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院校教师所依存的现实生态环境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观,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但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和心理环境仍然存在失衡现象。超耐受界限、花盆效应、破坏自组织规律、忽视生态位原理是影响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的四大环境障碍,希望能更加深入地认识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和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为教师发展环境的建设提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既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革命",又是一场公民社会权的"深刻变革".这场革命和变革,要求人类由过去对资源环境的征服者,转变为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维护者和尊重者.生态文明权益作为一种动态平衡的环境友好社会权,实质上是高级文明形态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权,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的协调发展权.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相对城市而言现代化城市可以说对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科技文化生产环境而存在的。人、建筑、环境是不可分割而相互依存的。城市环境是由城市中各种环境所组成,其中居住环境是最基本的一部分。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有什么需求呢?...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军 《前沿》2010,(7):179-181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在这个生态共同体中,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使自然获得应有的“权利”和道德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环境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泉州、漳州、厦门三个设区市的范围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2007年6月,福建省编制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确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目标,制定了具体任务、相关项目和政策措施,以有效指导和统筹泉州、漳州、厦门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文 《传承》2013,(6):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皓 《传承》2013,(8):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海嵩 《求索》2023,(4):146-153
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实践中,生态修复责任的追究主要通过司法方式和行政执法方式。前者包括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后者包括行政责令和行政代履行。上述方式重点在于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人的责任,而相对忽视了政府所应承担的生态修复责任,不尽符合政府第二性环境责任(义务)的要求,亟待确认并系统构建政府生态修复责任。落实政府生态修复责任的规范路径,需以“生态修复”为中心,在环境法典的“生态环境责任编”中加以专门规定,形成以修复责任为中心的环境法责任与以政务处分为中心的相关法责任并存的政府环境责任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关乎自然环境,也与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甚至国际形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进入经济中高速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中国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与环境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这些构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空调器”,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原始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人大论坛》2011,(2):12-12
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恰好蕴含着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十一五”期间,贵州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今,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居住环境是“住宅内部环境———住宅近旁环境———住区环境———城市环境”体系中的基本环节。居住环境的构成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技术体系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居住环境美化工作,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契合,同时…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新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写入党章;党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以及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遏制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中国梦”。作为一类新型的犯罪,污染环境犯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时刑法所进行干预的一种犯罪。其恶劣侵犯了公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影响到公众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和稳定和谐。从实践的价值来看,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是关涉社会成员公共安全的宏大事件,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协同共管,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君 《求索》2007,(9):88-89
生态文化概念自20世纪末诞生以来,随着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生态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在拷问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生态文化”也赫然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构建生态文化的研究,无疑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为剖析点,试探究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6.
物质是有品位的,金子和钻石很宝贵,因为它们的品位高。人是有品位的,一个人伟大,也是因为他的高品位。物质和人有品位,由物质和人组成的城市自然也有品位。城市是对环境的选择和塑造,城市品位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风光、生态状况、法律制度、社会秩序、经济活动、文化传统都是构成城市品位的基本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最活跃的变量元素是文化。人是文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刘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也是一种生物,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包括人与其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后来的生态学的分支——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更是明确地把人与社会环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文明生态村”中的“文明”就是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各地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治理“脏乱差”,改变生态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抓改水改厕,配  相似文献   

20.
新设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原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共同构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两类重要的诉讼类型,但是这两类诉讼却表现出了制度功能的重合性和诉讼属性的一致性。从表象上来看,两类诉讼似乎存在着某种差异性,但是分析本质就会发现,二者实际上具有相同的目的和功能,在适用范围、审判程序、诉讼目的、诉讼请求、权利诉求、诉讼标的、诉讼本质、诉讼前提、救济对象、理论基础和诉讼程序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以环境公共利益作为理论基础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合二为一,统合为新的诉讼类型并将其称为“生态环境诉讼”,新“生态环境诉讼”的起诉主体可以依次安排为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