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374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本刊记者 《群众》2013,(5):34-35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追求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不能不关注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苏人的奋斗史、追梦路。  相似文献   
92.
权福军 《青年论坛》2011,27(1):143-146
教育叙事作为课堂教学创新,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的课堂教学活动。个案社会工作的教学过程,要求尊重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入的主观感受来解读这个“世界”,这就为个案社会工作的教育叙事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教育叙事在个案社会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受叙者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叙事主体要多元化,所叙之事要有针对性,呈现方式要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93.
判决书的叙事说理是判决结论的事实基础和理论依据。二审法院的民事判决书是最终解决当事人权益争议的书面决定,也是执行的依据,更是充分体现司法公正和法律真义的精神产品。因此,准确叙事、充分说理,在二审民事判决书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4.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杰作.它运用奇幻诡异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来抒发情感,并含蓄而概括地反映了诗人的半生经历,反映了当时楚国社会政治的基本色调.全诗从内部结构来说,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界、往古人物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凤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全诗贯穿着两条线索,情感的发展线索和或隐或现的叙事线索.写法上虚实相间,首尾照应.  相似文献   
95.
道德叙事注重整合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情感激发、行为体验、思维启迪等独特价值。工具叙事、起点叙事、自然叙事是道德叙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要充分发挥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妥善处理教育预设与品德生成、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价值引导与生动叙事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6.
詹明信后现代文化观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后现代主义文化同后现代社会相联系,提出后现代理论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论断,并揭示出早期后现代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他综合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了一个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模式,强调这一叙事既有别于现代主义、又不同于其他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力图在没有霸权体系情境下让人们获取连贯性叙事的“历史的框架”。  相似文献   
97.
"青春",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关键词之一,百年中国文学史也可以看成是百年青春发展史,通过对"青春题材"的小说进行梳理,试图勾勒出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发展的一个总体的格局和一个大致的轮廓,虽然对于个体的"人"来说,青春总会逝去,但是文学却可以永远处于"青春"的行走状态,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与青春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学是人在未知中探求理解,在纷杂中寻找真实的一种尝试,这也正是"青春"的某种隐喻。  相似文献   
98.
邢燕 《学理论》2013,(11):174-17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的作品重新发掘以后,学界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萧红主要作品的散文化倾向谈起,介绍她小说中的一种叙事策略。介绍了总体反讽、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等策略在其散文化小说中的运用,为人们认识萧红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张爱玲的成功作品,以往的解读偏离了其真实意涵。张爱玲通过对来自宗法乡村的上海娘姨丁阿小的琐事、感受、体验、品性及其与主人、丈夫、儿子、同伴关系的细致叙写,消解殖民话语、宗法伦理的权威,也展示在沉重的现代都市生活压力下女性生存的卑微与琐屑,却依然不失自尊、责任感和向好之心。这是张爱玲在其独特的人性悲观体验下,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无奈求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路遥的小说叙事,多是将女性视为美与善的化身来进行塑造,并且在男女并置的共构关系中,呈现出女尊男卑的叙写模式,但在主导的叙事观念上却仍然因袭着传统父权制的价值认知标准。对其文本叙事中形象塑造的性属特征与主观意图之间的关联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