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68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温贵能 《人民司法》2020,(2):100-103
【裁判要旨】并非所有因违法强拆引发的赔偿案件都适宜由法院直接判决具体的赔偿内容,某些情况下,考虑到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直接判决具体赔偿内容的裁判时机并不成熟,法院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判令先由行政机关作出赔偿决定,但在判决中要明确行政机关作出赔偿决定的大致标准和底线(包括赔偿标准、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等),坚持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理念,判令行政机关限期履行全面赔偿之责,给争议各方协调化解纠纷留出灵活处理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司法权的监督性和行政权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2.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面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革命成果的重大刺激和影响。中国的司法权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亟需建构新的理想图景。在法律适用与事实认定上,人工智能将相关关系的思维方式引入裁判决策,通过大数据库实现“同案同判”,并导致司法权从被动行使到主动出场。在司法的公正价值与效率追求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带来司法成本的锐减、司法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司法公正的重新审视以及裁判主体的智能化建构。在司法的制度规制与技术约束上,信息技术的硬约束将代替司法制度的软规范,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升级证人保护制度以及尝试建构审前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3.
著者在该书《引论》中介绍说:“本书以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为切入点,围绕‘两汉国家司法权的运行重心在郡县’这一核心论题,通过对七个大的分论题的研究,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考察两汉地方司法制度史。笔者将通过对郡县制的萌芽与确立,汉以前郡县司法在国家司法体制中的地位,两汉郡县司法重心地位的形成及主要表现的考察,对两汉郡县司法重心地位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警察权是对公民权利影响较大的一种重要权力,尽管不同的国家对警察的性质有不同的界定,但是警察的职能却大体相同,即包括维护社会治安和从事刑事侦查两个方面,相应地,警察权也区分为治安行政权和刑事侦查权。通过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比较可知,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警察权的性质都是行政权。  相似文献   
105.
关于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但实效不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加强法制监督的思路,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和,以减层层设立监督机构耗费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我国经济法司法理论研究“碎片化”的现状,需要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拓补和整合;由于司法权司法权的行使主体及其价值追求,既是司法理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理论拓补的重要路径,因而在构建和拓展经济法司法理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研究司法权与调制权的关系,明晰法院解决“经济法纷争”与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双重司法功能,探讨法院体系及其内部结构与上述功能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以及经济法多元价值的渊源及其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司法权理论、司法组织理论和司法价值理论,从而构建更为系统的经济法司法理论,促进经济法领域的司法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7.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如何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本文对司法权的主体、审判责任的概念与设置原则、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豁免条件、错案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审判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裨益于当前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8.
司法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改革应以司法体制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公正司法为目标规范进行。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在关注司法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地方经验的总结,积极、稳妥、有序的推进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在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推行案件质量终身责任制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9.
第二。法律程序预设了国家权力干预主体行为的范围。法律程序既是为每一个在法律管辖之下的主体而设的。更是为保障法律运行和落实的公共权力主体而设的。甚至对权力主体而言,法律程序更为重要,所以,在任何现代国家,对国家公权力,诸如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程序规制尤为强调。为什么会如此呢?  相似文献   
110.
执法权是任何国家最基本、最具活力的一项权力,它在国家权力配置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执法权科学配置与否直接与国家的兴衰、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息息相关.在我国,关于执法权的法律特性、执法权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执法权的不同设置模式等重要理论问题急需从法理学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为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执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