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与领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海外中国公民面对的各种安全威胁骤然增加,导致人身、财产等多方面的重大损失,对我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外交部加强了领事保护工作的应急、磋商、协调、预警等机制建设,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海外中国公民的急剧增加和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领保机构还必须解决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预警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利益的能力与成效。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年来的领事实践和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任务.领事保护的对象重点转向临时出国公民,领事保护需求大幅增加;海外中国公民活动区域不断扩展,高风险国家与地区呈现.海外安全风险日益多元化和集聚化,领事保护预防、磋商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凸显;基于人权意识和主观认知等的影响,领事保护的期望值与需求不断提升.于是,在有限的领事资源与“无限”的领事保护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小马拉大车”的张力.这就使得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须注重领事保护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加强领事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非洲国家频频发生中国公民安全事件,涉非领事保护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外交部网站海外安全信息(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统计和对在非中资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在非中国公民遭遇的安全风险大致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因中国公民自身违法违规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流行性疾病蔓延、恐怖袭击、海盗袭击、意外事故、经济诈骗和自然灾害几种类型。针对非洲国家安全形势复杂的特点,中国驻非使领馆与在非中资企业积极配合,建立了多样化的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保护在非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安全。在目前中国涉非领事保护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诗琪 《亚非纵横》2012,(4):12-19,59,61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进非洲,中国人及企业的安全遇险事件亦明显增加。中国在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机制设置和措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层面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认为我国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领事保护机制、提升我国军事能力、在非企业要建立地方人脉和承担在当地的企业社会责任、在非个人需规范个人行为方式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增加,凸显领事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机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值得探究。2011年2~3月的利比亚撤离事件为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具体运作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检阅。此次事件显示出中国的领事保护预防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领事保护应急协调机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防机制的不足。中央企业在撤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海外中资企业应对类似情况树立了典范。这对完善今后的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7.
2014年可称得上是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国海外公民频遭突发事件的一年,马航MH370事件、上海女游客被劫持事件、越南暴力打砸中资企业事件等使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严峻,对中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往来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而由于政治局势、恐怖袭击、社会治安问题、"排华""反华"、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的存在,中国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仍面临重大威胁。本文梳理总结了2014年东南亚地区中国海外公民遭遇的主要安全事件,结合2014年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领事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历来注重保护海外利益.二战后以来,它们通过建立国际秩序并采取外交、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军事等手段,保护本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对于中国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和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