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永斌 《当代广西》2014,(21):63-63
正【讲话原文】"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引文延伸】"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出自《韩非子·诡使》。在这里,"道"就是"导",是引导、遵循之意。也就是说,治乱兴衰之道,主要在于能否严明法纪,杜绝因私违纪枉法。毋庸讳言,今天的公私关系同以往那种单纯强调集体主义、狠批"私字一闪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在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同时,日益尊  相似文献   

2.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点评:这句话是说,以私心治国,国必乱;以法治国,国必强。韩非子可谓是中国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思想的古人,然而在封建君主国家,他的思想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不过今天,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已大大加强,法律、法规、法纪意识已经空前普及,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3.
何谓"混帐"陶行知先生有句生动形象的解释做:私帐混入公帐,公帐混入私帐,就是混帐.如此看来,"混帐"就是公私相混,公私不分,作为领导干部更是"混帐不得"!  相似文献   

4.
养生先养心     
正古代寿者彭祖倡导养生之道,乃"固守本真"。这说明养生要的就是简单的事,无复杂之理。养生之法说穿了不过是"遵循自然而已"。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能得人乐者,处世有智慧,事事皆顺心;能得天乐者,与天地相和谐,自然健康长寿。这一点说明,与天和便是所行一切皆与天地相结合、相适应,不与自然偏离,更不与自然违逆。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  相似文献   

5.
治理观     
马晓晖 《今日浙江》2007,(14):51-51
调查显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处于一种低质态的运行之中,主要表现为能力不强谓之"庸"、效率不高谓之"拖"、成本不低谓之"奢"、责任不清谓之"散"、监督不力谓之"软"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针对上述"五不"突出的作风问题,今年路桥区开展了力度空前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五化"之刚性约束予以扭转,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司马光曾按德才差别将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完美无缺)谓之'圣人',才德兼亡(都没有)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认为,用人时要想办法得到圣人和君子;如果得不到圣人和君子的话,那么"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强调有才无德者断不可用。那么,为什么有才无德者就不能用呢?古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思想要正——不想为。为什么有的同志过去一直表现不错,后来却违纪犯错误,甚至泥足深陷,走上犯罪道路呢?其根本原因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有人以私心重否,把人分为六种: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无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好人,有公有私是凡人,先私后公是小人,损公肥私是罪人。当圣人贤人太难,不可强求,但至少要做一个好人或是凡人。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古代商鞅曾以重法制、重农战、严刑厚赏的政治主张,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君书·修权》是他提出以法治国,反对以私害法的文学名篇。其中一些关于法治的思想主张,仍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一、为公任法是治国的根本。《修权》提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修权》又指出,"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相似文献   

9.
公款私存,以前曾风行。现在私款公存的不正常现象又悄然出现。据调查,自1999年11月1日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所得税以来,有的储户借用单位的账户存个人的钱,还有的储蓄大户将大额存款划转到自己公司的账户上等。私款公存现象日渐增多,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导致私款公存的原因,除了金融部门对个人以单位名义存款没有严格限制等外,主要是,单位存款利息不征收利息所得税。目前"私款公存"者多为金融界常说的"占有80%存款的20%的人",这部分人资产丰厚,有较为方便的"私款公存"条件,20%的利息税数目较大。  相似文献   

10.
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嵌于国际发展援助进程中.主要女性主义流派,如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均对传统公/私领域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妇女在公共领域长期缺席的根源在于公/私领域的划分.妇女为实践公共领域的权利而采取的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妇女公共参与的制度安排及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云溪子 《小康》2012,(5):102-103
任人唯贤并非易事,需要领导者没有私心,关注那些边缘上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往往映出领导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未见颜色     
偶遇一本有声读物,名为《论语心得》。书中提到了孔子交朋友的原则:"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书的作者是一位国学大师,对原文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特别当谈到"未见颜色而言为之瞽"一句时,国学大师讲道:"这就厉害了,就是瞎子,跟朋友谈话,不了解朋友内心想什么,就随便说。"随后这位国学大师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演员叫费雯丽,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她出访欧洲,一走出停机坪,就有一大群记者涌上来采访她,其中有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13.
读者表达     
雷锋精神永在常新读完贵刊第4期《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后,收益颇丰。雷锋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50年过去,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雷锋的一生当中,可以说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但是,雷锋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  相似文献   

14.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5.
“文武官田”是郑氏时期台湾私田的别称,也是台湾封建地主经济的发端。“文武(?)”的地租和赋税情况如何?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清楚,实际上仍有许多模糊混乱的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谈一些看法。一过去,人们对郑氏“文武宫田”地租和赋税情况的认识,大多是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田赋志”中的表述。连氏说:“宗室文武召民自辟,谓之私田,即所谓文武官田  相似文献   

16.
私享生活     
积雪草 《乡音》2014,(9):48-48
“私享”这两个字,最近两年似乎特别热门和走红,翻开报纸杂志,很多媒体都开设了“私享”栏目和版块,供那些崇尚和热衷“私享”生活的“私享家”们分享经验和体会。走在街头,会看到“私享”菜馆、“私享”生活用品等等,挣那些推崇私享生活者的钱。打开网络,更是铺天盖地的关于“私享生活”的各种理解和释义……  相似文献   

17.
公证小史     
公证是由私证演变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在涉及较为重要的权利义务时要写字据,还要请见证人。这种见证人以私人身份进行证明的活动,就是私证。私证在奴隶制时代的古罗马就已萌芽。后来出现了一类专门从事代书职业的人——"达比伦",他们不仅代拟各种法律文书,而且还签字作证明,为当事人提供  相似文献   

18.
杨来运 《人民论坛》2012,(35):174-175
周朝的"大者公之,小者私之"的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属原则是对其集体劳动成果分配原则的扩展与适用。《法经》"拾遗者刖"的严苛规定是法家重刑思想的体现。汉朝的遗失物制度继承自《周礼》而非《法经》,其实际执行效果却因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而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法在世界各国语源中都有公正、正直、正义的含义。由此可知,法本质上具有倾向性。法无中立,何来法的起草者中立之说?中立者,不倾向任何一方。法能做到吗?《商君书.画策》中有“民本,法也。”即治民之根本在法。晋人傅玄说,“立善罚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禁非立是”就是不能中立。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20.
"公"是汉语中最常用的字之一,在现代海语词典当中的第一个属意就是"共有的",第二是"共同的",和"私"相对,表明与他人有关联。"公"可以组成很多词汇,如公平公正、公关、公司、公务、公开、公海、公众……孙中山最为人熟知的一个理念叫"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