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挪用资金罪是1997年刑法修改时增加的罪名,主要是惩治非国有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 但是,由于刑法规定过于原则,又缺乏具体的司法解释,导致司法实践中, 在办理挪用资金案件时,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本期“疑案精解”结合具体案例,特约专家对非国有公司职员不按时上交货款该如何处理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销作为一种经营方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几个过程。近年来,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又在各省市多次出现,给参与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以收取加盟费为手段变相传销经营,造成巨额损失的行为,刑法上应如何认识?其中发挥不同作用的人,应当怎样区别对待?这些问题在司法实务部门中一直存在争议。本刊特邀专家学者,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主流的司法观念中,刑事诉讼的终极目的在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不枉不纵,有错必纠。由此,一些人认为,为了实现实体正义,法院发现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有误”,应当在判决中予以变更;也有人认为,法院判决不能脱离检察机关的指控罪名。那么,法院在审判中究竟是否有权改变起诉罪名?本刊结合具体案例,邀请专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易支付手段,信用卡已经逐渐深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与此同时,各类信用卡犯罪也日趋严重。然而,司法实践中,在打击信用卡犯罪活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明晰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期“疑案精解”特邀专家对窃取他人借记卡磁条信息,改写至本人卡上取款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暴力取证、刑讯逼供这类违反正当程序、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是我国刑法所严厉禁止的,为此,刑法规定了暴力取证罪、刑讯逼供罪等罪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办理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案件阻力较大;另一方面,法律规定本身的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意见分歧,影响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面对暴力取证现象时有发生的现实,如何正确认定暴力取证罪,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本刊结合具体案例,特邀专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犯罪嫌疑人冒名隐瞒前科的情况日益增多,给司法实务带来不少的问题。在案件审查起诉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隐瞒前科,导致判决没有认定累犯时,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既能解决前科判决没有认定累犯的问题,又能在有限的审查期限内依法处理案件,使司法的实体公正和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较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期“疑案精解”讨论的话题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在杭州召开。西子湖畔,金风送爽,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人士年度聚会,共话热点。年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分别选举了新一届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围绕“诉讼公正与司法理念”这一年会主题,与会代表就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理念、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以及诉讼程序、诉讼证据制度等的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围绕交通肇事而产生的刑事疑难问题并不鲜见,除却刑法规定外,司法机关也因此做过司法解释,为准确处理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现实中各种疑难问题不断出现,适用法律更是见仁见智。对于指使肇事司机逃逸并修复车辆逃避调查的该如何处理,就属此类问题,本期“疑案精解”特邀请专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程序对于确保有效打击犯罪、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司法实践中,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特别是跨地区犯罪案件常常给司法机关带来刑事程序方面的疑难问题,比如,案件起诉后,外地公安机关发现被告人重大犯罪事实该如何处理,就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本刊特邀专家对此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对于指令再审程序的规定较为原则、笼统,以致实践中有关司法机关在对个案处理时,常常出现意见分歧,甚至互相“扯皮”。对于检察机关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人民法院一旦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具体应当如何办理才合乎立法的精神、司法的现实、法律公正与效率的要求?本刊结合典型案例,特邀专家学者就抗诉案件指令再审程序如何操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