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868篇
中国共产党   268篇
中国政治   599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8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醉酒驾车行为所引发的交通事故问题,《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该罪被纳入到刑法范围内以来,围绕着该罪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不同学者对该罪的犯罪构成、司法认定、效果和本质等问题均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理解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要对其客观构成要素要件中的道路、机动车、醉酒驾驶以及追逐竞速做明确的理解并对危险驾驶罪与其他犯罪的关系做出区分。作为形式犯的危险驾驶罪立法至今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从立法层面来讲,危险驾驶罪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2.
[案例]王某、李某预谋准备杀人劫财。当日11时30分许,王某、李某来到某村口蹲守等待目标。被害人张某骑自行车正好经过此地,两人拦住张某,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对张某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乱扎乱捅。张某边躲  相似文献   
93.
我国采取的是不同于共犯从属性说的单一正犯体系,"教唆他人犯罪的"中的"犯罪",不限于实行行为。所以,该款包括教唆他人直接实行犯罪、教唆他人与第三人共同直接实行犯罪、教唆他人帮助第三人犯罪、教唆他人教唆第三人犯罪、帮助他人(一起)教唆第三人犯罪等诸多情形。因此,在《刑法》第29条"教唆"行为主体的确定上,应当不限于德国、日本刑法中的"教唆犯",不能等同理解中、德、日这两种语境下的"教唆犯"。我国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唆犯规定,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弥补了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可能带来的处罚漏洞,避免陷入区分犯罪参与类型的泥淖,理顺了参与论的核心关系。并且,"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应当在遵从对一般预备犯处断规则的基础上,再适用第29条第2款的未遂教唆处断规则。  相似文献   
94.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21):63-63
鸵鸟有一种习性:当它认为有危险时,为了躲避危险,就会躺在地下隐蔽起来,只把头伸出来。这种习性,后来被人们说成是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本能的把头埋在沙土里。  相似文献   
95.
五年前,"7·18"特大暴雨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夺去了陕南安康182人的生命,11.8万人无家可归.灾难催生变革,"用10年时间,将陕南三市居住在危险地段、生产生活困难群众实施移民搬迁."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让我国规模空前的大移民工程在陕南安康率先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6.
聚众斗殴犯罪案件是普通刑事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如何提高此类案件的办案质量,实现对聚众斗殴犯罪的有效惩治,是司法实务部门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聚众斗殴犯罪案件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对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聚众斗殴转化犯规定认识理解不一,在案件处理中如何理解聚众斗殴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情节以及刑事责任等问题,给司法实务人员带来极大困扰。为此,多地司法机关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文件,但在解决现有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案例启示:盗伐林木时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定性,应在正确把握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与盗伐林木罪区别的基础上,结合刑法中想象竞合犯、牵连犯等罪数理论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9.
100.
在刑法理论中,过去将打击错误归为刑法上认识错误的一种情形,因而在错误论的范畴内对打击错误进行研究,造成了打击错误之理论研究的迷思与误读。但实际上,打击错误在其本质上并不同于认识错误,在一定意义上讲,在行为过程中,行为人并未产生错误的认识。出现打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因而要将打击错误与认识错误及其具体类型、刑法上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