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行政权的性质与依法行政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权的性质与特点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为执行国家意志,谋求社会公益,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而依法行使的公共权力。行政主体是指依据法律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执行法律,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通常是指相对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政府行政机关。此外,经法律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也可成为行政主体。至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内部执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内也有其行政组织,属于内部管理机构,对外一般只能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活动。立法主体的立法权在于通…  相似文献   
62.
社会权力即社会主体以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与社会权力紧密相关的是公民社会,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公民权又是公民社会和社会权力的核心。社会权力论与近年执政党所宣示和倡导的某些理念和任务也是有关联的,对它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改革的路向:一是与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相补充;二是对执政党领导人的新权力观的引申。权为民所赋是指执政党和政府权力的来源;权为民而用是执政党和政府权力的根本归宿;还权于民则是进一步确认:非法或不当地、过度地被执政党和政府垄断或侵犯的权利和权力,应当还归人民;权为民所用则是要求权利和权力直接由人民掌握和行使。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法和法律的本源和本体上论述法(社会自在的法权关系)与法律(制定法)的区别,指出由经济关系所派生和决定的法权关系(实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社会存在。法权关系(客观法)是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中的法律(主观法)之间的中介。经济关系、法(法权关系)与法律这三者之间,是本质内容、本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改善党在法治国家中的领导方略与执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作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党是实现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基本目标的领导核心。在法治国家中,党应当如何改进领导方略和提高执政水平,是决定这一决策的成败的关键。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一、增强作为领导党的领导意识作为既领导又执政...  相似文献   
65.
"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与"还权于民"是针对现今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矛盾状况而提出的,体现了执政党的新权力观。"还权于民"旨在保障被严重侵犯的私权利;解禁公民的公权利;放还被国家垄断的某种公权力,使之形成社会权力;实行新闻改革,保障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66.
从药家鑫案到李昌奎案,同样的故意杀人,同样有自首情节。交通肇事后害怕索赔的药家鑫将被害人刺死被判死刑。而求爱不成。为报复奸杀姐姐、摔死弟弟的李昌奎。二审却改判死缓。两相对照激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在李案汹涌的民意面前,云南省高法相关负责人受访时慨然表示:死刑非灵丹妙药,民意不能替代审判。 判生还是判死,这是司法的问题。但两案的比较却也让一些问题凸显:网络时代。在汹涌的民意面前,司法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准则?司法裁判只要是出自于对法律的信仰,是客观公正的,那么。刻意屈从或违拗民意是否都违背了法治的本意?在一国范围内。对同一法条的理解和适用要不要有大致的标准?相信类似问题的探讨。对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7.
南风窗/半月刊2006.5上8自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目标入宪,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以来,法治走出了学府的讲坛,成为举国上下的热门话题,成为执政党和政府必须遵行的行为准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法学界对法治的理念、原则和具体制度,提出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68.
本文作者附志:这是我们应邀为蔡定剑教授主编的《走向宪政》一书撰写的序言。当时他患癌症已到晚期,同仁们有意赶在他临走前能看到经他最后一次极力促成和主持召开"中国宪政前景论坛"的成果,我们也有意在序言中简要回顾和赞扬了他毕生锲而不舍为宪政鼓呼的精神和杰出成就,并献诗一首,为他送  相似文献   
69.
当前法治建设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这十来年形成的权贵资本集团,或者说特殊利益集团。他们成为改革的阻力,或者说是把改革绑架了,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改。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就是突出宪法的权威。法律也好,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好,违反宪法就要撤销。现在有些行政法规,甚至一些规章、红头文件,要么超越了宪法法律规定的内容,要么超越宪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70.
在西方被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在今日中国一部分中青年学子和学者的库存中却缺位,在某些理论家的笔头上显得没有说服力。这并非马克思本人的过错,而是基于他们接触的马克思主义不少是被误释、被扭曲或被篡改了的马克思。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前提条件应当是先“回到马克思”,还马克思思想理论的本来真相;同时,以当代实践“检验马克思”;进而结合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对马克思的思想理论进行现代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