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勇 《青年探索》2006,(4):23-25
在全球化以及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社交方式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青年群体的社交意识空前增强,社交方式和对象逐渐多元化,同时不同青年群体的社交方式也在发生分化,异常交往现象开始增多。当代青年社交形态的变革受到了新技术革命、市场经济制度、青年自身亚文化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当前青年社交中的功利倾向,为青年社交打造健康活跃的平台,同时大力倡导文明社交礼仪,引导青年创立高质量的社交生活。  相似文献   

2.
邹波 《求索》2013,(8):223-225
当下,社会以博客、微博、微信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介作用不断增强。作为社交媒介功能之聚力点,社交购物以一种新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了购物文化的发展趋势,展现了社交媒介的无穷魅力。本文以Sheth创新抵制模型为研究工具,以社交媒介创新特性、当下消费者特性以及社交媒介的传播机制等三大因素为研究变量.实证分析了社交媒介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交媒介的用户感知具有相对优势,它显著影响社交购物的抵制意图:社交媒介用户对因使用相关服务而发生的如个人信息外泄、账户被盗而造成时间性和财产性损失最为敏感。我们的研究将对企业社交媒介销售策略的制定及执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平台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威胁也随之凸显。脸书"泄密门"等事件已显现出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交平台风险的新向度,加强网络社交平台风险治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社交平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及其治理实践,发现各国均注重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立法,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社交平台监管,同时也引导网络社交平台自治、鼓励多主体共同监管。目前,我国网络社交平台的法律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多主体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存在较大的网络社交平台风险问题。可能的应对策略包括:进一步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监管法律体系,推进技术手段的深入运用,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多主体参与,注重培养网络社交平台自治和用户自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交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互联网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对话,网络社交呈现出浅层化、碎片化的特征。由于社交网络的工作化、关系网络的裹挟和失去信息恐惧症,导致人们无法离开社交网络。与此同时,出现了越社交越孤独的现象,根源在于网络社交的工具化和去人格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拼团为代表的社交化消费,通过邀请好友助力或共同购买商品,形成用户激增和订单迸发的裂变效应之势。消费社交化充满了娱乐意蕴,消费与社交同步,营销与娱乐同行,而消费社交化的背后,被动社交、"人情债"也让人压力重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归因方式、乐观取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可能影响羞怯对社交焦虑预测的因素: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构建了羞怯、社交焦虑、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四者相互作用的假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揭示了羞怯与归因方式、乐观取向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归因方式与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双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羞怯通过影响归因方式影响乐观取向,进而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行为的扩展,网络社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空间,而在网络社区进行的社交已成为现代公民的新型交往方式,新型的交往方式呈现出新的社交特征,年轻群体无疑是网络社区社交的主体与中坚。从积极的方面说,网络社区社交具有交往的平等性、表达的自由性、展示的独特性、信息的共享性、工具的智能性等新特征。从社会风险方面说,这种社交也存在信息选择失向、现实交流失语、社交语言失范和理想道德失落等风险。由此社交产生的社会风险必须加以防范,需在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管理网络社区;完善网络道德体系,增强网民文明自律;构建网络监管体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几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呈现出化身社交的场景特征并对用户生活产生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经历三维虚拟阶段、在线经济阶段、坊上去中心化阶段三个演进阶段,塑造了虚拟世界、镜像世界、增强现实、生活记录四大场景,已形成生活社交、商业社交、职场社交、游戏社交等四种社交应用模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显现出拟真数字场景提升社交认知、促成元宇宙个人IP、产制元宇宙文化消费奇观、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我国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仍需克服技术架构、舆论生态、媒介依赖、数字鸿沟等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9.
