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工,行政行为与司法裁判行为是并行关系。一般情况下,非诉讼标的之行政行为对司法机关具有证据效力,即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证据资格不得审查。例外情况是,当行政行为将直接影响相对人定罪量刑时,行政行为对司法机关具有选择性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2.
环境危险防御义务是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主要类型之一,其要求国家公权力采取措施对环境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和排除。为实现国家环境危险防御义务,在管制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外部效力”面向上,应强化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约束;在约束国家行为的“内部效力”面向上,司法权应对行政权保持必要之谦抑。排除环境危险、维护环境权益是当前中国环境法治的重要任务,需要根据“外部效力/内部效力”的二元制度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国家公权力的合理配置实现国家环境危险防御义务。  相似文献   

3.
柳砚涛 《河北法学》2008,26(4):41-46
目前学界对行政行为先定力的两种理解均存在不少值得质疑之处。先定力不是行政行为的效力,只是行政权的"力",并贯穿行政行为作出程序的始终。必须厘清先定力与行政行为效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先定力起因于秩序行政,因而,应随给付行政模式的拓展而弱化和消失。  相似文献   

4.
行政公务行为认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务行为认定标准研究朱新力由于享有行使行政权的自然人同时具有一般公民和行政人的双重身份,所以如何区分该自然人行为的性质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该自然人相应行为的效力,而且关系到由谁承担相应行为的责任,关系到相对人和行政主体(即国家)的利...  相似文献   

5.
王世涛 《法学杂志》2002,23(5):22-24
行政规范行为的司法适用力是行政规范行为法律效力的一种形式。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关系在规范行政行为的效力上体现为行政立法的司法适用力与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法理论中,区分、确定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界限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相应行为的效力,而且关系着行为责任的归属。由于法律上不存在唯一绝对的标准,以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鉴于此,本文试就认定公务行为的法律意义、标准以及司法实务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公务行为的概念以及公务行为认定的法律意义1公务行为的概念公务,即国家事务。本文特指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管的,管理社会的各项事务。行政主体是享有并且实施行政权的组织,但是行政权不可能自动实施,行政权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依法执行…  相似文献   

7.
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重构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有效率的行政权和有限制的行政权为逻辑起点 ,以行政法内分为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为逻辑结构基础 ,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开放性的法原则体系 ,即以有效率的行政权为基点 ,确立行政行为效力推定原则、行政自由裁量原则和司法审查有限原则 ;以有限制的行政权为基点 ,确立行政职权法定原则、行政程序正当原则和多元控权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立法规定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原则,主要基于五大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效力、行政管理特性、公益至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相对人行为的危害性。但通过对中国大陆之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考证和中国大陆立法理论基础的质疑,不难发现不停止执行原则并不科学。它不但侵害了私人的合法权益,有时甚至无情地践踏公共利益。为了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协调公平和效率、兼顾公益和私益,必须重新架构一种完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专利确权制度因严格遵循行政、司法职权的绝对分立,产生了一系列实践难题,社会各界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早期的理论认为行政行为带有主权性质而否定它有受司法审查的效力,行政行为效力的绝对性带有王权的色彩。现代行政理论正从崇尚权威转向强调服务社会职能,即行政行为必须实现它所服务的社会目的,因而行政行为的内容是可以变更的。基于效力性、专业性和对外法治建设的需要,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具有审查专利效力的权力。为了避免平行诉讼中与行政权的过度冲突,法院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有限地审查专利效力,并且这种确权权力是相对的,效力仅限于个案。作为协同的制度,现有技术抗辩应限定于等同侵权领域。同时,在审查效力的认知标准、证据适用标准等方面,专利确权和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效力审查的标准应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王春波 《法学杂志》2004,25(4):58-59
行政行为的附款,即为限制主行政行为的效力而附加的意思表示,是现代行政管制的重要手段。附款涉及较多的行政法基础问题,包括权利保护、依法行政、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等。本文就附款的内涵及其法理基础,附款的类型、瑕疵、法律救济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中如何对前置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这直接关系到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及行政行为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效力、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等带有全局性的深层次问题。由于理论界对此认识不一,立法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务界做法各异,影响了法制的统一和裁判的公信力,从而使对前置行为的审查成为困扰行政审判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司法实用主义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学界的不同理论观点,作出有利于实务解决的理性判断,并据此对实务通行做法进行利弊分析,对被诉行政行为中的前置行政行为的处置方式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建立我国有限合并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一菡 《河北法学》2005,23(1):79-82
集体滥用行政权是行政机关以集体之名义作出的表面上合法、实质上严重违法的以权谋私行为,具有欺骗性和巨大的破坏力。行政主体之本位性、行政权力之专制性、对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之滞后性,是集体滥用行政权存在的主要诱因。防范集体滥用行政权,有必要科学配置行政权、健全行政公开,并完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权的概念 在《比较宪法学》一书中,何华辉先生给行政权下的定义是:”行了政权就其本来的含义而言,应该是根据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而进行国家管理上作的权力。”台湾的林纪东先生在《中国行政法总论》中认为:“凡属行政机关必有其掌理之事项,是为职务;其职务之行使,发生公法上之效力,是为权力。综合行政机关之职务与权力二者而言,简称为行政职权或行政权。”受前辈学者对行政权所下定义的启示,笔者认为,行政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国"理念下,行政犯罪和行政违法行为分别是司法权和行政权下的法律否定性评价行为,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现代福利国家理念的深入,行政权不断膨胀,大量行政法律规范的出台使得行政犯罪随着行政违法行为的大量出现有蔓延之势,形式上的行政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已经不能满足司法实践中对二者的区分。本文依托司法权和行政权的权力属性,从纵向的联系和横向的区别对行政犯罪和行政违法行为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同时也是行政法专家,江必新对司法理论与实践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要构建"三位一体"的积极的行政法治规则即:政府为民谋福、保障国民自由和权利,是行政法的第一规则;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是第二规则;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是第三规则,主张重新建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和行政行为的效力理论。  相似文献   

