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侵犯著作权罪是直接故意 ,以营利为目的 ,侵犯他人著作权及有关权益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只对几种以营利为目的、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侵犯著作权罪是一种犯罪情况较为复杂的新型犯罪。实践中 ,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对著作权犯罪人进行处罚时 ,要注意正确适用罚金刑和正确适用法律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固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已很难实现对著作权的充分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之主观要件的设置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传统—网络"二分法,即对传统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要保留营利目的要件,但应取消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目的犯设置,实现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有限扩张,以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著作权刑事立法保护之需。并在扩大犯罪圈的同时,通过完善刑罚体系,以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3.
西方各主要国家侵犯著作权犯罪种类繁多、法网严密 ,过多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规定不利于著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但西方著作权犯罪立法仍然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种类需要在保护著作权利益平衡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地增加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犯罪控制的初衷在于减少、遏制犯罪,但控制措施的不当使犯罪控制被异化,一方面控制、遏制着犯罪,另一方面却在制造、激发着犯罪。我国无论是“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实践,还是犯罪控制的基本理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应当在一体化的视野下确立纠偏性的矫正理论,从犯罪控制的之中、之外、之上的视角出发,在犯罪控制的理念、犯罪学理论、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四个维度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5.
犯罪微观成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成本——收益”的视角着重讨论了与犯罪人行为有关的微观成本问题,提出犯罪预期成本、犯罪现实成本和犯罪机会成本是犯罪人在犯罪前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它们在犯罪决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并尝试运用犯罪微观成本理论对一些犯罪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并且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青壮年犯罪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但对老年人犯罪关注甚少。但现实中由老年人引发的犯罪却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与目前提出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建设休戚相关。因此,以老年人犯罪为切入点,探寻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黄宇 《求索》2013,(10):205-207
由于“富二代”犯罪主体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富二代”犯罪现象不仅危害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而且对社会道德和司法公信力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对“富二代”犯罪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治理方法,对社会安定和法学理论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的危害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采取相应的步骤。理论界关于“法人说”和“单位说”的争论,加深了对单位犯罪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刑法对单位犯罪作了科学、准确的规定。单位犯罪不仅具备犯罪的共同特征,而且也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  相似文献   

9.
陈荣飞 《求索》2007,(4):100-102
犯罪客体要件地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否定其地位论者大多对犯罪客体要件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大多持法益说。本文从批判法益说出发,在对传统犯罪客体要件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同时明确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体及犯罪对象各概念间的关系,最后肯定犯罪客体要件的构成要件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风险社会为背景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犯罪,基本上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一种通行做法。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所体现的风险并非贝克所指称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所以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频发的现状,风险刑法理论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研究应从风险刑法回归到传统刑法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主体产生大众化、权利归属复杂化、作品信息数字化、权利内容技术化和侵犯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应对以上新特点,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应扩大到网络作品;客观行为中复制发行行为应注意新的形式,犯罪后果的认定也更加复杂;主体上还应当追究网络服务商的责任,但也要区别对待;主观上的营利目应当区分直接营利方式和间接营利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但是侵犯著作权犯罪还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根源,并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发案领域广泛化,作案手段智能化等特点。针对此类案件的难点,全面分析了侦查对策,为侦查人员有效的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监督故意     
监督犯包括监督故意犯罪和监督过失犯罪。监督故意犯罪既不是间接正犯,也区别于不作为犯。监督故意不能是直接故意,而是一种特殊的间接故意;在监督故意的罪过心理中,冷漠以待的情感态度居于罪过心理的主导方面,因而它属于冷漠型情感罪过。监督故意犯罪的成立,以监督义务的存在为前提。对监督故意的分类需要通过对监督故意犯罪的分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事实婚姻与重婚罪的重合适用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正义和秩序两个角度分析了事实婚姻制度与重婚罪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事实婚姻制度的秩序诉求是要建立一种否认事实婚姻行为效力的婚姻登记制度,通过这一秩序诉求的达到,进而实现意思自由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正义诉求;重婚罪制度的秩序诉求是建立刑法保护的一夫一妻秩序,通过这一秩序诉求的达到,实现一夫一妻的伦理正义。从对两者的比较分析中推论出对事实重婚行为应当同时适用两种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非法采矿现象的蔓延源于暴利,刑事打击不科学反而助长了非法采矿的势头。非法采矿的危害不仅仅是国有矿产权,还包括对矿业市场进入制度、公众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权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危害。非法采矿属于系列犯罪,必须对非法采矿进行综合惩治,并依罪数理论评价和处断,才能及时、准确地惩治犯罪。非法采矿罪是基本罪,由此导致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牵连犯罪、想象竞合犯罪以及异质数罪等。对非法采矿的罪数处断,分别从一重罪处断后进行再处断,这就依靠罪与罪的平衡原理去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采矿犯罪具有许多其他领域不存在的犯罪特色。  相似文献   

16.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量刑基准是否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目的的实现。我国传统的量刑基准理论和确定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深化,这样才能科学地解决量刑基准规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是目的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形态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刑法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刑法犯罪主观方面理论时,对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内容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理论分析案例时常常出错,深究其原因,还是对这两方面的罪过心理理解得不够透彻的缘故。本文试从认识与意志两方面因素深刻探究这两种罪过心理的发生机制,以期供广大学员及教师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侦查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并用哲学主客体论来描述侦查活动 ,长期以来这样的思维进路未经论证便成为侦查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从语言逻辑角度看 ,通过抽象而寻求必然、追求绝对的理论具有唯理论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特定历史情境下政治、哲学、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充分体现了这些理论探求活动的意识形态特征。因此 ,改变理论研究中的思维方式 ,建立一种体现社会发展的开放性要求的对犯罪、侦查的新的知识表述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对司法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而又现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