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蒙爱群 《传承》2009,(4):82-83
由于道德主体道德需要的欠缺、大学道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通过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健全德育工作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道德主体道德需要的欠缺、大学道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通过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健全德育工作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需要是德育的一种前提性承诺,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基础。大学德育的切入点或者突破口,就是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动员。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要把激发学生道德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6.
义务·良心·自由:道德需要三层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道德需要作为人的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是通过道德内化而形成的 ,道德内化过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从而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并由此呈现出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 :他律道德需要、自律道德需要和自由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7.
刘东南  贺志明 《传承》2008,(14):58-59
本文从高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发,提出了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找到了进行高职德育创新的途径有两条:激发高职生的道德需要和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达到高职德育创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发,提出了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找到了进行高职德育创新的途径有两条:激发高职生的道德需要和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达到高职德育创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
吴云 《前沿》2007,2(4):76-78
道德信仰的生成机制与人的需要、情感等密切相联。主体的道德需要是确立道德信仰的原动力,主体的道德情感是确立道德信仰的价值指南,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试析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全力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文化传递法、关心体谅法、社会行动法等。其教育途径丰富多样,一方面坚持通过道德课程和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和理论认知;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制度规范和大众媒介对学生进行道德内化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善与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1,27(6):29-33
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善就是欲望的满足.所以,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分为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道德善是行为主体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道德目的的行为.反之,非道德善则是行为主体对于非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个人目的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德育实效性偏低关键是学校德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主体德育需求的漠视;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方法造成对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忽略;在德育的载体途径上,以学校为中心的德育体系造成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在德育的评价标准上,以道德认知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造成主体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陈红  米丽艳 《长白学刊》2021,(2):141-147
道德榜样叙事作为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总体历史进程中持续展开并不断进阶。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榜样叙事发生了整体性嬗变,表现为:主体从主客二分转向主体间性;本体从单层面转向多层面与耦合化;媒介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和全媒体;环境从现实性转向"虚""实"交融;思维从单向式"灌输"转向沉浸式引导。新时代道德榜样叙事应把握好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努力做到政治为魂、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协同为要,不断增强道德榜样叙事的生命力、关怀力和感召力,促进道德榜样叙事行稳致远,更好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新时代人民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通过3000份调查问卷表明,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较强,但缺乏自律性,社会风气与自我意识严重影响大学生诚信行为。高校必须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重视诚信体系建设,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总结其基本经验,则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诉求。从总体上说,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渠道;政权机关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平台;基层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形态,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巨变的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增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都对网络制度的有效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制度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有其必要性。同时,利用制度伦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可因循守旧,要坚持严肃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高校当前的德育困境主要在于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德育内化动力不足,德育通道受阻,从而造成德育效能低下。而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其优势在于大学生成才观教育需求大,动力强,成才观教育体系宽泛,可充实的内容多,而且成才观教育切合实际,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因此,通过全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即“三生教育”,并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推行全程式就业指导教育等形式以全面落实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必将成为德育工作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刑事抗诉难的原因及抗诉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抗诉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二是抗诉的机制不适用。解决抗诉难的办法最好是设置上诉审法院,由上诉审法院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由传统农工社会向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转型变革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演变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特征。在利益结构变化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透过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诉求复杂、组织程度增加的诸多表象,利益分化与利益表达、参与诉求与制度现实、矛盾纠纷与疏通渠道、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以及贫富分化与社会公平之间形成的深层次矛盾,成为影响群体性事件走向和趋势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