16.
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主体应当根据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等级和违法类型进行科学设计.从而理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其司法审查方式可以仿效法国和德国,采用灵活多样的审查方式,如事后附带审查方式、事后直接审查方式、事前直接审查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权的制约及我国的行政法治化 1.行政权的特征 行政权是指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组织、管理、协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它具有以下特征:(1)执行性和扩张性。设置行政权的本意,是为执行代议机关(在我国指权力机关)的决定。但行政权在行使中却往往具有扩张的本能,特别是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行政权介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先定性和随意性。未经法定程序撤销之前,法律通常承认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和约束力,相对人必须服从。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超越职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新力 《法学研究》1996,(2):112-121
现代法治国家,无不实行权力法定主义,因此,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对其法定职权的逾越自然成了监控其“依法行政”与否的重要标准。可惜,如此重要的行政法基本问题在我国直到行政诉讼法将其确定为基本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之一才始受重视。然而,至今理论和实务界对行政超越职权的定义、界限、类型和效力几方面均未取得颇具说服力的共识,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本文的写作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司法变更权是法院对行政机关具有裁量性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后,认为该行政行为欠缺应有的合理性、正当性,基于合理公正的原则给予变更行政行为内容的权力。从行政权与司法权制衡的宪政角度,行政权必须服从司法审查,法院或法官运用其知识和经验来审查判断行政行为合法正当性。但是,基于行政管理性质、行政效率和技术条件之考量,司法审查一般遵守有限原则并尊重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据以作出行政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存有滞后性和周延性,以及行政权恣意滥用的潜在"自由裁量",使得司法审查的强度被广泛期待。本文拟通过比较法考察,结合实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对司法变更权扩权因素的考量,探求在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交叉领域拓展司法审查权是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检察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确立的一种既不同于行政权也不同于审判权并由专门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权。为了维持不同国家权力间的微妙平衡,人民检察院在对行政违法行为实施检察监督时,应当遵守独立性原则、法定原则、协调性与必要性原则、谦抑性原则和争取其他国家机关配合的原则。据此,人民检察院在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时,应谨守检察权的边界,注意防止检察权过分干涉甚至代替行政权和其它监督权;检察监督的重点应限于百姓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领域,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规定或具体行政行为;检察监督程序的启动应当符合公益性要件以及前置程序要件;检察监督决定的方式以及检察监督决定的效力应由法律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