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社区公共空间泛指社区场域内,供社区各类主体,特别是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使用的家庭之外的物质形态的空间和非物质形态的空间,大体包括物理空间、交往空间和虚拟空间,三者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构成统一整体。社区公共空间活化的核心在于“人”,重点在于交往空间,特别是议题空间,只有围绕“人”的因素,将议题空间建构起来,社区公共空间才能真正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为此,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必须秉持公共性,注重议题空间,坚持多样性,倡导内生化。  相似文献   

2.
“怪咖”与“罗莉”、“御姐”、“宅男宅女”一样,是青年人网络互动常用的空间符号,意指Geek(极客)、“怪蜀黍”等某类新奇古怪、特立独行、有主张有趣味有创意的人。通过对“怪咖”们共同行为特征的分析,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别具个性的个体凝合为彼此认同的群体、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建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进行青年人多元公共空间构建的。网络与现实生活的交错互动,实现了“怪咖”群体的空间生产与身份再建构。“翻墙”、Twitter等类同的互联网工具,“推友”、“G(geek)友”聚会,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共同建构着“怪咖”们的交往身份与互动空间。与此同时,“怪咖”们又通过地理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等介质,建构了以交流分享、大众传播为主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别具特色的主题聚合人群、划分群界。通过奇遇花园咖啡馆与科学松鼠会两大青年群体的经验研究,阐述“怪咖”群体建构公共空间的动力、方式与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竞业 《岭南学刊》2023,(5):121-128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媒介交往范型逐步形成,它表现为媒介交往生活的“快递化”,媒介交流休闲的“便利化”,媒介交易行为的“网络化”,媒介交通行动的“高速化”。这四个特征是中国社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通俗表达,也是中国人走向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态势,是中华民族自由主体性的自觉生成。中国特色的媒介交往范型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以发达的高技术为基础的交往媒介完成跃迁,以自由的主体性为特征的媒介交往成为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得到全面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4.
王燕  王文广 《人民论坛》2014,(6):158-16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从传统村落来到社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均发生改变,为加快失地农民在社会交往中的城市融入,关注失地农民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交往空间记忆角度阐述如何营造归属空间,促进交往氛围,尊重生活方式,注重文化延续,以期帮助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升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容志  李婕 《探索与争鸣》2023,(4):94-102+178-179
界面及界面理论为数字时代跨部门协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现有文献集中强调信息共享促进跨部门协同的作用,但对于技术赋能的深度机理及其限度还缺乏系统讨论。数字治理界面具有数字整合权、边界裁判权、流程再造权、监督考核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门边界模糊化、协调机构非常态化、信息共享阻滞化和监督考核迟滞化等传统城市治理困境。同时,受数字力、行政力和领导力三因素的影响,界面也存在“失灵”现象。事实上,界面兼具工艺性和生态性特征,不仅是人工设计的产物,也是组织间互动、组织与环境互动的产物,其本质上是这种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边界和“接面”。数字界面功能的提升离不开顶层制度设计和部门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21)
正以人民满意而非以资本满意为治理目标是解决当下城市问题的根本依归。作为国家各类生产实践的场所和载体,"城市空间不再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辩证的、静止的容器,而是成为一种支配性的、建构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关系、利益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在空间中的生产、生活、交往,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人和社会的终极信仰与价值旨归,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的重要特征。空间恰好是探求“人的内在自由的外在诉求之物”,是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时空谈人的发展犹如鱼儿离开水。  相似文献   

