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6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2.
GC和GC/MS检验吸食"摇头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兵 《刑事技术》2003,(Z1):35-36
1998年以前,武汉市的吸毒人员主要是使用海洛因、鸦片。但是近几年苯丙胺类毒品和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氯胺酮来势凶猛,公安机关查获吸食这类毒品的违法人员大幅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的海洛因毒品的人员。这类毒品在武汉市的一些“的吧”内已经泛滥成灾,一些人吸食毒品后随着强烈的音乐疯狂地摇着头。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处清查“的吧”的情况,查获的嫌疑人有时竟然有高达80%~90%的都吸食了这类毒品。目前黑市上“摇头丸”通常是指冰毒、MDA、MDMA、氯胺酮(俗称K粉)以及其中两种以上成分的混合物。常用的检验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方…  相似文献   
23.
采用枯草杆菌蛋白酶作为血液中氯胺酮的酶水解剂,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比较获取最佳分离提取条件,提取率达97%。定量分析表明,当其浓度控制在0μg/mL~20μg/mL时,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Lamber-beer定律,相关系数96%。  相似文献   
24.
固相萃取-GC/MS提取离子法检验家兔尿液中氯胺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应用固相萃取-GC/MS提取离子法检验家兔尿液中氯胺酮的方法。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待检尿液pH为9~10,上GDX-403柱,以氯仿洗脱。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在0.4μg/mL~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4532.55 53034.8x,r2=0.9995。检出限为30ng/mL。平均回收率为92.4%。  相似文献   
25.
氯胺酮的药理作用及滥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氯胺酮为静脉全麻药,临床上用做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近年来,氯胺酮在我国的滥用势头劲升,使毒品滥用问题出现了多元化和多药滥用的现象。本文仅对其理化性质、检验方法、药理作用、滥用趋势作一介绍,以其为检验人员提供参考,让大家了解氯胺酮滥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6.
Yang J  Bian SZ 《法医学杂志》2007,23(4):312-315
氯胺酮为非竞争性NMDA受体阻断剂,作为一种分离性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制复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而被滥用于各种娱乐场所,是目前药物滥用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阐述氯胺酮的药理学及毒理学特性的基础上,复习了氯胺酮与NMDA受体、多巴胺受体等神经生物学相关受体的相互作用,综述氯胺酮滥用的现状、滥用的可能生理机制及其滥用后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白兔体内死后弥散过程和再分布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采用缺氧处死后以150mg/kg氯胺酮灌胃,尸体仰卧位于室温下放置;在0~96h内分8个时间点各解剖1组,提取体液和脏器组织样品;采用GC/MS法定性结合GC-NPD法定量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并计算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的比值。结果大白兔死后氯胺酮灌胃尸体放置96h内,脑、尿液、玻璃体液、左上/下肢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氯胺酮,心血、外周血、心肌、脾、肾、肝、肺、胆汁中氯胺酮含量随死后时间呈动态升高的变化;其中距离胃较近的组织(如脾)较早检测到含量较高的氯胺酮,而距离较远的组织或体液中氯胺酮含量较低且较晚检测到;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为1.73。结论氯胺酮在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从胃到器官组织、心血顺浓度梯度弥散是主要机制。脑、玻璃体液、尿液、肢体肌肉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作为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氯胺酮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8.
基层法医在现场勘验尸体现场时,首先要充分掌握了解案情,要避免先入为主,在勘查过程中要随时将现场勘查所见与案情相甄别;要在现场对尸体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争取采取相关措施的时间;要全面收集现场证据,以备检验;尸检要及时,并力争做到全面、细致并提取好理化检材,以备检验。笔者遇见1例扼死谎报氯胺酮中毒死亡的案例,正是得益于做到了上述工作。  相似文献   
29.
SPE/UPLC法检测血中吗啡、苯丙胺类及氯胺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PE/UPLC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测血中吗啡、苯丙胺类及氯胺酮。方法采用SCX 3cc(60mg)固相萃取柱萃取血中吗啡、MA、MDMA、MDA及氯胺酮,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实验各环节进行优化,并进行实际案例检测。结果吗啡、MA、MDMA、MDA、氯胺酮的固相萃取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1.4%±2.51%、88.2%±2.48%、91.8%±2.03%、93.8%±1.46%、74.8%±2.27%,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线性范围分别为0.08~100μg/mL、0.4~100μg/mL、0.2~75μg/mL、0.3~75μg/mL、0.4~1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30pg、200pg、80pg、100pg、200pg。结论本文所建方法适用于血中吗啡、苯丙胺类、氯胺酮常见毒品的筛选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0.
Zuo YY  Zhao YB  Jiang XG  Gu ZL  Guo CY  Bian SZ 《法医学杂志》2011,27(6):405-8, 412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以大鼠PC12细胞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分别以0.9、1.2、1.5、1.8、2.1 mmol/L浓度的氯胺酮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分别培养12、24、48、72h后,用MTT实验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