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因其一衣带水的地域关系,往来十分密切,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日语教学则显得有些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日两国之间在旅游行业中的交往与发展。传统的教学因考试等原因注重的是语言本身的模仿及应用,而对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与探讨。因此,在旅游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的意识,使文化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的日语复合型人才,正是现在公外日语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体会,指出了公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会后如何搞好公外日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见解,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清外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要抓住公外日语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公外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实战型警务英语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警察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要。文章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论及了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锤炼实战能力的公安院校实战型警务英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警务英语教学的实战性以及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峻 《前沿》2012,(10):122-12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学初期的日语专业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入学初期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发音学习、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对母语的依赖性较大。同时,学习者对发音、语言形式要求严谨,强烈重视通过实际的交际来学习外语;他们在承认课堂上应该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又认为外语学习可以不完全依赖教师。针对这一结果,本文提出了在日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留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警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警训教学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警训教学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生警训学科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目标,以基层民警必备的科学文化、警务技能、身心发展为导向,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培养方案,以提高警训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实用型技术人才,还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语言教学也要进行相关语言的文化教学。本文将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当今 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正日益为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所 重视,同时,它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一直探索的科研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 既要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 ,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起来,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的外语交 际。  相似文献   

8.
共生日语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日语非母语者在日本社会与日语母语者和谐共生的一种交流手段。它有利于日语母语者对日语非母语者的理解和包容。但它没有具体的形式和规则,与其说它是一种语言,不如说是一种沟通方式。对于日语非母语者来说,共生日语和日语没有质的区别。共生日语对"重视内容"的交流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共生日语教育中,日语非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没有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同化不可避免。因此过多地强调和夸大共生日语的作用,不仅会给日语非母语者的日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更可能导致日语远离日语非母语者,成为非日语母语者莫属的日语。  相似文献   

9.
任香玲 《山西政报》2013,(Z1):52-53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自如的与人进行言语交流互通,从而传递或接收某种信息的能力。中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在农村学生中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学生状况入手,根据不同的口语问题,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永安 《前沿》2012,(21):197-198
随着语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分析,得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也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使用语言的技能,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原则。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在听说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教师的听说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时事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试图从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探索时事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从而使时事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我的做法是: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正确认识时事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学习时事内容的前提。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时事学习是教师关注学生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关注社会的需要。因此,时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建构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正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开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现代英语教学中逐渐开始改变一直沿用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 ,而重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培养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是书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那么面对一个题目或者一组材料如何去准备 ?如何去写呢 ?笔者根据自身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点滴心得 ,对英文写作从五个方面 (即五步法 )进行简单分析。一、准备1 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审清作文的要求和所给的材料。如图表、说明、关键词及提纲等。审题是写…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基础俄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赵真一年级是基础阶段教学的第一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语言基本功和言语交际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要把语言的交际性视为先导,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创造性掌握语言的过程,要通过不断地加深外...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因此,必须实行从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创造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尽快转变学习观念,做到“五学习”、“五培养”:一是学习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接受力;二是学习怎样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转化力;三是学习怎样把能力发挥出来,培养发挥力;四是学习怎样用能力去创新,培养创造力;五是学习怎样把创新与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培养协调力。其中接受是基础,转…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就业导向的高职英语能力内涵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分析,产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学生语言应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原则,实施输入输出结合的综合教学,构建高职英语能力"3A+I"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峻 《前沿》2013,(18):133-136
文章对日语教学研究中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者的特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三方面对先行研究进行了概述。文章通过回顾先行研究,强调指出,(1)寻找适合中国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方式;(2)关注如何培养学习者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这两方面是今后合作学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使教学活动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结合起来,充分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来组织教学,创设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营造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管秀兰 《青年论坛》2008,(5):133-135
根据岗位需求培养综合性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与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灵活使用教学材料、加强课外实践、创建第二课堂和模拟式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大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