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大科学门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更加密切地结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走向更高层次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社会科学要自然科学化,有人则干脆说,不懂自然科学的人不能搞社会科学。这就给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科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本来就有着内在联系。拿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科学,一般说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把哲学和社会科学放在一起讲,但哲学并不属于社会科学。它既和社会科学有联系,又和自然科学有联系。通常我们说科学技术时,是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很重要。当然,自然科学中有基础科学,也有应用科学。没有基础科学的发展,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发展也是不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从根本上说,物质文明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力,它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关系,它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4.
交叉科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学科的总称,它是科学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伴随着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交叉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作用逐步被人们认识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此,鄂州市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科学工作者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交叉科学研究与应用》一书。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它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其功能和地位不容忽视。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努力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勤奋工作,与时俱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初二教材中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对这个论断,有人理解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有人理解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知识,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变成直接生产力。这两种理解到底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正确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马克思曾讲过:“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就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中都渗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成分。人类历史上各个…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这一论断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了。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 一、生产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与自然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自身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之所以是客观的就在于,一方面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也将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而消亡。在人类社会开始后的漫长岁月中,并没有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原始公社的成员,在劳动中只有简单协作和以性别、年龄为基础的自然分工,他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的物品,除维持自己生存需要以外,没有剩余产品同别人交换。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劳动的社会分工和交换。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相似文献   

10.
王秀娟  徐建新 《群众》2006,(10):39-40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被人们看重。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过“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能力,包括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资料生产能力;而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文化投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能力等。显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众所周知 ,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其智慧和能力是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来体现的 ;同时 ,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前提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并由此提出科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构成为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有一根坚实的理论主线,这根主线就是发展生产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弄清其理论体系,必须紧紧地把握住这根理论主线。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命题,马克思把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所进行的生产活动称做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①,认为对社会历史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力。“随着新生产力的取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科学泛指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一般社会知识,是精神产品成果,是一种社会劳动和社会职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作用。在知识形态上,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生产力,只有当人们把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和科学管理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于生产力的各要素,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技能变革和进步时,科学技术才能由  相似文献   

14.
努力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是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试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角度,理解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一、准确理解“先进生产力”,实现运输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作为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谓“先进生产力”,就是推  相似文献   

15.
一、“三个代表”是对选人用人标准的科学概括一是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它为新时期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始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实践过程中 ,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也就是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力标准的讨论中,人们对于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是比较一致的。然而对于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则是见仁见智,大相径庭。本文仅就管见所及,求教于方家。 一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是人类知识总体系的两大门类。科学本身就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虽然,关于社会科学的范围和界限,国内外学术界在看法上尚有不同。然而它是一个由众多学科构成的、门类繁多、十分庞杂的知识体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有的  相似文献   

18.
郑志国 《岭南学刊》2007,1(2):35-39
现代和未来生产力是人们认识、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的综合能力。保护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的产物。泛化生产力存在方法误区。应坚持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来界定生产力,注意把生产力同它的构成因素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对它的发展起作用的各种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发展战略是关于中国怎样建成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是关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如何步入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对中国发展的道路、格局、目标、步骤的理论思考,是对发展动力、机遇的科学把握,它既包括对社会发展战略的缜密思索,又包括对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指导。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至关重要。  一、社会发展战略是目标,现代化建设是手段  社会发展战略是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设计和构想,是从宏观和…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不仅要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繁荣,而且要社会稳定,风气良好,科学文化事业有巨大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也就是说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使两个文明都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