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机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保证。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来推进:一是政府自身内部进行改革调整,二是通过外部力量对政府进行机构改革。政府对自身机构运作的有效性最有发言权,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政府来改革自身的机构也有局限性,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表明,政府具有“机构扩张最大化趋势”,政府总是希望获得最高的行政预算、最大的行政权力和最有利的行政职能,建立最大的行政机构。因此,政府自身很难完全解…  相似文献   
42.
贿赂是一种共同犯罪,我国极为严重的受贿现象是与十分猖獗的行贿行为互为因果的,而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十分宽容,这是我国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要充分认识行贿犯罪的危害性,严惩行贿,净化政治空间,为国家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杜绝行贿才能遏制受贿,从而在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43.
寓上海“新农村”建设于“新郊区”建设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不同,“新农村”建设特点不同,“新农村”建设在上海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谈一点认识。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基于以下两个判断: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  相似文献   
44.
未来5到10年上海农业发展将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更注重“绿色”G D P贡献和“服务”G D P贡献农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的永恒基础。但现代都市人对农业的追求不只是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解决市民“肺”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解决“肺”的同时,人们又希望更多地下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回归大自然。城市越发达,离大自然越远,人们对农业的生态期待越多。市民生活水平越高,对农产品安全卫生要求也越高。这是城市内在生存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功能不同。尊重农…  相似文献   
45.
陈云对北满根据地建设倾注了极大心血。他带领北满军民展开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放手发动群众,造成创建根据地的“真实基础”;剿灭土匪,消除根据地的心腹大患;减租增资、分配土地,满足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建军、建政、建党,为根据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抓紧财经、金融工作,为巩固根据地创造物质条件。从而圆满完成了北满根据地的初创任务,为实现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6.
改革开放肯定了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激励制度。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责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于是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贯穿于公共决策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处于集权权力结构向制约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之中,既有的利益表达渠道容量不足,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规则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对公共决策中的利益冲突的防范与化解形成了严峻挑战。化解和防范利益冲突对公共决策的不当影响,需要增强公共决策的开放性,改革当前决策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健全决策规则设计,完善决策激励机制,以此来限制与引导决策者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47.
人大监督权的正式确立以“五四宪法”为起点,伴随着宪法的修改和相关法案的出台,人大监督制度也经历了“确立-缺位-虚置-复位”的曲折发展与多次变迁。2006年8月监督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形式和程序,通过对七种监督形式的细化,突出了监督重点,强调监督实效,并始终贯彻“监督者受监督”的理念,使我国人大监督权从宪法的原则性规定落实到了实践操作的层面。综合现有的十余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人大监督权是涉及多主体、多对象、多项内容的复杂体系。为更清晰地梳理和掌握这一复杂规范体系,基于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在当代中国权力结构中以人大为中心构建人大监督体系,并依据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运行规则的差异推导出相应监督规则的差异化要求(参看下图)。  相似文献   
48.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时应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但寻租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 ,利益集团和一些自利的公职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代价谋求其特殊利益 ,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本文主要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制度非均衡状态下寻租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共生关系 ,指出“租”本质上内含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 ,寻租破坏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又将导致新的制度非均衡。  相似文献   
49.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及其对问责程序机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问责并非只是单一的制度,而是一种机制,它涉及行政决策、行政过程、行政结果的问责控制,需要多个方面的行为主体以相应的法定方式予以完成.完善的行政问责机制需要清晰具体的行政问责制度和可以将行政问责制度有效执行的行政问责程序机制.在国内行政问责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行政问责的制度设计呈现出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决定了行政问责制度还处于不成熟状态,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问责发起程序的缺失导致问责发起存在障碍,问责启动主体的制度缺陷加大了行政问责程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责任标准的缺乏影响制度严谨性、公正性,等等.  相似文献   
50.
政治文明体现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人可以自主地对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作出自由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明集中反映在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以遏制国家的集权专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预和对日益要求自主的私人领域的干涉。近现代世界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是民主与法治,其基本制度功能就是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民主与法治不仅实现了对国家集权与专制的有效遏制,而且为国家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