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90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各国政治   724篇
工人农民   238篇
世界政治   12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25篇
法律   4722篇
中国共产党   7195篇
中国政治   12542篇
政治理论   4373篇
综合类   6432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641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751篇
  2020年   2394篇
  2019年   1086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857篇
  2016年   1167篇
  2015年   2070篇
  2014年   4368篇
  2013年   2669篇
  2012年   2718篇
  2011年   2785篇
  2010年   2534篇
  2009年   2342篇
  2008年   2412篇
  2007年   1836篇
  2006年   1714篇
  2005年   1221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749篇
  2002年   678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形态已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有必要系统构建贫困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在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特征和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文章从系统观念出发,提炼并阐释了以党领导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共治和技治为手段的“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通过分析浙江安吉“生态扶贫”和山西“吕梁山护工”治理实践表明,由于地方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具有差异性,治理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安吉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示范机制建设,吕梁重视护工就业培训和脱贫增收机制构建,但其治理逻辑存在共识,能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基于此,文章在“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基础上结合地方经验,从组织机制、内在动力机制、法律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监测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六个方面提出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尝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2.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治理形态不断演变,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强调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呈现不同的工作特征,逐步实现了由从"管控"到"治理",由"包办社会"到"治理社会"的转变。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沿着: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03.
104.
徐曼 《人民论坛》2020,(8):22-2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保障制度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个别地区的地方主义有所抬头。全局观念缺位、法治思维缺场、应急能力缺失是地方主义滋生的内在根源。基于此,应当以治理创新为突破口,转变治理观念、创新治理方法、优化治理资源供给,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地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凝聚全社会协同抗疫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5.
张雷 《人民论坛》2020,(5):108-109
"人类优先"理念对于增进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具有启发意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拓展。以"人类优先"理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要以"人类优先"理念为引领,增强文化、交流、人才基础,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06.
107.
对既定的政府政策进行学术研究,既是政策诊断的需要基础,又是公共管理与政府治理学科积淀的必要内容。对既定政策的研究可以有两种视角,一是对政策进行延伸阐释,二是对政策进行总结概括。前者包括政策意义研究、政策类型研究两个维度,后者包括政策效果研究、政策实践创新两个维度。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政策为例,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在上述四层展开。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政策的理论内涵,也为其未来延展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利用内容分析法全面展示中央环保督察这一中国环境治理场域下的最新治理实践。中央环保督察的启动是中央政府对压力型环境治理实践中失衡的央地关系、府际关系和政社关系的主动调适,并试图消解因上述关系失衡可能引致的合法性风险。环保督察的实施一方面实现了环保压力的再传导,并通过引导地方政府的注意力来塑造其对环境治理的长期偏好,另一方面也通过建立督查信息链改善了央地间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环保督察内生于压力型体制,因而其领导、组织和运行的微观机制还无法摆脱对运动式治理的路径依赖,这反映了转型期中国环境治理实践的特点:复杂繁重的环境治理任务呼唤进一步完善以法治化为核心的常规治理,但替代性治理机制的匮乏使中央在短期内仍需借助高规格的环保督察来倒逼地方政府完善常规治理。  相似文献   
110.
《人民论坛》2020,(5):12-13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街无车舟,万巷空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经过各方努力,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防控工作开展越趋有序,防控措施推进越趋迅速,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保障与人民力量的优势并存。此次,我们将围绕治理能力、公民素质、社会心态、舆情引导、依法防控、应急管理、干部形象七个关键词,深刻剖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优势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