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6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GC/MS、GC/NPD法检测血液中氯胺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GC/MS、GC/NPD与固相萃取(SPE)技术相结合,建立血液中氯胺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选择4-苯基丁胺为内标,采用Bond-Elut Certify固相柱萃取、二氯甲烷:异丙醇:氨水(78∶20∶2,v/v/v)洗脱的固相萃取分离技术,比较不同pH体系、洗脱溶剂对回收率的影响,建立血液中氯胺酮的GC/MS、GC/NPD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以GC/NPD分析氯胺酮在6.0~5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GC/MS-Scan定性检测限为20.0ng/mL。方法平均回收率达96.9%,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此方法可满足氯胺酮毒品滥用者血液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2.
氯胺酮致小鼠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行为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氯胺酮单次或连续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观察.以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造模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小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大剂量(100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单次注射氯胺酮后,大剂量组小鼠有明显的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P〈0.01);连续注射7d氯胺酮后,中剂量组小鼠出现了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P〈0.05),大剂量组小鼠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更为显著(P〈0.01)。结论单次或连续注射氯胺酮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且大剂量时症状更为显著.连续注射后症状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给药致小鼠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胺酮小剂量(25 mg/kg)、中剂量(50 mg/kg)、大剂量(100 mg/kg)组和氯氮平治疗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氯氮平组在连续腹腔注射7d氯胺酮(1次/d,每次100mg/kg)后,再用氯氮平灌胃7d(1次/d,每次20mg/kg)。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中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7d氯胺酮后,大剂量组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氯胺酮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减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氯胺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再分布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室温组24只、冷藏组18只)和1个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以氯胺酮290mg/kg灌胃,45min后缺氧处死,分别置于室温(24℃)和冷藏(4℃)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12、24、48h)取心血、外周血、肝、肺、肾、心肌、大脑,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血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GC/MS全扫描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大鼠死后48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肺、肝中氯胺酮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肾脏中氯胺酮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P〈0.05),外周血、心肌和脑中氯胺酮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冷藏条件下,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心肌外,各样本浓度均低于相应时段室温条件保存的样本。结论氯胺酮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温度对大鼠死后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氯胺酮滥用对长期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在线检索了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平台中文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22年1月。两名研究者各自独立提取文献信息,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 14.0软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 95%CI)以及异质性。结果显示,最终符合标准的研究有8项,其中观察组285例,健康对照组34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氯胺酮滥用损害依赖者的认知处理速度(SMD=-1.16, 95%CI:-1.48~-0.83, z=7.05, P<0.001)、言语记忆(SMD=-0.72, 95%CI:-1.22~-0.22, z=-2.803,P=0.005)、视觉记忆(SMD=-0.70, 95%CI:-1.18~-0.23, z=-2.890, P=0.0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工作记忆(SMD=-0.05, 95%CI:-0.66~...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中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成分。方法唾液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通过ACQUITY UPLC BEH Phenyl(10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3%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在4μg/L^2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4μg/L、1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五组添加样本下,添加回收率范围在87%~128%;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吗啡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均分别为0.2μg/L和4μg/L。结论本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提取,快速、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同时检测唾液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  相似文献   
57.
氯胺酮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PCP)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桔抗剂。除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外,氯胺酮还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非法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本文根据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学特性与目前公认的药物成瘾机制.从与药物成瘾机制有关的强化效应和奖赏系统、解剖结构、相关受体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对氯胺酮成瘾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新型毒品犯罪逐渐增多,但由于立法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的查处和打击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型毒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界定不明确。刑法和禁毒法规定了我国毒品的主要种类及毒品的特征,但对毒品的范围没有作出明确的限制,而是以兜底立法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快速检测吸毒人员尿液中氯胺酮(KT)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基氯胺酮(NK)的方法。方法样品瓶中加入尿样、6mol/L氢氧化钠溶液、固体氯化钠、SKF525A(内标),85℃下加热搅拌,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顶空萃取10min,GC/MS(EI-SIM)检测。结果尿液中NK和KT浓度在0.1~2.0μg/ml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91和0.9945,检测限(D/N=3)分别为0.87ng/ml和2.76ng/ml,定量限(S/N=10)分别为2.90ng/ml和18.52ng/ml。1ml尿液加标600ng,NK回收率在85.5%~110.1%,RSD〈13.2%(n=6);KT回收率在77.5%~109.6%,RSD〈511.99%(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尿液等生物检材中NK及KT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毒品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各地司法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中遇到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惩治毒品犯罪,确保毒品案件的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07年12月26日印发了《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结合起草制定《意见》的有关情况,就其理解和适用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