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探索》2011,(6):114-119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教育者作为传导者的身份,在发挥“二传手”功能的过程中,其“主观诠释”行为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遍性、价值性和智慧性,教育载体的语言属性.教育对象的“接受期待”,理论与现实的张力,教育活动的诠释性质等,是造成教育者“主观诠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艳 《求实》2006,1(4):71-73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交往实践观”为我们解构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黎明新视界。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面的“灌输”教育有时效果不佳,如果利用多样灵活的新型载体,采用间接、迂回的隐性教育方式,则容易使受众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增强教育的效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受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采用“问接”“迂回”“渗透”的方式,使其在工作和文娱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并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自愿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由于隐性教育是在受教育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感染,在情感上是自愿接受的,因而隐性教育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主动地享受教育者传输理论、观点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能动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吸纳的接受活动的联结与统一。在这两种活动中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能作为引发受教育者觉悟的前提和条件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得到最终的落实 ,关键还是要看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这里所说的“接受”是一个学术语或概念 ,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接收活动 ,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需求 ,而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文化信息加以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以及外化和践行的连续的完整的认识过程”。[1 ] (P67)…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应当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官兵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于心理认同存在的误区,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是要变“冷面孔”为“热心肠”,实现官兵情感上的认同;二是要变“灌知识”为“启思想”,实现官兵观念上的认同;三是要变“发号召”为“树榜样”,实现官兵行为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者形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化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把教育者传播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机制,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由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外化为受意志控制的实际行动,这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是外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显然,提高“内化”程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程度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特殊性与教育方法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新华 《探索》2002,(5):77-79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对受教育的接受态度和过程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畅 《湘潮》2013,(2):17
本文从教育者主观方面、受教育者的主观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结构和内容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王浩 《探索》2006,(6):117-121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学习过程,作为教育者,工作中不能单纯地从教育主体的角度出发,而应针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运用学习心理的基本原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为此,应把握思维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性;激发学习兴趣,聚集官兵接受教育的注意力;注重表达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运用期望理论,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评价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教育者能否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否被受教育者所接受。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能否把教育者传授的政治信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机制,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由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外化为受意志控制和实际行动。这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是外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外部表现。显然,提高“内化”程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冲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 《求实》2009,(12)
近年来,随着对"冲突"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合理定位及价值分析,"冲突"已不再被认为是必然引起社会紊乱和带来祸害的代名词,而是兼具正向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建设性冲突的价值正逐步凸显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一种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立场、认知结构、利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差异,引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角色、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冲突.对此,应以客观、全面、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在遵循思想道德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角色、认知、情感、价值等冲突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山  向勇 《探索》2003,(5):105-107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面的"灌输"教育有时效果不佳,如果利用多样灵活的新型载体,采用间接、迂回的隐性教育方式,则容易使受众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增强教育的效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受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采用"问接""迂回""渗透"的方式,使其在工作和文娱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并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自愿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由于隐性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接受问题。本文提出借鉴接受学的理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结构模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三条基本规律:需求驱动,反复递进,多因协同;引申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要由“填鸭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要用通俗的政治理论联系教育对象的工作和生活实际,让教育对象感到教育者走近了他们,正在把他们最敏感最关心的思想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引导、剖析、解决。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要由“上下式”教育向“相互式”教育转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光荣的传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笔者就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作以简要论述。 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教育者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的人或组织,是教育的主体;被教育者即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或集体,是教育的客体。两者的关系中包含着三层意思。其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教育者一般指领导、教师、年长…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书臣 《探索》2005,45(1):126-129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和发展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双向互动的引导性、以人为本的促进性和德才兼备的示范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书臣 《求实》2005,45(1):81-84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现代社会 ,随着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 ,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包括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四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魅力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增强教育者的教育魅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黄世虎 《求实》2001,20(5):59-61
文章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的联结与统一。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 ,只是引发受教育者觉悟的手段和条件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为此 ,作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接受图式 ,并就提高接受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