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张士闪 《思想战线》2013,39(3):59-65
白刘庄与夏家庄位于河北广宗县东北部,紧密挨傍但长期互不往来。这种另类村际关系的建构,是在"村运不合"这一传统叙事框架下,村民以村落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工具,以口述记忆中的村落历史为依据而形成的。它是村民为防止恶性冲突而主动采取的疏离策略,体现出特定情境下社区和谐共处的另类智慧。  相似文献   

2.
村落文化是以民间村寨经济为基础的,民是村落文化得以形成、繁衍、发展而保留下来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可以说是其神经枢。一旦神经枢发生变动,村落文化则不可避免地带来或扩大或缩小或消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遭遇异地的石头是哈尼族民俗旅游村箐口村遭遇发展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当地村民的记忆中,从建寨时就存在的石头是建构村寨社会文化空间的见证,这些石头因为在时间上具有始源意义而具有神圣性。用于建造家屋以及引导丢失的魂魄回归村寨的"阿南南"的石头,因为与建构圣洁的家屋空间和村寨空间相关联,而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在村民的世界中,村寨不仅是实体性的而且也是观念性的存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用异地出产的石头来装饰打造民俗旅游村,从实质上讲是用美学清场的区隔办法来规制旅游。忽视村寨空间原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空间建构,就是一种文化僭越。对物的解读及对其分类的追问,是针对映射了人—人关系的人—物关系的文化阐释。物不仅是客观对象,而且还是在人与物发生的关系中使整个世界"站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努力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5.
赫剑梅  马忠才 《前沿》2015,(2):91-93
"中华民族"是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话语建构的一个民族实体。在历史叙事中,其内涵与外延多次发生变化,最终被发展为包含国内各民族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概念。当代社会,为了积聚合力,维持稳定和繁荣,国家话语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建构,其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建构论视角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及其当代话语,尝试以民族学视角评析国家话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在周期上实行"逢十"周年大庆。改革开放前,主要借抗日战争周年纪念阐述国际局势;改革开放后,国家话语中抗日战争的叙事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对国共合作抗战主体的强调,到上世纪90年代对苦难历史与奋起抗争的叙事,再到新世纪对史实细节、英雄精神和话语权等的凸显,体现了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建构历程。集体记忆是增进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提升国家凝聚力的重要资源,当前传递和延续抗日战争集体记忆需要注意仪式纪念与日常纪念相结合、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相协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相补充、中国记忆与世界记忆相印证等。  相似文献   

7.
朱映占 《思想战线》2012,38(1):133-134
人口数量较少的基诺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并没有形成超越村落层面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是以村寨氏族长老制为中心的村社组织在发挥着村寨凝聚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因此,研究村寨氏族长老制及其变迁是探讨基诺族社会演变的关键,而对村社组织变迁中长老地位、角色的变化进行分析则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1,27(5):87-9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十里村乡所辖的平安寨,是一个"红头瑶"世居的村落.历史上的平安寨主要依靠其以寨老制度为核心的村落社会控制系统维持社会秩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平安寨的传统法文化出现了断裂,社会控制系统功能衰弱,而国家法的实施又不尽如人意.国家法与习惯法不能良性互动,致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从公权力机关合理性基础的建立、民间权威的整合、国家法建设的完善三个方面来解决平安寨的问题.这是一种从民间、国家两方面努力建构少数民族农村法治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翁丁佤族的民间仪式中有大量馈赠行为存在,仪式实践中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呈现了翁丁佤族村寨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发掘某些使该社区的礼物馈赠形式区别于其他礼物馈赠体系的特性对深入研究佤族的仪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起步较早,工作成效显著,村寨自然生态得以保护,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和谐文明氛围不断增强.其经验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中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三者必须协同发展;政府重视、学者支持、村民热情参与是村寨建设成败的关键;特色建构型村寨虽然部分与历史文化真实不尽一致,但在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发展目前面临着空心化、文化流失等问题。贵州榕江县栽麻乡及该乡大利侗寨、宰荡侗寨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本文以这两个村寨为调研对象,探究传统村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肖宗 《创造》2016,(9):62-64
正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城往西到石屏县的老路上,行至13公里处有一个坐落在一圆形的小山包前的村落,便是团山村。据说此地明代以前是一片大森林,历史上曾是彝族居住的村落。"团山"为彝语"图色儿"的音译,意为风景秀丽的地方。现今村民以张姓汉族人为主,全村260余户、960余人中,张氏家族就有200多户、8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村寨。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团  相似文献   

14.
"村落共同体"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既是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回应,具有田园乌托邦的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场域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帝国想象与村落想象的悖论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下的延伸。地方士绅和地方自治在"村落共同体"的概念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皇权不下县"的地方士绅想象及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构建了对地方士绅相对于中央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象,这种地方独立性的构建形成了具有有机性、封闭性和田园色彩的村落共同体想象,预先设置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关系;同时,也吊诡地形塑着"乡村即是国家"的隐喻。这一双重而又颇显矛盾的预设视角构成了理论上的遮蔽,设置了帝国想象与村落公共体想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妨碍着我们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和治理中想象一种具有新的可能性的乡村社会形态和地方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叙事与女性生存、革命叙事与民间伦理、女性叙事与性别修辞三个方面对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进行了解读,认为《第九个寡妇》还原了女性的性别场景,完成了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反思和对大历史中女性生存的体察;通过对民间生存伦理的挖掘质疑了革命伦理的民间生活的伤害;《第九个寡妇》还通过对女性外部经验的书写透视历史中的女性与女性经验中的历史,从而为性别叙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陈刚 《求索》2011,(3):182-184
民间叙事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长诗等体裁。在创作流传方式上它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等表层特征;在思想意蕴上神圣性则是其深层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主体的神化与叙事客体神圣世界的建构。以昭君传说为考察对象,被神化的昭君建构了一个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综合体,昭君传说创造的神圣世界包融着民众对过去的记忆、对现在的叙述和对未来的想象,而且还蕴藏着浓浓的精神关怀,对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主信仰在历史传承中通过大量关于本主生前的功德事迹和灵验故事来建构本主的合法性基础,而生活中大量的仪式又使这些合法性得到强化和巩固。村落中的本主庙既是一个实现本主神圣性的公共空间,又是一个"请神"的神圣空间。从仪式视角出发,可以看到本主神圣性如何得以巩固,本主如何发挥现实中村落认同和聚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滇西南边陲南汀河源头,有个美丽的村落——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大勐准村。这是个"名寨":2003年8月被列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12年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2013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被列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据《博尚镇志》载,勐准寨建于1414年,是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村里颇有名气的大勐准缅寺、勐准大佛塔见证了其数百年的兴衰。不过大勐准的"名气"更多的还在于其欣欣向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卢鹏 《今日民族》2011,(7):21-23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的中间地区。在当地哈尼村寨,村落不只是自然的聚落,更是能够给村民提供安全保障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