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易出现的错误是混淆宪法现象和宪法学概念 ,将立宪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宪法矛盾和宪法学中的矛盾混为一谈 ,误解被抽象对象与抽象结果之间的关系 ,不懂得什么是抽象力以及如何获得和运用抽象力。《法学研究》2 0 0 1年第 4期上发表的周叶中等所写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一文 ,为这类典型错误提供了种种可用以剖析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正> 近些年来,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说——权利本位说,即法要以权利为本位,并应以此为基础重构我国法学理论。对此,有的学者认为是一个创新,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发表的张文显同志撰写的《“权利本位”之语  相似文献   

3.
“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童之伟为了确定一个新的更加适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的宪法学基石范畴,从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学体系的合理重构问题,我提出了"社会权利"的概念,并初步从构成要素上将其界说为"一定社会一切权利与权力之总和"。①提出...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陈卫东、张弢二人的《收容审查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文章对收容审查规定本身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观点作了评述,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得以更加深入。但是,该文的某些观点,尤其是应保留收容审查制度的结论,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我在《重构》等文中扼要地提出了以社会权利为基石范畴或核心概念构建新的宪法学体系的初步设想。这些文章只是正面提出了观点,必须有后续文章进行充分论证才有足够意义。所以,文章发表后,有学者立即正确地指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反思传统宪法学的得失是十分  相似文献   

6.
也论立法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袁吉亮同志的文章《论立法解释制度之非》(以下简称袁文,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对我国宪法中规定的立法解释制度提出了非议。作者这种勇于对现行宪法进行反思的精神值得肯定,但袁文的部分观点则不能令人赞同。现提出笔者对立法解释有关问题的看法,以作商讨。  相似文献   

7.
<正> 王欣新同志在《收容审查制度应予废除》(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收容审查的若干问题研究》(发表在《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一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在此,笔者深表感谢。但对“王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谈些不同的看法。一、关于收容审查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宪法学社会权利分析模型的思想蕴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学社会权利分析模型的思想蕴含童之伟在有关文章中,笔者曾列出一张展示宪法学基本研究对象与相应范畴之间关系的图表①。将该图表略加补充和完善,就获得了下面这样一个用社会权利分析方法系统说明宪法学基本对象许多规定性和相互之间各种具体联系的理论模型(图见下...  相似文献   

9.
《法学》1994年第10期发表了郭道晖同志撰著的《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从孟德斯鸠所著《论法的精神》中得到启迪,谈了“法的精神”的科学含义、当代世界的法的精神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就此,笔者愿同作者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及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我们撰写了《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一文。拙文发表之后,受到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刑事诉讼法学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的反思。《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发表了读者王天国先生的来信(以下称王文),认为拙文第四部分“把侦、检职能应从政府行政职能中脱离出来的提法,与该文基本上借鉴三权分立模式的研究观点有些不协调,甚至矛盾”,并以标题的形式提出“侦检权不属于司法权”。笔者应该首先真诚感谢王先生及所有关注这一课题的同仁们。严肃的学术批评,是法学理…  相似文献   

11.
<正> 读了《法学季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的鲍济链同志的《从犯罪行为的继续谈抗拒必须从严》一文(以下简称《鲍文》)后,有些不同意见。文章说:“作  相似文献   

12.
苏谦 《法学研究》1980,(1):59-61
读了李昌道同志文章《对旧法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借鉴》(见《法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李文),很有启发。李文对林榕年同志的《略谈法律的继承性》一文(见《法字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林文)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几个问题──兼与王青方同志商榷王新红,尹青松,王申义《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发表了王青方同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方式之我见》(以下简称"王文")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对王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为此本文特就无独...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颁行以来,司法界和刑法理论界对于贪污罪主体是否扩大的问题存在着较大分歧.《法学》1990年第3期发表徐海风、辛方玲两同志《贪污罪主体已变成不是特殊主体》一文,对此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徐辛文》所提出的观点值得商榷。现略陈粗浅之见。一、刑事法律规范对贪污罪规定的变化能否表明贪污罪主体已变成不是特殊主体?  相似文献   

15.
2002年第4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以下简称“陆红案”)。同年6月,上海《法学》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上海市静安区法院高万泉、丁晓燕撰写的题为“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一文(以下简称“高文”)。文章针对法院审理“陆红案”时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陆红案”及“高文”中关于当事人选择法律、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些观点既不符合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也不符合我国法律中确定的处…  相似文献   

16.
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陈少华邹红《法学评论》杂志1995年第5期发表了谭兵、黄胜春《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一文(以下简称“谭文”)。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但对“谭文”中的某些提法,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供参考。一、质证是权利与责任的复合...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4年第8期发表了肖开权同志的《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一文(以下简称《肖文》),对拙文《论法条竞合后的从重选择》(载《法学》1984年第4期,下称《竞文》)提出商榷意见。由于该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司法实践中是否严格执法的原则性问题,也关系到如何灵活地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问题,故笔者再提出以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陶秉权同志在《法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一文(以下简称《陶文》),从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我国民事反诉制度的有关问题,无疑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试图对有关反诉定义、特点和条件的表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法学争鸣应当讲求学风王吏民读过《法学》1997年第4期《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署名陈桢,以下简称《是非》)文,感慨良多。该文讲的是与张光博先生的法理学“是非”之争。张先生在学术观点上与他人存在争论早有所闻,但不知已经到了该文所...  相似文献   

20.
《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了梁慧星同志的《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评释》(以下简称《评释》)一文,笔者读后受益非浅,但对于“相当因果关系说是科学的”结论,实不敢苟同,故写此文,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