发挥专家辅助人在鉴定意见质证中的作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程序来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强化鉴定意见质证,刑诉法规定了鉴定人出庭的情形,加大鉴定人人身安全保护,明确拒不出庭的后果,并通过专家辅助人出庭以加强鉴定意见质证。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规定实施的效果值得研究。鉴定人出庭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有必要出庭”情形的模糊表述造成实践做法不一。鉴定人出庭时控辩质证水平有所提高,但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无法对话影响质证效果。鉴定人出庭的成本较大,出庭费用无保障,影响其积极性。应克服专家证人制度移植的张力,重视鉴定人出庭的实质效果,完善鉴定人出庭保障机制以保护当事人的对质权,以庭审中心变革为契机推动鉴定制度完善,降低鉴定人出庭负担,提高其出庭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与其能否重复获得一致性的结果密切相关。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作为鉴定结果的一种正常现象,如若其不确定的结果在再鉴定中重复一致,符合司法鉴定科学性的要求,则具有可靠性。倾向肯定和倾向否定的不确定性鉴定意见因结果的方向不同,其证实的可靠程度存在差异,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采性,但通过证伪的质证方式可增强或者减弱其可信性,获得有效性的结果。如若不确定性鉴定意见无法证伪且具有科学性,在认定案件事实上则能发挥证明的作用。审查判断不确定性鉴定意见首先排除不符合科学性的意见,然后对其可靠性进行审查判断,并经过程序控制检验其重复的一致性,确保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司法实践应当警惕一概排除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做法,理论上也需要摒弃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不可靠的偏见,使其回归司法鉴定科学性的本质并发挥固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由于司法鉴定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因而在刑事案件尤其是杀人、伤害、涉毒等类案件中,往往对定罪量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如果司法鉴定由于检材提取不当或鉴定程序有误,导致鉴定结论不准,同样有可能造成冤、错案。因此,对鉴定的审查必须制定相应的程序,经质证后方可采信。由于我国并未制定专门的证据法,  相似文献   

18.
鉴定意见的准传闻规则、专家辅助人质证规则、严格证据资格规则存在鉴定意见言词化预期落空、专家辅助人制度亟待明确、评判依据欠缺等隐忧。鉴定意见相关刑事证据规则应与鉴定制度作交互影响式的观察和实现交互促进。一方面,要加强鉴定意见的实质言词化、强化和健全鉴定及鉴定意见质证多方,特别是当事人参与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统一、细化司法鉴定程序规则、技术标准等内容,进一步推动鉴定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作为证据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鉴定制度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主要包括修改了鉴定结论的称谓,删去了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医学鉴定的规定,增加了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人身保护、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内容。新刑诉法有关司法鉴定制度的修改,对司法鉴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司法鉴定工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进一步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法对鉴定制度有诸多改进,如: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初步建立起中国式"专家证人"制度、打通了法庭寻求专门知识的人帮助的通道等,但如鉴定启动权的配置、鉴定机构设置等问题却仍未解决。刑诉法调整的乏力,再次证明只有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才能实质性解决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必要性上看,统一立法既是完善鉴定制度的需要,又是保障法制统一和理顺鉴定管理机制的需要;从可行性上看,当前具备时代背景、民意基础和客观条件。在统一立法时,要处理好适度超前与立足实际、精密立法与开门纳谏、统一立法与既有立法的关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为基础,找准着力点推进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