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避制度是我国干部任职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回避制度从行政程序上讲,主要有三种回避: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而地域回避是我国县乡两级基层官员任职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公务员法》和党的规章制度都对地域回避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务员法》第十一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2.
所谓“回避制度”,即是我国古代在任用官员时,为了避免亲友邻里请托徇情,制定出一定的限制条约,以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制度。回避制度起始于东汉的“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唐朝规定官员不得在本人籍贯所在县及邻县为官。北宋时,官员铨选中正式规定了任职须回避原籍。北宋的这种制度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至明代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12,(1):46-46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文:实施公务员回避规定。规定要求,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文:实施公务员回避规定。规定要求,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文:实施公务员回避规定。规定要求,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2,(4)
中组部、人社部近日印发《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规定公务员要进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除血亲关系和相关公务活动的回避外,规定还明确了公务员一般不得在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拟进入机关的人员和拟调整的人员,将审查把关,避免形成回避关系。可能形成回避关系的,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上,统治者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营私舞弊现象,对官吏任职及科举考试采取回避制度。总的原则是:亲属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部门做官,一般文职官员不得在原籍或寄籍担任职务;科举考试时,考官子弟一般不得参考,若要参考,必须另行编场,由特派官员监考和评阅试卷。回避制度对于遏制营私舞弊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仍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0,(4):64-64
<正>所谓任职回避,就是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党政干部,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党政干部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所谓公务回避,就是党政干部遇有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等相关情形时,为避免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层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智慧。然而,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今天,到底是坚持“异地为官”还是转为“改流归土”,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考量地域回避制度的设计初衷和现实效果,认为当前的异地为官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制度设计初衷的有效作用,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阻碍了县政改革和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5):60-60
我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而这位新领导的夫人是我单位财务处的处长。请问,这位新领导是否应该实行任职回避?中央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面避有哪些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丰富的政治制度,其中就包括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内容。任职时须报告有回避的亲属古代任官实行避亲制度,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者,不能在一个官衙中任职,或不能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官衙中任主要官职;中央高级官员的亲属不得在京都及附近任府县官,职卑者要回避,改任他官,以避免和防止官场中的徇私舞弊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回避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减少因人情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这对防止以权谋私、反腐倡廉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行政管理中的回避制度还不尽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变革的脉络来看,官员任职的岗位从停滞到流动,无疑是一种进步.以前,官员在一地或一个职位上任职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到退休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就有回避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古代回避制度的经验对于干部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通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铲除腐败的生存条件,通过回避制度与其他制度的配套建设使领导干部对腐败行为“不敢为”、“不能为”和“不愿为”。  相似文献   

15.
过犹不及的换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国后几十年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变革的脉络来看,官员任职的岗位从停滞到流动,无疑是一种进步。以前,官员在一地或一个职位上任职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甚至到退休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种现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个关系社会,关系和人情也极深地渗透进官场生态圈中。官员长期在一  相似文献   

16.
县委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举报受理工作制度、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巡视督查制度等,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同时,试行了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月志”制度,强化对履职过程的监督;细化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将购买房屋、婚丧嫁娶、子女就业、亲属提拔等情况作为报告的重要内容,并将此制度固化为月报制度,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党建动态     
光升 《支部生活》2005,(7):24-25
广南县推行党建工作动态管理制度;牟定县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马龙县实行“考评通报制”强化科级干部管理;永德县农村构建“支部+协会”模式服务农民;麻栗坡县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注重“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8.
对公务员地域回避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回避是封建社会中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巩固皇权、整顿吏治的需要而确立的制度,适应了封建伦理社会现实.在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公务员地域回避的原有功能的实现失去社会基础,社会环境变迁需要制度的适应性变革.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公务员的地域回避制度必将被鼓励公务员地方化制度而替代.  相似文献   

19.
要点备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这些法规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常会有些官员提议甚至决定将某项工程给予其亲朋好友来承建,然后从中秘密接受好处。为防止此类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英国针对官员制定了一项利益声明制度,即:官员在参与决策之前要先说明拟决策事项是否关联到个人利益,利益内容包括个人在公司或社会上的任职、兼职情况,所加入的政党及社团,个人资产及所持公司股票,配偶及子女的任职情况等。其重点和目的是查找出可能构成冲突的利益关系,防止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