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变革和传承的规律之一,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推动或阻却法律移植的因素本身,不论是肯定论或否定论均无法抹除法律移植的历史情结,因为法律移植的效用分析,是以法学家为主体的法律共同体对包含政治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历史考察为基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移植的历史主义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凸显其研究路径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的刑法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旧法律丈化、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和碰撞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极具影响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也移植了西方的法律文化,具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当今法制建设和完善的启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每个公民知法、懂法,成为创造法律的最直接主体;二是法制改革应该是对国内法的继承和对国外法的移植并重,坚持在移植中继承、在继承中改革的治法方略.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160余年历程,是西法东渐的历程,是法律移植的历程。在对移植法制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刻的反省之后,我们必须提出法治主义前提下的法制(治)本土化或中国化方案。一方面,要使未来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更具有民族个性、民族风格、民族精神,使其更能解决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特殊问题,包括以具有中华民族个性的途径方式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另一方面,法治或宪政的普世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应该发展出中国版本,应该实现法治普世价值与中国民族伦理特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粟撒 《人民论坛》2012,(35):108-109
法律移植不仅是法学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法制现代化和法治社会构建。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法治模式应该采用的方法不是法律移植而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制度演化",但本土资源论有其局限性,而且,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与中国的本土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并没有尖锐对立的矛盾,因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何悦  刘云龙 《中国发展》2011,11(3):27-31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巅",它的应用使得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有了革命性变化。随着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出台,中国器官移植法律制度已基本成型。不可否认的是,该条例在诸多方面缺乏细致规定,对诸如脑死亡、器官移植协调机制、补偿措施等敏感问题的规定仍属空白。该文评析了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中国器官移植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不止在法律层面,通过法律已进入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从中日法律文化交流对比可知,法律移植首先要保持世界意识,必须扎根本国的文化土壤,否则难以健康成长。法律移植要有大规模的投入,既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7.
法津移植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便捷之路,但便捷之路并不一定是平坦大道,艰难和曲折在等待着我们。我国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移植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对抗制诉讼模式,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刑事诉讼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从施行的效果看,移植的这项法律制度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移植是一种文化交流现象,但由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法律移植要想发挥积极作用,必须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实现法律本土化。法律移植不能仅仅是照搬被移植的法律制度与原则,还要对被移植法律所根植的社会背景、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法律理念等综合考察,有所取舍,才能产生较好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回顾有关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论者试图努力建构一种移植法律时候的可行路径.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却是大量的法律已经移植到本土并正充斥着社会建构的各个领域.因此,如何直面这些移植来的法律,如何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成为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应该从法律实践的层面上积极地对移植法律在本土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完善法律制度建构.以中国艾滋病法律政策为例,借鉴医学人类学疾病研究中关于疾病的社会和象征方面的研究取向,强调从生活实践中进行诊断.通过社会接纳度、大众理念认知水平、本土现有制度环境等多方面来具体分析此项制度在目前中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对其所存在的问题(病症)和问题发生的根源(诊断)作出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建成,但西方法治的横移所带来的困境却是显而易见的。司法过程中专业的法律决断与民众的道德期待之间的矛盾便是西方法律模式硬移植而产生的"水土不服"。正如萨维尼所言,法律是民族的共同意识,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影响深远,将传统的壳注入现代化的内容,对于有效化解专业的法律决断与民众的道德期待的矛盾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是土家族长期生产生活积累所成,虽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在民间仍然产生了若干经验性的法治观念,族规家法,民约民规。它对土家族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和观念上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一种重要的法文化本土资源,是支撑土家族习惯法存在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移植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国外法律制度的移植缺少对于法律精神层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导致法律难以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法律移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行新的法律的环境,一种有效的资源——法律意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移植论和本土资源说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两种理论也在互相借鉴、吸收之中。法治本质应是平民主义的 ,立法者应更多地从民众立场出发进行法律移植 ,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滇国法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思想战线》2003,29(2):58-64
滇国为春秋至汉代我国西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由于文献资料的阙如,滇国的法制状况鲜为人知,但从不断发现的丰富考古资料来对应文献记载研究,仍可以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行政建置、刑事、民事、习惯法等方面对滇国的法制状况进行探讨,大致勾勒出滇国法制的概貌和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法律本身不只是一个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的背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实现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必须有相对统一的法律价值认同。在认同法的基本价值及其均衡的基础上,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法达成共识的基本原则,充分运用民主程序构建公共空间,使公共舆论的力量和影响力得以形成,并为法的价值共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史也印证了法律经济学是研究方法创新的结果。法律经济学从萌芽、初创、产生到发展,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演化,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被冠以不同的称谓、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法律经济学的概念具有多元化、动态、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法律"是一对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法律与文学"也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从文学的角度浅析"文学"与"法律"之关系,并通过对文学文本的分析,探讨其对人们法律意识培养的影响与可借鉴性意义,无疑是选择这个视角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视角,国家应合理设置高校法律教育机制,高校要从大学生心理入手,本着以人为本,探索高校法律教育新模式,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合理安排法律课程、改革授课方式,以多种途径提高法律教育的效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苗族形成了有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进行社会管理的“习惯法” ,如“议榔” ,“理老” ,“鼓社”等。它们成为特定群体认可和遵循的“法”。在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 ,分析和探索贵州苗族法律文化 ,旨在加深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的了解 ,积极推动现实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上的人》一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法律所构建的人类形象以及以立法者形象出现的人类群体,其在描述中渗透了该历史进程的法哲学反思,以及在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论的哲学背景下既反对实证主义又反对自然法理论的法律态度。它促使人们从人的角度去考量法律制度从而对之保有妥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