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5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新军事变革以来,无人武器在作战体系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历经百年演进,无人武器已具备侦察跟踪、试探诱骗、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四大功能。现有无人武器存在依赖遥控和自主水平低下等问题,这是制约其军事潜力发挥的主要瓶颈。未来,“网络式自主化”将成为无人武器变革的突破方向,带来“全体系”“广覆盖”“快反应”和“强协同”四大优势。叠加无人武器“零伤亡”特性所蕴含的政治影响力,弱者基于“抵消与杀伤”策略的抗争能力将受到质变挑战,同时原有差距会发生量变增大。假如缺乏科技和政治上的有力制衡,在技术垄断与社会变迁的双重影响下,非对称安全关系发生恶性演变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在“市场化战争”中,伤亡成本降低导致强权政治缺乏约束,低风险优势鼓励政客做出冒险决策,战争伦理的沦丧扭曲公众对非对称战争的认知,而弱者的极限求生手段还可能造成核扩散等“次生危害”。在西方主导的军备控制合作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以总体设计统筹无人武器的研发与实践,积极开发反制技术,并争取主导相关军控提议。  相似文献   
82.
传统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遭遇现代性困境,物债区分相对性理论应景而生。解读方法存在问题,并不当然地表明解读对象本身也存在生存危机。物权债权仍然是两种彼此独立、明确界分的财产权利,但须理清方法逻辑,而不必弱化后作为权宜之计,或者彻底否定后推倒重来。物债区分的真正基础不在于绝对权和相对权的区别,而是支配权和请求权的划分。物债区分是财产权的基本而非周延性分类。所谓的债权物权化和物权债权化的诸种例证皆可以在物权债权相互区分的体系中找到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83.
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背景下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一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乡绅几乎是所有相关研究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以往学者对乡绅的不同理解出发,揭示乡绅所具有的权力要素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探求在国家正式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逐渐弱化的前提下,乡绅之治的生成路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独特的国家与社会的场域中,揭示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一方面,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乡村治理中的延伸;另一方面,乡绅之治是乡村社会防御国家权力的屏障。乡绅之治以保守的姿态,而不是革命的情绪,最终向专制主义国家争得了一个相对自治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84.
公民法律意识的量表测量:一个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是关于社会与法律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法律意识的标准化的量表测量技术一直未受到重视,我国学术界最近涌现的大量关于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也显示出在调查方法上的欠缺。本文借鉴环境意识测量研究的经验,利用所收集的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数据对建立法律意识量表体系进行了尝试,其结果证明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文章同时提出了法律意识量表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并简要论述了该测量方法对今后研究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论人格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一般只适用于体现纯财产利益的财产,人格财产作为一类兼具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特殊财产具有独特的法律属性,从充分地保护人格财产所彰显的人格利益和精神价值考虑,其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人格财产若因各种原因丧失了人格利益或者人格利益已降低为次要利益,则其与普通财产无异,可在符合善意取得各项要件时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86.
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从1871年开始,德国经历了三次政治上的转折,政治的变化同样反映到国家法学和宪法学的研究当中,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如何通过方法论努力科学地进行国家法和宪法的体系建构或者解释,一直是问题的重心。而德国国家法学和宪法学方法论的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Trust is the greatest and most distinctive achievement of English law, grown and developed over the passage of time, to meet new demands towards providing new solutions to problems, resulting in its widespread and inventive use worldwide. Although the trust system was introduced by the enactment of a specialist Tru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01,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use of the trust system in civic life. The personal fiduci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or and truste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trust. The trustee has an affirmative equitable duty to act solely in the interest of the beneficiaries. Whether people can rely on the trust system and use it universally is highly dependent on a trustee’s fiduciary du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rty-four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have adopted some substantive provisions of the very valuable Uniform Trust Code (UT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ust Law,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ustee obligations under the American UTC and Chinese Trust Law, and then proposes the amendment suggestion for Chinese Trust Law.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Part I of this article overviews the provisions of a trustee’s fiduciary duties in Chinese Trust Law. Part II discuss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n trustee’s fiduciary duties in Chinese Trust Law and the UTC. Part III explores the comparative consideration of a trustee’s fiduciary duties, and provides the proposals for legal reform. Finally,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a brief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88.
星链计划是美国太空探索计划公司(Space X)提出的一项太空高速互联网通信计划,初衷是在地球的近地轨道建设卫星互联系统,进而为全球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服务。然而,在星链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闪现着美国政府与军方的身影。星链计划发展也对应着美国太空安全战略转型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实现由美国技术主导的、全覆盖的新一代"全球卫星互联网通信系统"。从技术和市场竞争层面上看,星链计划的实施对现存的5G通信技术和未来的天基互联网系统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从深层次的国际和国家安全角度看,星链计划背后依托的是美国高度成熟的军民融合体系和太空安全战略转型,将从国防、产业价值链、信息主权与监管、轨道与频谱资源使用、太空空间利用和天文探索等方面,对国际安全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复合型、交叉型"新挑战。  相似文献   
89.
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in Pacific Bell Telephone Co. v. linkLine Communications, Inc. removed an important tool from competition regulators’ arsenals. Not only did the Court express skepticism about the existence of a price squeeze cause of action, but it also applied the economically mismatched predatory pricing test to price squeeze cases. Unfortunately, the lack of clarity on linkLine's reach also caused significant confusion in the lower courts. Examining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ice squeeze and predatory pricing claims, and argues that the second step of the predatory pricing test, probability of recoupment, is inappropriate for price squeeze cases and should either be dropped from the test or replaced with a presumption of recoupment.  相似文献   
90.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