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97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518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221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6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在美国对外政策决策体系中,思想库在政策理念创新、人才储备、打造政策辩论平台以及教育和引导公众等方面具有非凡的作用。新近兴起的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影响巨大。该中心的亚洲政策研究强调务实的态度,注重美国对亚洲事务的重新"参与",倡导强化和升级美国在亚洲的联盟关系,推动美国积极介入地区多边制度,其政策建议通过"旋转门制度"等对当前美国的亚洲政策决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科学地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为避免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继承和进一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前新形势下,权力制约的战略构想又有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33.
中国近年来社会科学视角的危机管理研究已进入瓶颈期。本文旨在梳理这十年来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管理相关研究,以期为危机管理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参考。评述文献主要来源于公共管理、政治学、管理学和综合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以及依据专业知识所选取的近些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和报告。在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分析之后,分析结果表明:危机事前分析的文章占据主导地位,而对危机应对过程和危机后分析相对不足;应然研究类文章占据很大比重,但对于危机理论的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比较缺乏;对于危机的综合分析多于单灾种分析。近些年中,虽然上述研究方式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研究者开始关注危机后的分析,注意理论的建构和检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社会安全事件的分析呈上升趋势。最后,本文结合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总结出未来值得研究的若干领域。  相似文献   
34.
刘春田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3):180-182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就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上,赋予了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新使命。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紧紧围绕"文化育人"这一根本要求,牢牢把握"承、创、传"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5.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6.
以《民法通则》的颁布为标志,从立法上宣告了我国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婚姻家庭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私的关系,无论是从婚姻法的角度还是从民法的角度,都可以得出婚姻法属于民法(私法)以及民法(私法)包含婚姻法的结论。长期以来,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仅仅停留于形式,由此制约了婚姻法学的纵深发展,也妨碍了私法体系的统一完整。在法典化的背景下,实现婚姻法向民法的实质性回归,是关于婚姻法与民法关系的唯一正解,也是制定具有逻辑性、体系性和科学性的中国民法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7.
刘远 《法学论坛》2015,(2):37-46
司法逻辑是一种客观逻辑,刑法的司法逻辑精神是一种客观精神,对此要在刑法自身结构中的自生性(内部性)与建构性(外部性)的矛盾中理解。《刑法》第1条乃是这种精神之总成,其中"结合"与"为了"之表述体现此精神尤为明显。在司法逻辑中,控方以《刑法》第2条为总依据的追诉偏好刑法的外部性,而辩方所偏好的则是刑法的内部性。内部论的刑法本体论和无知论的刑法认识论是理解《刑法》第3至5条罪刑法定主义的司法逻辑的哲学基础。实现刑事正义的关键不在于刑法确定不确定,而在于摆脱独断论、图像论、刑法外部性等种种束缚,从主体间性、语境论、刑法内部性上发现刑事正义的司法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38.
作为对外部挑战与内部情势的司法回应,晚清修律和司法改革运动首先意味着司法理念与司法原则的历史性转变,进而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传统司法文明价值系统的近代型司法文明价值系统的应运而生,展示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司法文明进步成长的历史图景。这场司法变革运动的启动性举措,乃是删除最重之法,推行恤刑庶狱,彰显了司法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为编订《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9.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40.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环境,其基本属性仍是收藏属性,基本职能仍是文献收藏。在大数据环境下,尤其需要重视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理与收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数字资源呈缴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保障,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国家图书馆的核心领导,信息生产商、出版商、网络用户、技术商的合作,图书馆、档案馆、个人用户的协调,以发挥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