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静 《世纪行》2007,(12):39-40
清末,武昌城区内书院甚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时称“湖北三大书院”。兹将三大书院的有关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胡迌 《台声》2008,(6):70-73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有别于一般学校(官学)。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自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和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延绵1000余年,起到社会教化(“正人心,存天理”)、知识传播(“虞山会讲,来者不拒”),学术传承(“求道问学,非书院不可”)的作用,对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江峰 《春秋》2012,(3):61-62
一、未名书院 新泰设立书院在康熙朝以前,已经缈无可考,但《新泰县志》中载:“国家设学官,各省、府、州、县复置书院,培养人才致详致备。新邑(新泰)设两斋教士,志载,元以来皆有书院,山长一人。”可见新泰设立书院的历史也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4.
胡迌 《台声》2008,(7):82-85
台北树人书院 台北树人书院最初建在保安宫内。清嘉庆年间,大龙峒人在保安宫兴办义学,道光三十年(1850年),供奉一尊文昌帝君。以后,陈维英于咸丰三年(1853年)在保安宫内成立“树人书院”,从此春弦夏诵,蔚为文风。清代台北的其它书院,都由官方主导,只有树人书院是完全由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5.
胡素萍 《新东方》2009,(1):63-68
海南书院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先后出现约60所书院,至清末衰微,延续了近千年。虽然与内地文教发达的地区相比,海南书院出现稍晚,制度和学术上建树不多。但是,对海南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海岛而言,书院的存在对于古代海南社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肖立新  胡万霞  刘格 《前沿》2013,(21):186-187,193
通过对张家口古书院文化资源主要类型的介绍,分析了张家口古书院文化的特点,对书院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文化特色,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传承书院文化精神对于今天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领会传统经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佚名 《广东民政》2008,(3):50-50
“姓氏书院”是广州的特色,清代的广州城内大马站、小马站、德政路、大塘街、榨粉街等一带云集了数百家的姓氏书院,这些个书院都不是“举人的课艺之所”,没有院长,也没有讲课的制度和上课的设备,所以被称为“姓氏书院”。  相似文献   

8.
<正>《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教学路径,提升教育效果。书院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予人以良好的文化滋养。我校与著名的枣庄兰陵书院颇有渊源,内涵丰富的书院文化、德行高古的书院先贤、求真务实的书院精神、经世致用的书院哲思等,  相似文献   

9.
颜剑  陈峰 《小康》2004,(8):62-66
刚出长沙火车站,扑面的热浪让人窒息,身体已经感觉不到汗水的渗出。坐上专线公交车,跨过湘江,半个多小时就到岳麓山下。大树浓密遮天,这里的气温比湘江对岸的市区要低些,但这里的人气指数却一点不比市区低。正午的时候,熙熙攘攘的游客不停地进出山门,旅游团队导游手中的三角小黄旗煞是扎眼。岳麓书院游客甚众,已经找不到往日书声朗朗。宁静致远的气氛。书院的幽静空灵被日进数千人的鞋底声所侵扰。嬉闹的游客们可没有心思去追寻古代大师的治道与博学,教学育人的重任也早已落到书院现在主管单位湖南大学的头上。尽管如此,“惟楚有才,于斯不盛”这幅张扬着傲气的对联至今挂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向跨入书院大门的每一个游人昭示着过去的辉煌。书院不是那个书院,书院已不是那个书院。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3,(12):I0004-I0004
这里,先后造就了16名进士,107位举人,30位武举人;这里,历经明、清两朝,走过了自“玉阳书院”“至公书院”“蔚文书院”到1908年的文昌县立中学的400多年历史;这里就是“中国名校”文昌中学。  相似文献   

11.
朱火金 《台声》2001,(3):43-43
朱熹( 1130- 1200),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除任 9年地方官和 46天宁宗皇帝侍诏兼侍讲外,均从事教育。他生前曾竭力推行书院教育,亲手创办兴复福建武夷、考亭、庐山白鹿洞、湖南岳麓书院等书院,在书院讲学和著述终其一生,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我国古代教育和书院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是朱熹最早办学的地点之一,岛内的“朱熹燕南书院”是朱熹最早的授课之所。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金门始立都图,归统于…  相似文献   

12.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8,(8):144-150
“问津书院”是一座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我国古代书院。它是先贤以先秦故籍所载为依据确定下来的,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史记》错简,导致有人将问津之地定为“许州叶县”,铸成大错。本文对《史记》错简情况作了系统论证,并对书院的文化价值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对书院复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建雍 《北京观察》2011,(10):55-59
颜惠庆先生,1877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严永京曾于青年时赴美留学,归国后,参与创建圣约翰书院,任学监。童年时代的颜惠庆,读过私塾,后转入教会所办的荚华学塾和英人开办的同文书院。  相似文献   

14.
许顺富  刘伟 《湖湘论坛》2008,21(1):39-41
湖南绅士与近代书院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绅士通过倡办、支持、资助书院而促进了书院的建设,绅士是书院得以形成、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绅士垄断着书院文化的传播大权,成为书院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和积极推进者,是书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书院又以它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地培养着拥有文化知识的绅士。绅士与书院的这种共生关系,熔铸了书院独特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书院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因时而进,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价值追求。湖南近代书院盛行的经世致用学风和尊礼重道的理学思想,造就了近代湖南保守和激进,落后与先进交相辉映的历史局面。  相似文献   

15.
桃红柳绿、万木葱茏的时节,我踏访了杭州南边的万松书院。作为名郡和省会的杭州,自古多书院、多书市、多书生。自唐以降,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等古制书院一直在杭城兴盛延续,最负盛名的当推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时称"报恩寺",寺院与书院联姻同存共  相似文献   

16.
家族力量对书院发展的推动及其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力量是推动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书院兴 起之初,家族书院就在书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 时代、某些地区,家族书院甚至成为书院的基本类型和主要 内容。家族书院的创设主体、教育对象及书院规模、档次、 影响均各有不同。家族力量致力于书院教育,其动机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敦亲睦族;第二,提高族人文化素质, 培养本族知识精英,通过科举入仕,提高家族地位;第三,扩 大家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提升、树立家族形象。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书院的发展出现了康熙、乾隆、光绪三个高峰时期,这是清代以前所不曾有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院的发展与普及。省会书院的创建,为官办书院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是清代对书院发展所作的创造性贡献。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获得了大发展的良机,并且最终也促成了书院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海梧桐国学文化书院在与复旦大学毗邻的大学路上。顾铭瑞教授虽年过花甲戴着眼镜,但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他介绍说:“书院创办于2011年7月,创办人是位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因热爱中华国学,亲自设计并创办了这所古色古香,  相似文献   

19.
黄雪燕 《新东方》2012,(5):81-I0003
王国宪(1853~1938),原名国栋,宇用五,又字圣轩,号尧云,晚年号更生老人。海南省琼山谭文镇青草村人,后移居琼山府城。7岁考中案首(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广东第一名优贡,后在广州广雅书院深造。曾任广东省乐昌县教谕、广东省议会议员等职。归琼后,先后掌教经研书院、琼台书院。1917年,任琼山中学校长。1923年参与创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担任校董和国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李应赋 《湖湘论坛》2006,19(5):46-47
日本平安时代书院是中国文化教育向日本传播的结果。比较日本平安时代书院和中国唐末、五代、宋初书院,相同点颇多,差异也不少。既有性质的不同,也有教学内容的差别。书院的差异均源于两国对书院、对私学的亲疏性和兴办书院(私学)的文化心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