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强制履行是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指一方在不履行合同时,另一方有权要求法院强制违约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义务,而不得以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方法代为履行。1强制履行对违约方具有惩戒的性质,它通过法律强制的手段,迫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同时,对非违约方,是一种救济手段,即非违约方在对方违约后,通过法定的方式寻求救济。然而,违约责任方式多种多样,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强制履行的方式实现对违约方的惩戒和非违约方的救济,受合同双方当事人签约、违约时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且与一国的道德、法律观念、经济状况等…  相似文献   

2.
当合同因违约而被解除时,被违约方得以向违约方主张损害赔偿责任。这已在我国立法中得到了肯定与体现。但关于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没有统一做法,学界对该问题也未作全面评述。合同违约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以合同违约解除为视角,从合同解除的效力理论出发,结合各国立法例和学说,界定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还是信赖利益、是否包括可得利益,有助于完善合同解除制度,进而达到平衡合同双方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强制履行的问题,理论界在争议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强制缔结本约-强制履行本约"的通说。但是该通说无法避免自身的缺陷,而且司法实务中肯定或否定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强制履行的裁判立场并存,该争议并无真正的定论。通过选取样本,统计分析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实务案例中体现出的违约方、违约原因、卖方和卖方的违约比例等,根据利益平衡和保护购房者一方的理念,应仅支持商品房买受人关于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强制履行的主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出卖人的情形,不支持其关于强制履行的请求。  相似文献   

4.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的一项特有制度,体现了及时对非违约方合理充分保护的思想。它与大陆法系的拒绝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履行抗辩权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仍有较多差异,并不能相互取代。我国《合同法》在引进两大法系相关制度时应注意两者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违约”属契约中术语,是指契约当事人违反其在契约中“承诺”的一种背信行为。以即期合同和远期合同为基础,违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既可以发生在即期合同中,也可以发生在远期合同中的违约;二是只能发生在远期合同中的违约。第一类违约为我国法律规范所确认,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违约也主要是第一类违约,在法学理论上将其具体分为一般违约和严重违约两种形式。第二类违约还未被我国法律规范所确认,这类违约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预期违约。  相似文献   

6.
孟朝艳 《前沿》2003,(4):97-98
实际履行是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 ,但其适用在两大法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实际履行责任中蕴含着效率违约的经济分析方法。我国合同法中的实际履行责任中应适当引进效率违约理论之精华 ,发展违约责任的替代运用 ,以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论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其结果严重影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经济利益的情形。设立根本违约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交易,最大限度地实现合同的社会价值。根本违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欧洲合同法原则等中均有所体现。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吸收规定了这一制度。在新《合同法》中也采纳了这一制度,一方面作为一种法定的合同解除权的发生事由,另一方面实际上又对解除权的行使予以了非常有必要的限制,对于促进交易、限制解除权的滥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勤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1):101-103,106
不安抗辩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分别是大陆法和英美法理论中的概念,其宗旨是保护合同履行的公平性和当事人的利益,是合同理论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合同法》将这两个理论进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的比较为基础,来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合同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比较法研究和利益衡量角度来分析,旅游合同的违约方应当承担因违约而致非财产损害的赔偿责任.在适用法律上,可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0条.在未来立法上,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一家企业不远千里到安徽宿州从事酒店装修,520万元的标的额却因未按期竣工被判决赔偿损失110万元。我国《合同法》113条虽然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是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具体计算方式却没有明确约定。发生在安徽的这起装修合同纠纷引发了对法院自由裁量权过大的质疑,他们纷纷呼吁,适当规制民事自由裁量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妇女理论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法性问题是中国特色妇女理论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解决了合法性问题也就是解决了方法问题。中国特色妇女理论的构建在方法上首先须做到“三个一致”;其次要了解后现代语境中的合法性与非合法性问题,破除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盲从,倡导妇女理论中的个性化、多元化表达;再次,吸取合法性即“悖谬”的启发,制定和遵从中国特色妇女理论自身的言说规则。  相似文献   

12.
西方自然法学派主要权利理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汉年  章群 《思想战线》2005,31(6):37-44
社会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学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本质是现实主义法学。权利理论来源于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其基本理论主张表现为对过去法律权利制度的批判,重视“实际的法”而排斥“书本的法”。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塞尔兹尼克和卢曼的权利理论进行解读,明确法律的任务或作用并不是创造利益,而只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利益或权利,从而使法律成为调整和控制社会经济的有力工具,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秩序的条理化。  相似文献   

13.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和行为的社会评价,其信用结构包括静态信用结构和动态信结构。静态信用结构包括:履行义务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意思、履行义务的行为、社会评价;动态信用结构包括:公司信用的开始、公司信用的变动、公司信用的结束。公司信用基础是公司资产,资产的范围包括:公司自有资产及他人为公司履行债务提供担保的资产。公司资产信用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司独立人格理论及债的担保理论。  相似文献   

14.
行政成本概念鉴辨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准确界定行政成本的定义与内涵是深刻认识行政成本的性质和范畴、深入研究行政成本、有针对性地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提出,行政成本是政府为了获得某种收益而必须为之付出的代价,即政府为了实现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以及由其所引发出的现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间接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难"与理想持平,求职过程"难"获尊重礼遇,薪资待遇"难"与能力对应,工作地位"难"与男生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相关保障措施的乏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女性生理心理的特征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女大学生就业氛围;完善保障政策,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优化培养结构,增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强化自强意识,拓展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等,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中大相径庭。在英美法系中,正当防卫的成立采用主观标准,以行为人为视角,以"真诚而合理"为纽带构建体系。英美法系主观化标准的引入有利于弥补大陆法系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以防卫限度为例,行为过当说、结果过当说、二重标准说各有不足,究其原因,大陆法系在正当防卫成立条件上均以客观事实为标准,因而机械生硬。除此以外,客观标准在对假想防卫主观心态、未成年人防卫限度等问题的解决上捉襟见肘,引入英美法系主观判断标准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 ,从以宪法为中心的“自上而下”与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的选举制度的“自下而上”的统一中理解中国民主化进程 ,对建立中国的民主化制度 ,具体解决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人德治思想的发展史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德治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治党、育人等方面体现出的德治理念,准确把握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升华过程,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has entered a new era when the united Nations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was endorsed in 2011 Meanwhile, as china is growing to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chinese businesses are exerting greater impacts on human rights in and outside china The "Pillar II" policy shif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garding human rights 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 of human rights from norms of public law to value principles for the private sector including businesses, and such a policy shift has been both a result of chinese businesses dealing with "imported human rights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hinese businesses tackling "exported human rights challeng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trade Through a series of policy chang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ransforme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and norms into a value system and code of conduct meant for chinese businesses to respect and observe, whic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capacity of chinese businesses in fulfilling the irresponsibility to respect human rights in and outside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are fa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i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Therefore besides effectively fulfilling its duty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optimize and strengthen its "Pillar II" policies, so as to push and support chinese businesses in knowing and showing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respect human rights at both perception and practice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