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独特区域的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缺少相应法律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出现许多矛盾,由此引发的民族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逐渐突现。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资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两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立法和执法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青青 《传承》2010,(24):146-147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许多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规定和政策,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保护、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起步较早,工作成效显著,村寨自然生态得以保护,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和谐文明氛围不断增强.其经验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中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三者必须协同发展;政府重视、学者支持、村民热情参与是村寨建设成败的关键;特色建构型村寨虽然部分与历史文化真实不尽一致,但在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多部门的法律体系是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根本途径。从过程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对策,是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晓云 《思想战线》2005,31(6):76-81
傣族的水文化包括了傣族的水观念、社会生活习俗及有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制度、规范等,这一文化在傣族的历史上发挥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功能。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变迁导致了傣族很多水文化要素的丧失,对傣族的水环境保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今天重新理解水文化的价值,对于傣族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以其鲜活、具体的独特形式在当地环境保护实际生活中弥补的由于国家环境制定法宏观、抽象而留下的空白,为保护苗族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起到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基础作用.而目前对该习惯法的研究比较零散和不够深入.本文拟就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的渊源、内容及其与国家法之关系协调进行较系统和较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的法治参照资源.  相似文献   

7.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贵州省水库建设情况,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并以三板溪水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揭示水库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和加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目的。为今后其它水库建设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提高少数民族经济水平、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虽然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浅析,将更加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长征时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政策与此前相比有了根本性转变。面对严峻的形势,党和红军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正确把握民族上层的地位、影响和作用,制定了保护少数民族上层利益,积极与少数民族上层建立友好关系,尊重和保护宗教、争取和团结宗教上层人士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喜 《前沿》2013,(22):73-74
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在宪法保护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分析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价值的基础上,对宪法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对策,以切实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基本发展背景和基础。各民族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结成了紧密的关系 ,甚至互相融合。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 ,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在内容和概念上是不同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汉族民间与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四大部分 ,而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则可概括为分布上的大杂居与小聚居、政治上的多元一体、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资源 《思想战线》2004,30(6):75-79
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许多社会公德 ,而且非常重视公德教育。其中 ,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言不越规、行不逾矩等都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强调和弘扬少数民族社会公德传统美德 ,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女性的国民教育问题颇多,其主要原因受性别意识、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和约束。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相协调。构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正确评价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决策部门有着科学的参考咨询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台湾少数民族丧葬民俗文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主要表现了其原始性与分散性的特点。本文从墓地选择、葬具构成及丧葬礼仪几个方面,反映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台湾少数民族丧葬民俗文化演变的历史状况,从一个侧面认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特色,通过比较,从更多方面透视台湾少数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宋涛 《桂海论丛》2004,20(6):68-70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有两个特点:一是跨时代跳跃的两重效应,二是成绩和失误并存。总结这30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改革开放前西南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物质消费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娱乐生活的变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价值取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前者涉及乡村旅游受益主体、开发客体,后者为时间、空间之维,显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乡村旅游能让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还能唤起人们共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迷梦,而且扩大了革命影响,遍撒了革命火种,点燃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四个阶段的发展 ,在三个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又深受课程与教材内容脱离民族文化和地区特色 ,不适应少数民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特点等问题的长期困扰 ,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 ,克服这些问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寻找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突破口 ,是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