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改革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可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但是对改革策略的考察则能反映出既往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我们回顾中国改革的有益路径之一。体制改革可以理解为事物发生的"质的变化",它是内在的、决定性的、根本性的变革;而机制改革则类似于"量的变化",它是外在的、可累积的、表面性的变化。从改革的结构特点看,中国改革本身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在"改什么与如何改"的艰难推进中,体制与机制的区分成为释放压力的阀门。从改革的过程特点看,中国改革的渐进性延长了改革进程,在求稳的政治心态下,体制改革与机制改革的适当区分具有合理性。从改革的方法特点看,中国改革的试错性增加了改革的风险成本,在"哪些能动、哪些不能动"的取舍中,体制和机制的区分成为必要。机制改革在"量"上的积累,并不一定会带来体制改革"质"的飞跃。如何让改革不单纯地停留在机制上,而向体制纵深推进是个难题。机制改革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将其转化为体制改革的时机不易掌握,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小波  欧阳利 《世纪桥》2012,(21):143-144
殡葬改革目前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但是在农村进行的殡葬改革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改革中农民利益受损、粗暴执法、偷埋等。这些问题反映了目前存在的两个方面的冲突,即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冲突、村民之间的冲突。同时,殡葬改革中的冲突还体现在价值层面的冲突和政策层面的冲突。这表明政府在农村殡葬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行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将决定殡葬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许华卿 《前线》2014,(6):5-9
<正>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改革本位主义,也就是要以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改革的战略定位、改革的目标方向、改革的方法路径、改革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着力实现改革观和改革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是我国新阶段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法律权威和法治精神不足,体制性突破和创新不足,综合性、配套性和联动性不足,动力和压力不足等,是以往在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要努力做到规范与改革并行,重在改革;将规范与改革置于推进和深化我国政治改革大环境;将防止职务消费的腐败问题明确纳入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之中;将规范和改革职务消费、惩治职务消费腐败和犯罪纳入法治的轨道;将纪委牵头的党政部门自主式规范与改革,转变到纪委牵头促进人大来担当规范与改革的主角;适时总结经验,推动自上而下的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改革;取消"实物化",将"货币化"、"薪酬化"作为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的行政改革应该以公共行政改革为目标,在现阶段应以机构改革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公共行政改革与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前者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公共行政改革是指公共部门的改革,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非政府性质的组织和机构、团体和单位,如事业单位、公共企业;既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既包括这些部门和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上述机构和组织、单位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只讲革命,不讲改革,这是在内容上的重大缺失。本文把改革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着重论述了改革的基本规定性、革命的两种基本涵义、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必须改革等五个问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到今年全国两会确定重大改革事项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再到近期一系列改革具体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近半年的改革进程,在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教育医疗改革等民众关注较多的领域不同程度地扎实推进。步入深水区,改革难度日益凸显。很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改革智慧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社会主义的导师列宁率先举起改革大旗,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精妙地融合了改革的艺术,科学地贯通了改革的方法论。进攻与退却的辩证统一、革命与改良的合理转换、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互补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精妙运用、掌握"度"的辩证法、直线前进与迂回过渡的适时调整等改革方法论避免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脱轨问题,使苏俄的改革和发展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反观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深入挖掘列宁改革思想中的方法论精髓,有助于我们顺利"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度过改革的"深水区",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也是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在矛盾中向前发展的。这不但表现在改革任务的提出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的进行充满革新与保守、正确与错误的矛盾;而且表现在改革事业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也会不断出现种种新矛盾,例如:某些改革措施完善与不  相似文献   

10.
编者: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需要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需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娄成武  董鹏 《探索》2016,(4):104-110
着眼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组织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这要求政府进行简政放权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在宏观层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致,在微观层面则包括企业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动力不足、行政办事成本高、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模糊等。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着权力思维、既得利益者阻碍、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央地和地区间财政资源差异等制约因素,需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从制度、政策、资源、环境供给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更新等方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体现了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的统一,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统一。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始终围绕“改革”的时代语境,从“人民主体”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人民在改革进程中担当主体角色的理论基础。当前,人民作为改革主体的真实性面临着主体权利被僭越、改革利益受损害、人民参与改革的主体能动性不均衡等现实挑战。落实“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应该从强化人民主体参与意识、建立改革利益公众分享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来确保人民真正发挥改革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城市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当时,薄一波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兼第一副主任,分管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与农村改革相比,城市改革面临的问题要复杂的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他带领体改委一班人,围绕计划与市场、速度与效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重大课题,进行了大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命题,并第一次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并列在一起。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但在当前党的建设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们可以从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改进作风常态化的制度、反腐的体制机制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人在企业改革中的能动作用,与企业转变机制,明晰产权同样重要。从桃江近年来县属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充分发挥政府改革指导班子、企业领导班子、企业职工群众三个层面的作用,是企业改革出力度、出措施、出效果的关键所在。l、建立精干的企业改革专门班子,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改革中的外推作用,是县属企业改革健康运行的重要动力。在改革过程中,建立精干的改革工作班子十分必要。这个班子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代表党委政府的意志与要求,行使促进企业改革的职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面向企业与职工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6.
高宝柱 《探索》2006,3(6):4-9
本文从如何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如何科学推进改革过程、如何完整确立改革标准三个重要方面,在与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观的对照中,对邓小平科学改革观体系中若干基本思想的内容和意义,做出了信实、全面、系统的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利 《理论研究》2006,(2):47-49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不清、制度建设滞后、改革不彻底等问题。借鉴波兰、日本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明确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二是在现有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应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分类;三是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与现代化成为时代潮流,改革是实现时代转型的有效与必然的手段,是建设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必然路径。有效的转型与改革需要有效的领导,有效的领导植根于民众的认同与支持,表征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以改革实现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断塑造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改革获取合法性、以有效的合法性确保长期执政、以长期执政来建设执政党,形成一个执政党通过改革获取政治合法性确保长期执政的循环系统。同时,合法性的塑造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其现实路径包括理论、制度和政策三个向度,其中具体又包括理念创新、价值整合,制度的建构、开发与整合以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安排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新征程。在步入新征程之际,有必要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35年改革之路,需要对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估,以利于走好今后的改革之路。35年来的中国改革,在各个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与改革之前相比,"大不一样"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大一样"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一样不大"的是政治权力配置模式改革,"不一样大"的是失衡型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钟君 《前线》2014,(8):14-16
<正>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轮差"效应凸显。当前,唯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社会建设投入,推进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均等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要求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改革"内轮差"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好地防范社会风险。改革"内轮差"效应"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在行车中如果只注意前轮能够通过而忘记内轮差,就可能造成后内轮驶出路面或与其他物体碰撞的事故。所谓改革的"内轮差"就是指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不同步,社会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