Web2.0是网络交互时代,社交网络成为公众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鉴于网络的虚拟性,社交网络信任机制始终未能完全构建,其中存在的网络暴力、网络欺诈行为更是让社会公众对网络失去信任。应以公众道德奠定社交网络信任基石,以安全技术支撑社交网络信任构架,以健全法律净化社交网络信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交媒体的应用与普及掀起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有着交互性、社区化特征的社交媒体在招募人员、传播极端思想及策划恐怖袭击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以"伊斯兰国"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恐怖活动为例,该文探讨了社交媒体的特性、在恐怖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国公安机关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恐怖主义蔓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应对反恐新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原子化社会到来以及网络时代产生的人际关系疏离,传统意义上的地缘等社会关系也在日渐弱化。当代青年的社会交往需求表现为:一是社交微需求与人际低欲望;二是喜欢边界感,拒绝社交黏稠。社交需求改变的动因既有网络社群对熟人社会的挤压与生活日常的重组,也有人际关系酬赏的替代性改变,还有个体社交微需求的现代性嬗变。互联网社会下网络社交发挥了替代性功能,然而网络社交的弱连结无法替代现实面对面的强连结。同时,清晰的边界是现代性人际交往的体面与礼貌。  相似文献   

12.
正身处互联网升级为物联网、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开端,恰逢5G商用的当口,许多人已开始对熟人社交的一成不变感到厌倦,新的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出现将成为一种必然。中国互联网社交产品的发展史应该记住2019年1月15日这一天——字节跳动、云歌人工智能、快如科技都选择在这一天发布社交产品,分别为主打短视频社交的"多闪"、主打匿名社交的"马桶MT"、转型为网赚模式的"聊天宝"。张一鸣、王欣以及罗永浩的这几款产品发布后,业界及社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的网络社交,在社交环境层面,经历了现实到虚拟、匿名到实名、虚拟到真实的情景变革;在社交身份层面,实现了真实到隐匿、个体到圈层的延展性变化;在表达形式层面,文字、自我多元化和个性化表达多层凸显;在社交关系层面,陌生人和熟人社交形成不同时期的特定选择,并诞生了新陌生人社交的新态势;在心理状态层面,开放性与群体性孤独的共存悖论难以短时间突破。当代青年网络社交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搭子社交”以其精准陪伴、互不打扰的特点成为青年的新型社交趋势。“搭子社交”盛行与宏观社会因素、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享受“搭子社交”带来的温暖和快乐的同时,还需意识到“搭子社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社交恐惧及社交陷阱。在当代青年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是“搭子”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都需要以相互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才能更好地为青年社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加深与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传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各类新兴网络社交媒体代替纸媒逐渐成为主流社交形式,如微博、微信等微空间近年来日益成为最热门的网媒客户端,此类网络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德育发展,以及解决社交网络化给德育发展带来的困境,要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所带来的优势,积极引导,充分挖掘,强化管理和教育,尽快破除社交网络化给德育发展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王斌  王萍 《中国青年研究》2012,(3):49-52,78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分析了他们在社交网站的意见表达现象,认为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参与性的文化特征,与青少年的亚文化契合;在社交网站个案中体现出的青年意见多元混杂,反映了其生活中的真实看法;社交网站使用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碎片化和青少年隐私保护等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与政府社交媒体之间具有天然联系,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回应也日渐成为政府社交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但由于我国政务社交媒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应急传播优势尚未凸显、应急传播制度建设喜忧参半等问题,亟需补足制度短板,通过建立制定社交媒体危机传播管理的宏观体系、建立危机信息联盟、第三方在场的专业化转型等具体措施,优化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社交媒体在应急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功用。在应急管理的响应阶段,一般使用社交媒体作为系统的应急管理工具。在应急管理的复苏阶段,一般使用社交媒体散布与援助和支持相关的信息,并定期更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牛症"内容在社交平台的传播、评论与行为模仿,其逐渐从部分网红的哗众表演转化为各大平台用户竞相模仿的流行性传播现象,最终演化为弥漫于青年人群的社交心理。从"社恐"到"社牛"的社交价值取向的摇摆与转变是青年人群现实空间的社交需求被过度抑制之后内心的呼唤。青年人群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与世界产生真实的关联、优质的连接和健康的外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