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国家的阶级性、工具性的同时,并没有否认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同时对自主性的产生、存在条件及表现作了诸多分析。马克思主义把政治权力作为分析国家自主性的中轴,把赋税和意识形态作为影响国家相对自主性的重要变量,把行政官僚作为发挥国家自主性的主体之一,认为国家在特定阶段、特定问题上,可能会为了社会利益而危及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论《反分裂国家法》的国际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既反映民意,又有着充分法理依据的良法。本文从国际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国际法基础,证实了《反分裂国家法》在国际法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认识和解读局限于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但还要看到这本书背后蕴涵的政治哲学道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定意义上,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强调了统合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对其中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解读有利于从政治哲学层面加深对政治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杨庆东 《创造》2019,(4):30-31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看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居统领地位的应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其规律问题,并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巩固其政权作出了系列论述,指明了正确方向。众所周知,国家中的所有问题都与政治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金红 《传承》2011,(11):30-3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通过对国家"善恶"性的分析,从社会主义国家向善性的角度论述马克思的国家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解读,可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国家消亡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政治国家消亡定律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回归定律。凯尔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存在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的错误理解。政治国家消亡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也不等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二者有各自的理论逻辑,并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下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周平  白利友 《思想战线》2012,38(4):26-32
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多民族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国家共同体,具有民族构成复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尽一致、国民身份多重等特点。但总的来说,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对特定对象相对稳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纷繁复杂,其间充满了博弈、面临着挑战。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作为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认同建构及建设来整合社会资源、追加合法性及寻求支持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在政治上强调共同体、合法性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白锐 《求索》2005,(4):175-177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实质是如何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的改革思路。我们通过对康有为大量文献的解读,从规范政治学的研究角度,剖析了康氏政治改良思维中的重心所在——民族国家观。康有为认为,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主权的确立、基于宪政的合法性的建设以及资本主义工商经济的成长是其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9.
李砚忠 《前沿》2015,(2):14-18
面对重大灾害,个体和小社群无法自救,这样就会产生对第三者即国家救援力量的需要,从而使国家得以催生;源起于灾害应对的国家必须对发生于其疆域内的重大灾害进行持续性救援,这是保持国家政权正当性和合法性存续的基本前提;大国在大灾面前,有集中资源及政治动员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重大灾害频发与大国形成之间具有互构关系;国家对灾害的救援并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包揽所有的治理行为,而是要发挥社会和国家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建构国家观的逻辑起点是基于社会现实与理性观念的冲突和创立唯物主义理论诉求。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阐释了新国家观,提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政治国家在本质上是维护私有制的制度体系,应通过真正的革命来建立人民民主制度。马克思的新国家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示:不仅要坚持人民主权、让人民参与国家治理,还要加强培育公民政治素养与品质,更要防止官僚政治利益特殊化与政治权力异化于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行政国家建设,并以此为主导探求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其历史路径表现为政治导向、市场导向、社会导向三个阶段性特征的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与公民社会。合法性的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经验的方式总结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自我求证,有利于未来公共行政合法性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陈科华 《求索》2014,(11):20-24
"协和万邦之道"是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华夏之中国与周边民族及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靠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与外交实践原则去维系,才是最具正当性且最具有效性的。它以"夷夏之辨"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从"天下一家"或家国一体的民族国家观出发,建构了一个具有天然合法性且具有等级尊卑秩序的和谐世界图像,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处理及世界和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大革命期间声势仅次于国民党、共产党的"第三党",醒狮派以《醒狮》周刊为舆论工具,大力鼓吹"国家主义"。大革命前后,他们与早期共产党人围绕国家、社会、革命激烈地争论。就双方国家观而言,醒狮派坚持绝对的国家观,他们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争取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其国家观带有很强的抽象和本体论色彩。共产党人同样以摆脱压迫、追求独立统一为目的,但他们反对视国家为抽象之物,注重通过具体的革命实践,以"社会"重建"国家",这种国家观超越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观产生,也因应了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群体核心话语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这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可以部分解释两者一败一成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黄艳 《前沿》2013,(6):44-45
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观念直接影响着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关乎边疆的长治久安。本文在梳理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高校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分离的矛盾状况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沦为"虚幻的共同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内在统一: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国家观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国家共同体的本体、结构、政党的客观基础和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巴黎公社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与升华,在此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及基本原则.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理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以及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意识形态合法化下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祥  潘鸣 《理论月刊》2006,(11):45-47
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依赖于它的合法性。离开了合法性,国家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和发挥也就失去了条件。合法化下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表现为:掩蔽和粉饰功能;为政治统治“合法性”进行论证的功能;教化功能;组织和动员作用;团结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俊  曾靖婷 《理论月刊》2008,(7):35-36,70
本文以诺齐克的个人权利为视角,着重分析其"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通过探讨"最弱意义国家"的正当性和超越"最弱意义国家"的不合法性,解析诺齐克国家理论建构的逻辑体系,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理解国家自主性的不同角度,可以将国家自主性的概念概括为四类:一是从否定僵化的经济决定论、承认政治与经济领域相对分离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政治领域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经济基础具有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非总是经济基础的消极反映;二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统治组织,并非总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控制;三是从利益集团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具有相对于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具有相对独立的超然地位;四是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不受国外力量的控制。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萌芽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之后沿着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理论、回归国家学派国家自主性理论和规范研究中的国家自主性理论三条路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代掌权者为了使其权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服从,总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其掌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严密的论证:由追逐"天意"、标榜"神授"逐步发展到"权源于德",到了近代才转向"权源于法"。在现代中国,"权源于法"的思想已成为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基础,但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研究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法的本质、法的起源与消灭、理性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关系、法与法律的区分等方面对法律观进行了阐释;从国家起源、国家职能、国家本质、国家的未来命运等几个方面对国家观进行了阐释;在法与国家关系上,他们认为:法与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与国家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法与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