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转向,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并非同一对象。本文回顾了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提出的过程,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概念内涵、兴起的实践基础、理论地位、协商的制度与形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在价值追求与实践功能等方面也有契合之处。针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现状,提出了推动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或三者,总应有些关联。因为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批判继承,若没有"中介"是不可想象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套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概念,不仅是早期的一种解读范式,即使在今天的解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是这种"套解"的成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民主概念的碎片化乱局中存在着民主的两种理路,即选举民主与过程民主,前者以选举界定民主,后者则视民主为一个协商和妥协的持续过程。两种民主理路的哲学基础截然不同,可见于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化约主义与有机主义的分殊,以及对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之关系的不同认知。两种民主理路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民主化路径,选举民主秉持民主条件论,将民主化视为可行或不可行、全有或全无的二选一问题,过程民主则打通民主与民主化的界限,将民主化视为在实践行动中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恒久过程。  相似文献   

4.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大师及精英民主理论和多元民主理论家们通过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反思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论只解决了由"谁"行使权力而没有解决行使权力的制约问题,民主要有效运行必须内在包含着权力制约的理论,而对权力的制约不仅仅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重要的是对权力资源转化为法律层面的各种权利规定,以划定民主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法律授权给各种社团组织,使其成为社会制衡力量,以社会制约权力,否则,民主要么是有名无实,要么就蜕变为自己的对立面——专制,这些观点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入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模式.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分别形成了"民主优位"和"法治优位"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间里逐渐走向融合,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并没有消解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依然在民主与法治之间保持着均衡与张力.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与法治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主体框架,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不但划清了西方政治发展的轨迹,而且界定了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研究西方民主,能够对西方民主产生的社会根源、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前景有很好的掌握。不能片面地研究西方民主的相关理论,这样不仅会陷入西方民主的悖论,而且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西方民主的产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以及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道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分清、辨认西方民主,防止西方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侵蚀。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界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无政府状态假定密不可分,但无政府状态假定的樊篱限制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空间。自20世纪末始,一批学者开始超越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定并对之重新进行解读,他们要么根本否认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要么重新评判无政府状态的价值,对无政府状态的强势逻辑进行了修正;要么完全抛弃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定,提出了新的研究路径。这些解读既存在问题,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个人本位概念,在西方历史上是个古老的概念。在西方中世纪,宗教把每个人的存在都归结为灵魂。认为个人的实体存在于灵魂所具有的终极本质中。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提倡个性解放,也以一种个人本位概念为依据。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欧洲哲学家卢梭、洛克等人以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为基础确立了另一种类型的个人本位概念。可以说,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都是以近代以来所确立的个人本位概念为基础的。然而,西方文明在其发展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西方话语"陷阱",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例如西方民主话语凭借"选举至上论"、"民主富强论"、"民主一元化"等话语攻势企图垄断民主标准的制定权和民主模式的主导权;及通过制造一系列"陷阱"理论来质疑、构想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例如国强必霸思维模式下的"修昔底德陷阱"和作为霸权稳定论思想延伸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对这些"陷阱"理论要尤其注重批判性分析。西方话语"陷阱"的认知逻辑在于以"抽象的人"为认识论原点,将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与具体的实践环境相分离;且由于对认知主体的确定性把握不足,导致"陷阱"理论频发和"普世性"思维模式下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普世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现实的人"及其所处于的历史环境为认识原点,才能走出西方的话语"陷阱",正确认识有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种在西方原本历时递进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却共时并存,异常复杂。要么西方化而丧失自我,成为西方的附庸;要么以本土文化为本位而无法进入现代,无法融入全球文化。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正面临着这一两难困境,也正在为走出这一困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是用西方形而上学的观念来看待老子的“道”,要么认为“道”是精神的存在,要么认为“道”是物质的存在。然而老子并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去探究世界是由物质还是由精神所构成,而是思考存在的意义问题。“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指“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道”所蕴含的“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是“众妙之门”,天地万物由此而生,故老子以“道”这种“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作为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在“道”的“有”与“无”矛盾转化中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老子“道”的本体论显示了东方形而上学不同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主普适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普适论"虽为西方学术界提出,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对"民主"概念的现代解读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为本质特征;非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经验概念,影响较大的有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民主普适论"的兴起与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民主输出战略有关,暗含的主题是拷问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质,其导向是经验性的美国宪政民主模式."民主普适论"与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趋向和要素关系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主观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不完全一致。但纵观毛泽东一生关于民主的论述,可以看出其民主观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有些是相对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而言的,与毛泽东之前的马列经典作家相一致,有些则完全具有个人色彩。一 民主含义的宽泛性在毛泽东有关民主的论述中,难以找到对民主概念的直接界定。这一点与毛泽东之前的马列经典作家不同。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那,民主被清楚地界定为一个政治概念,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1] 。而在毛泽东那,民主在多种意义上使用,它既…  相似文献   

14.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化语境下的民权是受西方代议制民主影响,同时又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相嫁接,而产生的既不同于西方近代的人权,又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一个亦中亦西的概念。改良主义的民权话语的涵义主要是"人人有自主之权"。与以个人为本位、以调解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关系为目的的人权相比,改良主义者言说的民权主要以群为基础,以重塑君臣关系为目的;与以解决国家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民主相比,改良主义者言说的民权则力图将儒家的民本主义与民主相调和。革命主义者所言说的民权同样并非西方意义上的人权,亦非公民权,而是指国民权,人民主权被言说成了"主权在民",即人民作为整体被迅速提升为国家主人,同时人民仍然是需要被政治精英所引导的传统意义上的"民"。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宪政(constitutionalism)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它是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宪政的概念,西方学术界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1.认为宪政强调宪法的权威,承认宪法是“法之法”;2.宪政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人权;3.宪政权力来自于“合法”和“同意”;4.宪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宪政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与制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民主政治。具体来说,对于宪政可以这么理解,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6,(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协商民主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时候,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出现了种种关于协商民主的片面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西方协商民主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民主形式,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应以西方协商民主作为蓝本;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待西方议会民主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对待西方议会民主的科学态度李爱华当今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了,但“一球两制”的基本态势并未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的共处。与之相适应,仍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民主形态并存。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奉行社会主义民主,但是能不能...  相似文献   

20.
一种民主制度是不是适合某个国家,我们可以从其施行那种制度的实际效果来判断;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西方民主制度的构成要素谈及西方民主制度,人们常常以美式民主为代表。美式民主是以民主宪政体制下的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普选制和公民言论自由权等为主要要素的民主制度。事实上,西方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