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格完善和发展,实现主体精神自觉和道德自律。因此,教育者要秉持人文关怀和价值理性,通过核心价值观引领与文化自觉培育的融合、显性规约与隐性激励的融合、思想教育与生命成长关爱的融合、抽象理论疏导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才能实现人性化、生活化、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梅  李新堂 《前沿》2005,(5):70-72
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其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 而且同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选择有关。创新教育的价值要内化为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 有必要回到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 在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确立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育创新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高芳 《求索》2013,(10):214-216
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5.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时,更青睐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和情感陶冶功能。本文探讨了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的实施路径:高校应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观念;提高教职工的人文素质和人格魅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职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美国实施隐性教育主要有两大路径:在学校中实施隐性教育和在社会环境中渗透隐性教育。学校中的隐性教育主要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立隐性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公共设施、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美国隐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积极鼓励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价值的界定和理解方式在哲学界早已饱受诟病。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这一视角出发,价值不仅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范畴,也是表明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范畴,是这两种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很好地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依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都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切的表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开发和提升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强 《前沿》2004,(1):23-25
从现代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价值性和实践性均构成真理的特性。这些特性都不同程度地对认识主体的行为产生限定性作用 ,而认识主体只有在认识并掌握这些特性的基础上 ,才能顺利地从事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及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素芬  胡穗 《湖湘论坛》2005,18(4):63-64
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治观念较浓而法律意识淡薄、功利心理趋强而公德意识淡漠、自我意识趋强而主体意识薄弱。在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明确教育目标,确立实现公民主体地位的教育机制;调整教育内容,确立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养成体系;拓展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改善教育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努力促进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以及公民心态和谐,从而改变公民意识缺失的状况,提升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共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化公共教育管理主体,市场机制和企业、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等多样性运行方式也出现在公共教育管理中,教育行政体制面临挑战,因此,发展公共教育管理体制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从公共教育管理的责任、教育价值实现及教育目的达成及其公共教育利益主体的特点来看,增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是发展公共教育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管理主体的认定及其公共教育管理方式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