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全球化与国内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正在历经路径转变,即从“发展主义”转向“以人为本”。针对“发展主义”带来的失衡和以往形成于同质社会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应以人为逻辑起点,构建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与可治理的社会。中国公共管理最终将从经济建设的管制型公共管理转变为均衡发展的服务型公共管理,从政府单独治理型公共管理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型公共管理,从为民做主的权力本位型公共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权利本位型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长城 《求索》2005,(5):129-131
学术事务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的交织成为大学独有的管理结构。本文从大学的基本职能、组织特性出发,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合力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途径、方法以及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协调互动平衡发展的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薛传会  王立新 《前沿》2012,(8):14-15
我国高校学院治理中存在着行政权力过大、学术集权现象严重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在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必须以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分野为突破口,加强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确立学术本位,确保学术自治,形成党政管理、教授治学和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院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一个以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于一体的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学术是大学存在的合理性土壤,大学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学术管理。只有学术之花在大学的土壤上开的芬香、开的绚丽多姿,大学才能永葆其生命力,大学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而在当今时代,大学的学术研究的功利化、泡沫化、腐败化趋势愈演愈烈,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大学的科学研究将难以有创新性或创造性.也难以做出创新性、创造性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的学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它包括以政府为本位的政府管理和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治理(包括政府治理)两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大致由政府管理的集权化、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化、社会治理的多中心等五个不同的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6.
张福成 《公安研究》2014,(12):58-63
建立中国特色公安高等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应该从完善公安高校领导制度、管理制度、学术制度、咨议制度等方面入手,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式发展,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符合“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要求和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公安高校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属于松散式管理,组织管理若能从现代大学发展规律出发,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导向,并符合高校教师队伍成长规律,让教师队伍真正"自愿合作",更加自觉地服从管理,将组织规则转变成自我行为准则,实现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高度契合,定能有效提高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为此,需要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围绕高等教育目标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共同努力,齐头并进。一、打造和培养一流师资队伍是新时期高校教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由人情和面子构成的关系本位的文化中建设民主、法治,决不能仅从这些制度自身的逻辑出发,而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中国文化习性的制约。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新儒家为主体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大陆开始复燃,如今已蔚为大观:大批媒体和社会组织纷纷办起了国学讲堂,国学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出现了许多少儿读经班、弘扬国学性质的民办书院或团体,成立了大量国学培训部门和机构,以及许多设于大学内的国学院或儒  相似文献   

9.
闫建 《重庆行政》2024,(1):33-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共享式治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层治理实践。重庆市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康居西城社区以“共享客厅”为载体,打造党建宣传的“会客厅”、政务服务的“办事厅”、双创服务的“服务厅”、公益服务的“活动厅”等创新破解基层自治难题,是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一、共享发展: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进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公安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概念出发,比较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异同,叙述了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意义和原则,指出公安教学质量内部评价关系到公安院校健康发展以及公安队度的建设,阐述了公安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的六个系统分别为:教学目标系统、教学组织系统、管理制度系统、质量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教学评价系统。最后文章给出促进公安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建议:加强教学质量六个系统协调作用;加强同地方院校的交流;发展公安院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构建合理有效的公立高校管理机制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信托是公立高校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从性质上看,教育信托属于一种公益信托。教育信托制度有利于避免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保障公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公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防止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构建我国的教育信托制度时,可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担任教育信托的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担任教育信托的监察人,并对公立高校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者的权利等问题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的建设、公安工作的发展都对当代公安院校学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公安院校学报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对学报定位、质量评价指标提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予以积极探析,寻求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发挥其服务教学科研,促进公安学科发展,繁荣学术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界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界定"公共服务"的方式,揭示和分析了"公共服务"概念界定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路径和逻辑问题,主张超越西方经济学通过界定物品的特性理解公共服务特性的思维逻辑,以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公共管理的逻辑和视角思考问题,从多角度科学界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风险演化的公共危机分析框架:方法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管理和控制危害的不确定性,以防止风险演变成公共危机并造成重大损失。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把握风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找到控制不确定性的路径和方法。本文提出风险叠加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各类公共危机生成的内在机理和过程,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现实的公共危机管理各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高校"和"突发事件"为关键词,在多种学术成果资源库中检索,进行了一些基础性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探索——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其逻辑脉络,对研究成果数量两次飞跃的背景进行了分析;通过比对,提出"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起点值得商榷;通过学科分类,对现有成果提炼研究共识,寻找"欠发达"领域,倡议开展多领域理论融汇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关注领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管理权力配置的失衡与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包揽办学的局面已经改变,办学主体多元化成为趋势,政府从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政策等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国家控制变为国家监督,高校自主管理权在加大。但高校内部管理仍处在历史的惯性作用下,行政化了的管理行为仍在继续,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如何解决失衡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安院校图书馆的应用,管理中的缺陷逐渐凸现出来。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安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公安院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县政改革已经成为学术和媒介场域的公共话语。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了县政改革话语的由来以及学术场域关于县政改革的话语生产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现实层面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的县域治理危机以及县域治理实践的分析,提出县域治理改革是中国改革下一步的关键点,而官民关系的重构是县政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专业特殊,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公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应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成立实验室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以校级中心实验室为龙头,系级综合实验室为主体,教研室研究应用型实验室为补充;以实验教学为主,融实验教学、科研、实际办案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