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问题,阐述了"政府信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论述了如何理解、把握、运用、认定和处理有关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涉及国家秘密的标准及司法审查方法、"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规定,关于"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和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但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被申请的行政机关不正确及时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的范围是信息公开制度中的核心和焦点问题,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政府的透明度和法治建设状况。信息公开的例外规则的完善路径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以列举形式对信息公开例外范围进行界定。取消"三安全、一稳定"。在信息公开例外裁量中确立公共利益衡量原则方能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重新塑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而新条例所塑造的制度环境必将会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产生重大影响。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新条例所塑制度环境,对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做出相应调整,尤其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裁判理由、合法性标准、类型化快速审理、行政与司法双重解纷、原告主体资格、法律责任主体认定、受案范围、主动公开、审查对象、审查重点等问题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政府信息的概念与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实践中,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认定存在多种多样的认识,尤其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政府信息的,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都应当公开,即片面理解的所谓"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这种把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与政  相似文献   

5.
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扩大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明确划定了不予公开的界限,为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对行政机关来说,依法做好定密管理,不再仅仅是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也是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法规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认真梳理《条例》与国家定密管理规定的衔接性内容,充分认识《条例》有关规定及其对调节行政机关定密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制度的关键在于确定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例外情形应当基于"损害标准"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不应当将"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作为一种例外情形,而应据此原则细化"危险信息"。鉴于国家秘密范围设定制度的不足,应当上收设定权。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作为非强制性公开例外信息,应当列举不公开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09,(3):4-4
据法制网石家庄2月19日电,当天,《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始施行。按照该试行办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责任:不按照规定的公开范围和期限公开政府信息的;违反保密审查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而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不及时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环境知情权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环境信息公开主体范围狭窄、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措施较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法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明确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拓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扩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盛 《电子政务》2008,(5):21-26
从国际信息公开立法趋势,国内法制建设的现实基础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等方面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的背景;对该条例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体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监督保障制度等5个主要制度进行了解读;指出根据该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提出了目录编制的5个基本原则:先清理后编制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动态化原则,便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而建立,但是该条例并未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基础。虽然学界通说将知情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但是从我国《宪法》具体条文来看,知情权并不能作为该制度的宪法依据。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应当是人民主权原则。将人民主权原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外国立法例可借鉴,并且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志文 《前沿》2004,(7):142-144
共同隐私是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的隐私权所共同指向的客体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共同的私生活安宁、私生活秘密与信息。共同隐私的各个权利人在分别行使隐私维护权 (不公开隐私 )和隐私利用权 (公开隐私 )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权利的冲突 ,冲突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看该共同隐私是否涉及公共利益。共同隐私的主动公开者与第三人擅自公开共同隐私时 ,可能产生对被动公开者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所谓内幕信息 ,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 ,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供求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因内幕信息会对公司证券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一旦泄露必然会导致证券交易的不公平竞争 ,违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所以有必要对内幕信息的基本特征和获悉该信息的人员所承担的义务进行简要论述。(一 )内幕信息的基本特征1.内幕信息是与证券交易活动有关的信息 ,只有与证券交易活动有关 ,该信息才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从而才会产生利用内幕信息牟取暴利的问题。与证券交易活动无关的信息 ,不是内幕信息。2 .内幕信息是…  相似文献   

13.
正鄂政办发[2018]2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17]97号)精神,深入推进全省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公开原则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流程信息公开,对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政府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刚 《新东方》2005,(5):20-24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是信息公开的基本要义。政务公开反映了信息公开原则的核心思想,即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别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形式,依法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提供政府信息服务,其形式包括政府新闻发布会、依申请公开制度、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决策评估以及邀请公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多种形式, 以保障公民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从公开内容、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公开渠道五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与反思,指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阶较低、规定模糊,导致公开与保密边界不清晰;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薄弱、信息整合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不规范以及信息内容公开不高,导致公开程度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由于渠道单一且程序繁琐,依申请公开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政执法数据公开是对行政公开制度的深化,既是民主政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政府民主实践的必然结果。在克服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制度的潜在问题的基础上,应当加快完善行政信息公开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上海将立法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制度,规定政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信息;信息统计结果有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不得隐瞒。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是"捂盖子",还是及时回应公众知情诉求力推信息公开,这不仅事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果,更透射出公共治理的思维理念。公共信息不透明,信息被垄断后很容易造成信息扭曲,不仅增加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更容易  相似文献   

19.
人大动态     
正江西立法要求及时公开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信息针对一些单位和个人担心移动通信基站存在电磁辐射,不同意建在其驻地和居住区周围这一问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要求基站投入运行后,应当依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公开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信息。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科 《前沿》2011,(18):40-4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确立,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使这项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制度得到落实,需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找到促进《条例》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