8.
关锋  李雪 《思想战线》2022,48(2):87
伴随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与“空间定势”的内在关联不断凸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就已率先注意到空间不仅作为一种资本扩张手段被利用,且空间自身已经成为一种可生产剩余价值的稀缺资本,即一方面是资本空间化,另一方面是空间资本化。当代以列斐伏尔、哈维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从空间地理角度,对资本的空间化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论证,强调空间作为一种“经济资本”有其自身的“商品属性”,同时作为一种“政治资本”通过“权力渗透”属性使资本获取权力价值,较为完整地彰显了资本与空间互动的双重逻辑。对资本、空间双重互动的合理与有效规避,预防资本对城市空间的主宰和城市空间的过度资本化,是新时代我国城市空间建构和发展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魏薇 《当代建设》2003,(5):31-31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了人的行为。环境在住宅小区中的重要性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住宅小区绿地是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住宅小区的绿地配置成为创造居住环境的自然基础和必然条件。 住宅小区绿地与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绿地是指用于种植绿色植物为主的城市用地。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空间的连续,但又不同于城市绿地。从宏观角度看,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线、面中的“面”。它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更接近居民,将居民的生活空间从室内扩大到室外,成为必要的休息、游戏和交往的场所,是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小区绿地是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是居民最关心的室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从传统村落来到社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均发生改变,为加快失地农民在社会交往中的城市融入,关注失地农民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交往空间记忆角度阐述如何营造归属空间,促进交往氛围,尊重生活方式,注重文化延续,以期帮助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升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酒文化的熏陶下,酒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必备的助兴之物,饮酒也因此成为一种习俗,开怀畅饮,斟酌放情本是一件幸事。但是,如果饮酒者不能自我控制,共饮者不能及时注意,那么共同饮酒的行为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悲剧,既伤害了共同饮酒者之间深厚的感情,又可能会导致饮酒人自身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人类一种聚居方式,包括有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合成人类一种生存空间。同时,城市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交往方式,在密集化的时空坐标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的流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的范围。因此从大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走向。从城市文化空间来研究城市化特征,一是体现了整体性。文化本身具有整体性,城市文化空间内涵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产业、社区、生态、环境、文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构  相似文献   

13.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轻社交”以其快餐性、轻量性、隐私性、多元性、精准性的特点充分调配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等资源的普遍共享,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模式的殖民机制、流量机制和排外机制也暗含着生活世界萎缩、个体发展停滞、情感隔绝加深的多重危机。针对Z世代“轻社交”行为导致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断裂,有必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交往环境,引导青年形成主客协调的价值共识,并且加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规范交往、理性交往、主动交往的社交场域,弥合线上与线下交往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不仅仅只是交换主体间的“货币─—商品”交往,而且是在表现“物─—物”关系中蕴含着的“人─—人”关系。其中既有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平等,又有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由,并且在这两种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升华和辐射出作为政治、法律观念的社会平等、自由观。可以认为,交换环节是平等、自由观念的真正起源,是社会平等、自由观的秘密之所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平等。所谓交换形式,就是把商品或劳动只视为交换价值,把商品之间的关系只视为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进入交换过…  相似文献   

15.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05,31(6):102-109
长期以来,叙事学理论对时间问题关注较多,对空间问题着力甚少。在关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空间形式”的探讨中,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是时间,或者说时间系列。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也是未来小说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行为的扩展,网络社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空间,而在网络社区进行的社交已成为现代公民的新型交往方式,新型的交往方式呈现出新的社交特征,年轻群体无疑是网络社区社交的主体与中坚。从积极的方面说,网络社区社交具有交往的平等性、表达的自由性、展示的独特性、信息的共享性、工具的智能性等新特征。从社会风险方面说,这种社交也存在信息选择失向、现实交流失语、社交语言失范和理想道德失落等风险。由此社交产生的社会风险必须加以防范,需在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管理网络社区;完善网络道德体系,增强网民文明自律;构建网络监管体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几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商业环境发展的趋势1、从“物”的消费向“精神”情绪化空间转化现代商业环境有别于其他空间,人们把商业购物环境视为生活的“大舞台”,希望从多种多样的商业设施中寻找满足自己心愿和嗜好的目标。在商业空间环境中,既有形成空间形态的尺度的售架、柜台、展台区域,又有形成空间韵律流动的人;另外在一些大型商业环境中,设置的景观电梯、园林建筑、绿化盆景、雕塑壁画、瀑布喷泉、多彩照明等组成了交通、观赏、购物的序列,将复杂多变的商业柜组,编织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的行为与艺术共享兼容,从而进一步丰…  相似文献   

19.
赠人一片云     
王书春 《今日广西》2013,(6):I0001-I0001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率近年来稳步提升,以城市更新为代表的发展方式展现出良好成效,但更新中无法杜绝资源攫取和利益争夺问题,一些城市空间的非正义现象也随之显现。本研究融合列斐伏尔的差异空间构想与罗尔斯的平等正义原则,构建“差异平等”分析框架,剖析不同规模城市更新的空间极化风险,分别是超(特)大城市的“空间隔离”、大城市的“空间趋同”与中小城市的“空间跃进”。从共享更新、精细更新和渐进更新等向度回应空间正义的缺失,实现从空间隔离到空间包容、从空间趋同到空间异质、从空间跃进到空间渗透的跃迁,最终为城市更新提供一种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